
国民收入核算得指标与方式.docx
4页国民收入核算得指标与方式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与方法2一、国民生产总值一、支出法支出法也称为最终产品法或产品流动法 这种核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计算公式为:Q1P1Q2P2QNPNGNP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就是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外国购买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用这种核算方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X进口M) 也就是:GNP=CIG(XM) 3上面所列的核算项目中,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购买耐用品(如小汽车、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非耐用品(如食物、衣服之类)、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看戏等)等方面的支出,但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尽管它类似耐用消费支出,但一般将它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私人国内总投资(I)是指个人或企业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政府购买支出(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XM)是指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之间的差额 4二、收入法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但严格说来,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生产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可以把核算项目归纳为生产要素收入和非生产要素收入两大类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因此按照收入法计算的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要素收入应该是工资、利息、地租和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利润)的总和 工资从广义上说应当包括所有对劳动者从事工作所支付的酬金、补助和福利费,其中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工资还应包括非公司企业的业主收入 5利息在这里指人们储蓄所提供的货币资金在本期的净利息收入,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的利息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只被当作转移性支付 地租包括出租人所得各种租金,主要有房地产租金和土地租金,以及享有专利权、版权和自然资源所有权等具有地租性质的收入 一般把公司税前利润也计算在生产要素收入之中。
税前利润分为公司利润和非公司利润两类 公司利润包括公司利润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公司未分配利润用作将来的投资,这部分留存利润形成公司的净储蓄 非公司利润是非公司性企业类组织的盈利,这类企业组织主要是独资业主制与合伙制企业,企业规模都相对比较小,但数量众多,因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非生产要素的收入包括企业转移支付、企业间接税和折旧 首先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前者指公司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 后者指企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这样,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全社会来说,国民总收入是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司或企业收入与政府收入的总和 7三、增值法这种核算方法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也称为部门法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只计算其增值额,以避免重复计算。
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是很难分清的,为此采用增值法,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8表106产品增值额计算表单位:百万元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值棉花1010棉纱15105棉布281513服装502822合计10353509用这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增加的产值 商业、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 卫生、教育、行政等无法计算增值额的部门按该部门职工工资收入来计算,以工资代表他们所提供的劳务的价值 从理论上说,这三种方法核算的结果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但在实践中,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难于取得完备的统计资料,这三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如果按收入法与增值法计算出的结果与此不一致,就要通过误差调整项目来进行调整,使之达到一致 结束 4Word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