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构建中国历史哲学话语体系的尝试.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21093386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4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构建中国历史哲学话语体系的尝试    李慧摘 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利用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神话,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方面,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始历史哲学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构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有益于历史意识研究的深入;二是从原始文明的角度关注了认同问题,有助于认同理论研究领域的扩展,从而为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提供参照Key:《原始历史意识》;历史哲学;话语体系:K01 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2018)09-0173-0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将目光投向了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潜心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并为其著作取了一个存在广泛争议的名字:《当中国统治世界》;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也将中国作为样本,充分肯定中国早期国家以及政治制度的成熟因此,在中国处于转型关键时期之际,用中国人的视野看待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今年,中共中央做出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提出目标和任务。

      《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其中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倡导学术研究要助力于中华民族科学思维、哲学思维、历史思维的培养这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阐释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立足于创新,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走在世界前列,而创新的条件之一赖于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之形成历史学作为一门总体性的经验科学,以人类创造文明活动的所有经验为研究对象,对于培养人的思维方式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的时代召唤中,中国历史学界砥砺前行,勉力为前行的中国助力,力图不负时代使命,交出了一份份答卷云南大学李杰教授所著的《原始历史意识》即为其中之一该书由导言、六章正文、结束语、附录四部分组成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在对庞杂的云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为主的史料高度化概括基础之上,提炼出关于原始历史意识的内涵、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价值等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形成了“原始历史意识”理论体系,为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思维学等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思考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评价一、历史意识与原始历史意识原始历史意识是本书最核心的概念,不对它进行界定,一切研究无从展开。

      作者分别在导言、第一章以及结语部分对“历史意识”、“原始历史意识”以及“历史意识与原始历史意识”的异同进行界定,以“原始历史意识之界说”开篇,又以“历史意识与原始历史意识”的比较结束,首尾呼应首先,作者在导言开篇便提出“历史意识是对人类活动过程进行认识后形成的观念”“原始历史意识是历史意识的萌芽阶段的历史意识,它是原始社会中的人们对于人类活动过程的思考”[1]2但原始历史意识并不是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而是“起源于历史记录产生以前的一些作品即神话、史诗”[1]3作者赞同神话传说包含历史真实性的观点,从而为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研究原始历史意识提供了合法性接着,在第一章,作者主要从思维特征和知识形态两方面对“原始历史意识”进行界定一是“从构成原始宗教、文化核心的原始心理、原始思维、原始观念与原始历史意识的联系中,产生原始历史意识的定义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观点,如“原始思维在认识事物时具有以下特质:‘相似即相同‘差异即区分‘目的即原因‘形象即概念”[1]22-24二是从“原始历史意识与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两个方面的关系阐述这一问题”,三者都同“经验”息息相关,并尝试利用“经验”打通原始历史意识与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云南纳西族东巴经文的分析,作者认为原始宗教意识和原始历史意识的关系为:宗教意识包含着历史意识,宗教意识依赖于历史意识最后,在完成对原始历史意识的界说、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认知与文化价值等论述后,作者在结束语部分再次回到“原始历史意识”,通过比较指出原始历史意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同时也升华了对其的理论认识作者认为,原始历史意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原始历史意识是历史意识的前身原始历史意识在整理经验事实时,也是通过区分对事实進行归类的,但在区分时,只能从个别上最多到达特殊上进行区分,还不能从抽象的层次进行区分第二,原始历史意识在整理事实时,也遵循把事实整理成前后相联系的认知方式,只不过,原始历史意识是用猜测、想象构筑事实之间的联系的原始历史意识在整理事实时,也用类比,但它是运用“相似即相同”的感知进行类比的第三,原始历史意识也探析原因,但它在探析时,把原因的根据都归结到鬼神身上了在原始历史意识看来,鬼神即是历史的终极原因第四,原始历史意识也使用证据,也用证据说明历史意识的客观性但它是用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权威的说法作为证据的第五,原始历史意识也强调认同的文化价值,但它在主张认同时,是以自我中心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第六,原始历史意识也强调历史规律的存在,主张认知历史规律,但原始历史意识所认知的历史规律,不是人在历史事实中所发现和整理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而是把客观世界纳入内心,并用世界观和情感对这一意象进行认知后得出的,进而还把这一出自本心的观念,演绎为人之外的本原存在[1]266-273二、原始历史意识的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内容构成原始历史意识不是“空洞”的概念,是有实在的“内容”的,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创世史诗为主的史料为研究原始历史意识的“内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者既对庞杂的云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进行高度概括,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又用概念对创世史诗进行了精辟分析,通过从史料到概念,再从概念到史料,完成了对原始历史意识的认知方式、形成机制与表现、内容构成等的认识一)想象与叙述“认知方式既是思维方式,也是认识事物的态度、立场和方式它指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贯穿于问题起源和求解、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思维行为”[1]41作者认为,想象与叙事是原始历史意识基本的认知方式首先,想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原始人利用这一点,可以实现经验的永恒化目的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的构架,人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原始人也不例外”[1]42。

      具体来讲,神话、传说对原始历史意识的“想象”是通过以下三种手段实现的:以己度物,創设人类历史的空间;文化自然,创设人类历史的时间;以象取义,概括人类历史的经验另外,作者还通过比较原始历史意识和文明历史意识在空间观、时间观、认知方式的不同,提出了原始人“人——鬼神——动植物”三位一体的空间观、凡是有的即是永恒存在的时间观、经验象征化的认知方式等观点其次,叙事是原始历史意识的另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涵包含:历史叙述的对象、历史叙述的形式、历史叙述的方法、历史叙述的目的和价值等内容原始的叙述认知方式可以概括为:编排情节,架设认知的结构;以物言事,诉说认知的内容;隐喻类比,延伸认知的内涵在作者看来,想象与叙事具有同一性,即它们是同时产生的想象是建立在事实根据之上的想象,叙事是想象中的叙事同时,它们相互作用,想象为叙事提供了叙事的框架,如叙事的空间、时间、象征概念,而叙事为想象提供了素材、情节、表现过程两者侧重点的不同,则成为划分神话和史诗的界线,以想象为主是为神话,以叙事为主是为史诗,从而为区分神话和史诗提供了新的视角另外,作者还指出,原始人探究事物原因的认知方式有其独立性,并将其作为除想象和叙述之外的第三种认知方式,具体包括:追根溯源的因果认知、凡事有因的因果认知、万事皆变的因果认知。

      在此基础上,作者赞同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的“象征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应在理论上成立的思维方式”,并展开了关于象征思维方式的理论探讨,值得关注二)记忆经验和整合经验“记忆和传承经验的需要,促成历史意识产生,这种关系表现为历史意识产生的机制”,“原始历史意识是原始经验的表达,记忆原始经验的机制促成原始历史意识的形成”[1]94根据经验的实在性原则,作者将原始人记忆原始经验的过程分成三个方面:第一是原始生存经验的记忆;第二是原始生产经验的记忆;第三是原始生活经验的记忆其中,原始生存经验主要是和氏族、部落的生存及延续相关的经验,比如创世史诗所反映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原始生产经验指原始人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对象、生产行为等;原始生活经验主要表现为一种趋利避害和记住原有居住地相关的经验原始人记忆生存经验所表达出的原始历史意识可以说是一种“存在记忆”,而生产、生活经验的记忆则是一种“时代记忆”将原始历史经验人格化、神明化、偶像化,是原始历史意识得到整理的三条途径和三种表现第一,“所谓原始历史经验的人格化,指的是原始人把他们的原始经验赋予某种自然物,然后又将这一自然物人格化”[1]117,比如各种动植物图腾。

      第二,“所谓原始历史经验的神圣化,指原始人将自身的生存、生产、生活经验等,归结到神明的身上,用神明的行为解释人的历史经验的做法”[1]123其中,原始人将各种历史经验赋予各式各样的“鬼神”形象,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所谓原始历史经验的偶像化,指原始人将自己的历史经验赋予某一崇拜人物,进行纪念和祭祀的做法”[1]128祖先崇拜便是这一做法的典型表现,另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塑造舅舅、青蛙、老人、爷爷、奶奶形象,也是原始历史经验偶像化的又一证明三)社会进化原始历史意识是由“内容”构成的,“从文本的角度看,创世史诗是反映原始历史意识内容的主要载体”[1]142通过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作者将创世史诗与原始农耕时代相联系,认为创世史诗所反映的是原始人结束狩猎、采集时代,进入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过程虽然,创世史诗也包含有一些狩猎、采集、游牧时代的记忆,但它们并不是创世史诗叙事的主题,而是“作为原始农耕社会的历史前提而被提到的”[1]151因此,原始历史意识的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如何从狩猎采集时代过渡到原始农耕社会,又如何从原始农耕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的,采用何种机制实现社会进化,又通过什么形式体现社会进化的过程的。

      作者认为,云南各少数民族创世史诗所描述的天地形成和人类起源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开端,而史诗关于人与动物不分的描述,是指人类的狩猎采集时期,“当创世史诗讲述到人与动物分开的时候,实际上是指人已经从狩猎采集时期走出来,进化到了原始农耕时期了”[1]166原始农耕时代是创世史诗叙事的主题,同时也是原始社会进化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原始社会经历了氏族社会的繁荣和世代的变迁,逐步确立了符合原始农耕社会农业生产所需求的社会秩序,社会得以不断进化,最终完成了原始农耕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其中,历法的建立是转折性的标志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作者充分吸收西方学者哈耶克的社会理论,提出了原始社会进化的五条机制,分别是:劳动进化、智慧进化、道德进化、婚姻进化、矛盾冲突另外,作者还提出原始社会进化的四种形式,分别是:历史是共性统驭个性的过程;历史是连续性统摄阶段性的过程;历史是必然性涵盖偶然性的过程;历史是命运支配必然性的过程,从云南13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中抽象出原始社会进化的机制和形式,实现了高度的理论概括三、原始历史意识的当代价值李杰教授对原始历史意识的认识与研究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后记中他提到,本科时学习的“云南民族史”课程可谓是他“民族意识”的启蒙,接着在参与编写《史学概论》一书时,曾撰写《部落共同体时期的原始历史哲学思维》一节,使他萌发了利用云南少数民族史料撰写一部书的想法,而最终使他想法成为现实的,则是2006年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原始历史意识与社会进化》获得立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