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综述.pdf
3页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综述摘要: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旷日持久且日久弥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它们共享的且不可缺少的一些假定承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或者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本文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形成及其争论的焦点关键字:科学实在论反实在溯源争论科学理论真理性问题在哲学界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是由于真理是客观世界、 人与时间之间的一种关系,时间是对真理最严峻的考验,它造成了真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出现众多绝然对立的流派和观点,甚至完全否定真理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去剖析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真正确立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而挽救真理20 世纪的科学哲学是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实际上,在哲学上就有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形而上学实在论认为事物的存在独立于我们的心灵与认识,主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世界,它不是由神创造的,也与人的意愿无关,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科学实在论是以形而上学实在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关于这个自在世界的客观描述只有一种,而真理就是我们的观念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科学理论, 而反实在论对此予以否认。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都有很多哲学家,他们都提出了精致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要真正把握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观点,还得去追溯历史的源头一、争论的历史溯源:回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从历史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19 世纪,二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回溯 19 世纪,争论应该是从科学实在论的历史先驱一——原子实在论开始原子”在19 世纪初就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产生实在论、非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演进思路原子实在论认为原子就像桌子、椅子一样是实在的,反实在论者却不以为然19 世纪末,马赫、迪昂和彭加勒对原子等理论实体持现象主义、工具主义、约定主义现象主义基于物理对象可以还原为感觉经验,认为物理对象的描述可以分析为描述感觉经验的现象陈述;工具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不是对不可观察对象的真实描述,而是使我们安顿和说明可观察世界的纯粹有用的工具;约定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原则上是无法直接证明是对或错的, 深层次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在很多可能的理论中选出来,而这种选择依赖于我们的约定,因此,科学理论的选择是科学家共同约定的结果马赫认为不可观察对象是用来简化我们理论的方便的虚构。
他在原子、力、场等问题上都持反实在论立场,因为这些概念无法还原为可实证的感觉经验爱因斯坦曾经深受马赫影响,一度是个实证论者他尤其欣赏马赫对牛顿的绝对时空概念的批判, 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操作定义但大约在1920 年, 爱因斯坦又回归实在论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很多物理学家尤其是哥本哈根学派开始倾向于非实在论,比如:玻尔、海森堡、薛定愕等,都倾向对科学持工具主义的立场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论在科学哲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 科学实在论不是科学哲学争论的焦点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 一大批科学哲学家重新为科学实在论辩护,科学实在论又成为科学哲学的中心议题之一20 世纪 60 年代后,坚持科学实在论立场的有塞拉斯、普特南、塞尔、麦克斯韦、哈肯等人, 反实在论则有劳月一的反渐进实在论、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等实在论认为科学的 “真”独立于观察者 ;内在实在论认为科学真理是相对于我们概念图式:建构经验论接受科学理论,仅仅是因为它在经验上适当;自然本体论态度(NOA) 只是接受科学理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仍然没有结束,双方在争论中不断调整和修正,并不断出现调和矛盾、寻找中间道路者以及综合两派观点者,比如萨普等。
总体而言, 反实在论者大多继承了逻辑经验论的传统,所以反对在科学中引入形而上学在这种话语背景下,实在论者在为自己辩护也不愿作形而上学的承诺如果科学实在论的争论有新的发展,可能需要突破这一经验论的框架由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一论焦点在于科学中的理论术语是真实存在还是人为虚构,因此对争论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对科学理论真理性的理解,为我们深入研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提供好的论证和新的思路二、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就科学理论有没有真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理论术语”或“不可观察物体”是否真实存在? 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中的理论术语和观察术语一样,是真实存在的;反实在论只承认理论术语的工具意义,但否认其实在性我们可以把科学实在论的朴素形式表达为:现存的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科学给予我们的世界图像是真的,而且在每个细节上都值得相信;科学假定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 ;科学的发展是发现而非发明换言之, 理论或观念与客观实在之间是相对应的,理论中的术语都有指称,所指称的事物有其客观实在性因此科学实在论坚持两个立场:科学理论是对世界的真实描述,科学是发现而非发明。
科学实在论者虽然表述各不相同,但最终的含义却是确定统一的无论是塞拉斯的定义(有理由接受一个理论,事实上就有理由接受该理论假定的实体是存在的)还是艾利斯的定义(科学的理论陈述是致力于对实在的真实普遍描述),以及普特南、波义德的看法,都是是以理论预见的成功等观点为基础的他们认为, 只要理论预见是成功的,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真的科学的发展是累积性的,科学的目的是趋近真理总结科学实在论关于科学理论真理性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科学实在论者从总体上肯定了当今的科学理论是真的,科学越发展, 理论就越具有真理性,科学解释越成功,科学理论就越趋向真理否则的话,科学预见的成功就会是一种奇迹而现象主义、操作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都对科学实在论提出了质疑在现象主义者看来,只有来源于直接的感觉证据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知识来源于实际可感的经验,也能在实践中被验证, 科学理论绝对没有涉及事物的内在本质,它仅仅描述可观察的表面现象操作主义反对认为科学理论是客观实在的副本,而认为它仅是某种操作行为科学概念不是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根据实际的操作来规定其定义,它实际上是一种操作实用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仅是一种难以解决难题的工具,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与其成功性及可接受性之间并无科学实在论所认为的那种必然联系。
劳丹认为,成功的理论,也有许多可以解释为不成功,反之,成功的理论并不一定是真理科学实在论者主张成熟的或当前最为流行的理论是近似真的观念,也是错误的, 因为实在论的这一观点是以后继理论把前驱理论作为一种有限情形包容在自身内为基础的在科学历史的实践中, 每一个后继理论对其前驱理论都采取了摈弃的方法,先前的理论在每个层面上都发生了丧失劳丹也反对符合论,认为“科学并不提出真的、甚至高度可能的理论”范·弗拉森认为,科学实在论者认为科学的目的是求真,这是与我们接受一个理论相关的,他反对科学的目的是求真的观点,认为对任何真理,都必然地存在着可想象的、经验上适当的不可比较的替代者因此, 以发现真理为目的,我们就无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目的或目标,而经验的适当性却是经常可以达到的法因也认为,对于实在论来说,理论必须通过近似真的方式来与世界相联系,但这样的联系没有一个是可观察的,是适合于作为归纳推理基础的第一, 实在论重复了未经证实的论据,从解释的效果发展到解释假说的真理性;第二,从近似真的假定试图推出更进一步的真理和第二个近似真的假定但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都不存在任何为近似真逻辑所支持的普遍联系按照布朗的总结, 反实在论的类型划分为三种:历史归纳论据、 不充分决定论据和不可通约论据。
历史归纳论据表明,科学史上有大量的曾经被认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却被认为是假的,我们如何能够相信现代科学是真的? 不充分决定论据是说,科学理论是在观察经验的基础上评价的,但有限的观察经验却不足以决定哪个科学理论为真我们只能根据理论的有效性来作出选择库恩的“典范”和“不可通约”概念也是对反实在论的有力支持因为根据库恩的概念“相对主义” , “实在”是相对典范而言的,不同典范对应了不同实在不同典范的拥护者,就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我们如何判断典范中的科学理论是真理? 我认为,反实在论抓住了科学实在论关于科学理论真理性问题上的一些不足,但是其片面地放大, 采取针锋相对的彻底否定的方法却是误入歧途我们在分析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时应该充分吸收两家之长,寻找一条合理之路参考文献:[1] 坏特 .分析的时代 .杜任之主译 .商务印书馆,1981. [2]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郭英译,商务印书馆,1962. [3] 洪谦主编,邱仁宗等译.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4] 洪谦主编 .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 1982.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