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学具使用对空间与图形知识掌握的实践研究.doc
6页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模板中期作业名称小学数学学具使用对空间与图形知识掌握的实践研究修改后的中期作业的名称(例子)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如:中学生 课外阅读 摘抄习惯 的培养 研究结业作业名称小学数学学具使用对空间与图形知识掌握的行动研究报告任教科目数学电子邮箱jb7650508@姓 名王赞妍联系(说明)为防止枪手代训,请您务必填上您自己的联系,方便我们进行核对联系:18211375388结业作业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圆的认识》教学前,我向学生宣布要准备学具,但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他们反映自己在农村家庭,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准备我只好利用教具让学生操作,通过实物投影播放让大家观看,还有就是ppt播放,发现在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车轴要装在车轮中心时,部分学生支支吾吾,很久说不出来课后反思,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准备学具的缘故,其原因一是没有准备学具的习惯,二是农村小学有些学具准备的确有点难再看看《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意识到没有使用学具肯定不行的于是,《圆的周长》预习时,我特别强调一定要准备学具,并且教会准备的方法,自己又多做了几套,以防一些学生没有带来,结果,学生在操练中很容易就理解了“π”,并很快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还记得一些老师说过,学生在进行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转化时,常常会出错,我想也是因为没有使用学具的缘故看来,让学生准备学具进行操练,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尤为重要,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更好地掌握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 注:①数学学具:指的是学习数学时,为了更好掌握知识而使用的一些辅助工具就空间与图形的学具而言,一般有几何形状的纸片、几何体、量度用的尺规等等②空间与图形:在小学阶段指的是与点、线、面、体相关的知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主要内容二、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1、准备阶段为了更好地在空间与图形教学时使用学具,必须解决学具准备的问题,而要学生准备好学具,得知道农村孩子准备学具的难处在哪里为此,我制作了调查问卷对班中56位同学进行了调查数学学具准备情况调查问卷 班别: 姓名:一、你在数学课上,有使用学具的习惯吗? (有□ 没有□)二、你认为在数学课上,使用学具对知识掌握有帮助吗?(很有帮助□ 帮助不大□ 没有□) 三、你想在数学课上使用学具来帮助学习吗?(想,因为操作利于理解□ 想,因为可以玩□ 有点想,但怕耽误学习时间□ 不想□) 四、你以前准备过数学学具吗?(准备过□ 没有□) 五、你认为准备学具的困难有哪些? 1、 2、 调查结果:问卷内容使用习惯对学具使用的认识是否想使用学具以前准备学具情况准备学具的困难回答情况①有6人,占10.71%②没有50人,占89.29%①很有帮助25人,占44.64%②帮助不大20人,占35.71%③没有帮助11人,占19.64%①想学35人,占62.50%②想玩10人,占17.86%③怕耽误学习5人,占8.93%④不想6人,占10.71%①准备过12人,占21.43%②没有准备过44人,占78.57%①很多时候没有找到制作的材料,45人,占80.36%②制作学具很难做到规范,40人,占71.43%③没有做过,害怕做不好,20人,占35.71%④真麻烦,不想做,5人,占8.93% 从调查结果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使用数学学具的良好习惯,对数学学具的作用虽然有点理解,但是很多同学停留在表面,或是想玩玩而已,或是怕耽误学习。
很多同学也没有制作学具的经验,特别是制作学具时困难重重我心中有了底,自然就为下面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实施阶段 ①认识使用学具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展示、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等方法进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案例展示时,我出示了印有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硬纸板,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单面贴10张,每个学生人手一套首先让同学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说出面积(因为已经学过),然后追问,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能通过粘贴小正方形来说明吗?让学生量一量小正方形,并粘贴分别在粘贴第一个、一行和粘满时,让学生说说最后让学生谈使用学具的感受,加深了对学具使用的认识②传授学具准备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学具准备的要领,尽量让学生自行准备学具开展填写“学具准备、使用情况的对照记录表”,强化学具的准备因为学生准备学具困难重重,因此我采用以下方法准备学具:1°对于学生身边具备学具材料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准备比如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文具事先买好;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也让学生准备2°对于学生身边没有材料的,教师统一购买,然后分发给学生准备比如卡纸等3°对于需要规范制作的学具,教师制作好分发给学生。
比如16等分圆、32等分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等③课堂上进行学具操练,借以弄懂空间与图形的概念和公式推导数学课上,我非常重视指导学生使用学具比如:在长度单位进率方面,用数直尺格子的方法,弄清1分米=10厘米;用量身高看卷尺里不同示数的方法,记牢1米=10分米=100厘米在面积公式推算方面,通过图形变换,变为已知图形计算如学生推算梯形面积时运用学具,效果很好方法一: 方法二: 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接拼成平行四边形 把梯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梯形面积=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S=(a+b)×h÷2 S=ah÷2+bh÷2,也就是S=(a+b)×h÷2方法三: 方法四: 把梯形上下对折剪开,拼成平行四边形 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S=(a+b)×(h÷2 ) S=ah+(b-a)×h÷2 即: S=(a+b)×h÷2 也就是:S=(a+b)×h÷2 方法五: 方法六: 剪一个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把梯形剪开,拼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梯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S=bh-(b-a)×h÷2 S=ah+(b-a)×h÷2 得出:S=(a+b)×h÷2 也就是:S=(a+b)×h÷2 由于我放手让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实践者、发现者和研究者,使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回归现实生活,更易掌握。
④采取学具“每周自评、每月互评、每季展评、每期奖评"的跟进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研究的成效⑤学生作业、练习时使用学具体现能力的延伸,进一步提高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能力三、问题解决的成效分析 好的方面:1、在调查分析、深入思考之后,通过“认识学具使用重要性—充分准备学具—使用学具”的三步曲的活动,改变了不重视学具使用的被动和盲目学习,难以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图形的概念和公式的现状2、通过单元测试、中段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以及优秀学具展示,不断强化学生的准备和使用学具的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优等生的自主学习带动,中等生往往也跃跃欲试,利于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3、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后使用学具,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信、快乐、幸福,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自信心、幸福感和成就感,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4、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累大量优秀的学具,利于对教材教法的进一步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5、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准备和使用数学学具的情绪高涨,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悟,更好理解公式和概念,不再为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感到厌烦和难学,学习成绩会有相应的提高,提高的幅度大约为10%—30%。
使用数学学具学习空间与图形前后效果对照图40%27%18%15%10%30%30%20%使用后使用前 值得注意的地方:1、教师必须做好单元备课因为要做好学具的准备,不进行单元备课,准备起学具来,往往就是临时抱佛脚 2、制作学具视情况而定,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可以老师指导几位助手一起制作,还可以有教师自行制作,甚至可以购买现成的学具 3、课堂上使用学具时注意时间的安排,避免学生贪玩误事,或把注意力分散到别处 4、学具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关键还是概念和公式的掌握,不能为了学具而误了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