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TII型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说明书.doc
9页DTII 型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1、应用范围及特点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1.1 DTII 型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是在原TD75 型试制、使用修改补充的基础上,于1975 年定型的系列产品,是一般用途的带式输送机1.2 DTII 型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 是以输送带作曳引和承载构件的连续输送设备具有运量大、结构合理、使用维护简单、运营费用低廉、通用性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冶金、矿山、煤炭、建材、化工、电力等行业,用来输送各种块状、粒状等散状物料也可用来输送成件品1.3 DTII 型通用固定式带式输送机根据输送工艺的要求,可单机输送,也可多台搭接或与其他输送设备组成水平或倾斜输送系统1.4 输送物料的堆积比重为 500~2500kg/m31.5 输送机工作环境温度在 -15℃~40℃之间,输送物料的温度在 50℃以下对有防爆、防腐及耐热、耐寒等特殊要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6 DTII 型通用固定带式输送机的标准带宽为500、650、800、1000、1200、1400mm1.7 DTII 型通用固定带式输送机,由设计者根据物料输送的工艺及工矿条件,通过计算选用本系列适宜的定型部件,组合成完整的输送机。
2、部件概述2.1 输送带是输送机的曳引和承载构件DTII 型带式输送机采用普通型橡胶输送带抗拉体(芯层)有棉帆布、尼龙帆布和聚酯帆布由设计者根据工艺要求及物料特性,选用不同抗拉体(芯层)的输送带其芯层数、覆盖胶厚度满足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要求2.2 驱动装置是输送机的动力部分 DTII 型备有电动机+减速器驱动和电动滚筒驱动两种方式电动滚筒适用于小功率、短运距的单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电机+减速器驱动方式由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及逆止器(制动器)等组成2.2.1 电动机 DTII 型均采用 Y 系列鼠笼型异步电动机电动机的防护等级 为IP44如用于特殊工矿,由设计者按有关标准,选用适宜的电动机2.2.2 减速器 DTII 型有 ZQ(JZQ) 、ZL 型渐开线圆柱齿轮减速器和DCY 型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系列产品供选用NEW 行星齿轮减速器用于手选带式输送机,以获得 0.3m/s 的低带速减速器一般采用油池润滑、自然冷却2.2.3 联轴器 本系列高速端采用尼龙柱销联轴器,低速端采用十字滑块联轴器均用键联接2.2.4 逆止器、制动器 为防止输送机有载停车时的逆转,本系列有带式逆止器、滚柱逆止器及 NF 型逆止器,供设计者视不同的工矿选用。
制动器一般在向下运输或水平运输时对停车时间有要求的输送机上使用2.3 滚筒 DTII 型滚筒均为钢板焊接结构,采用滚动轴承分为传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两大类2.3.1 传动滚筒 是传递动力的部件 DTII 型设计有钢光面和铸胶胶面,适用不同带宽的不同直径的传动滚筒定型部件,供设计者选用2.3.2 改向滚筒 用于改变输送带的运行方向或增加传动滚筒的围包角 DTII型设计有同一带宽不同直径的改向滚筒定型部件 设计者根据不同的工况,合理- 1 -选用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2.4 托辊 是支承输送带及其承载的物料并使输送机稳定运行的主要部件DTII 型设计有槽角为 30°的上槽形托辊、 橡胶圈式缓冲托辊、 弹簧板式缓冲托辊、槽形调心托辊、平行上、下托辊、平行上、下调心托辊及重型缓冲托辊,以保证整机的稳定运行2.5 拉紧装置 是保证输送带具有足够张力使输送机能正常运行的部件DTII型有螺旋拉紧、 车式拉紧和垂直拉紧三种形式的定型部件 由设计者视整机所需拉紧力的大小、拉紧行程的长短及拉紧装置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2.6 清扫器 用于清扫输送带上粘附的物料 本系列有头部清扫器和空段清扫器定型部件2.6.1 头部清扫器为弹簧清扫器,装于卸料滚筒处,用以清扫卸料后仍粘附在输送带工作面上的物料。
安装时焊接在卸料滚筒下方的机架上 若采用其他形式的清扫器,应按供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2.6.2 空段清扫器,一般装在改向滚筒前方的中间架上,用以清扫输送带非工作面的粘着物2.7 卸料装置 DTII 型有用于定点卸料的犁式卸料器和不定点卸料的卸料车 由设计者根据工艺要求选用 当需要将物料分别卸至与输送机轴线垂直布置的各个料仓时,可直接选用可逆配仓带式输送机2.8 机架、导料槽、漏斗护罩、中间架及支腿等均为焊接结构件DTII 型设计有各类结构件的定型部件2.8.1 头架、尾架及驱动架用于安装和支承传动滚筒、尾部改向滚筒和驱动装置的重要结构件 本系列有适用于输送倾角为0°~20°的各种头架、 尾架及不同拉紧方式的尾架头架及驱动架按头部滚筒中心高不同分为低、中、高三种形式,供设计者选用2.8.2 中间架及支腿 用于安装托辊并构成机身 在现场安装时中间架与支腿焊接中间架之间用螺栓联接标准中间架每节长度为 6000mm2.8.3 导料槽 使物料集中于输送带的中部 导料槽通常由一个前段、 一个后段和若干个中段组成,其导料长度由设计者按需要确定2.8.4 头部漏斗及护罩是带式输送机的辅助装置,用于完成物料的转送、导料和集料。
3. 安装,调试与试运转3.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和安装顺序3.1.1 安装前应熟悉输送机图纸要求;熟悉《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J231(四)-78 中的有关安装技术要求并按《土建任务书》和基础图,检查基础尺寸,平面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3.1.2 对照装配图和装箱单清点零部件数量,检查其质量如有损伤或质量问题应进行修整或更换3.1.3 熟悉整机及各部件的安装,调试方法,技术要求,注意事项等3.1.4 安装顺序:一般顺序为:划中心线 →安装机架(头部 →中间架→尾架)→安装下托辊及改向滚筒→输送带铺设在下托辊上→安装上托辊→拉紧装置、 传动- 2 -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滚筒和驱动装置→输送带绕过头、 尾滚筒→输送带接头→张紧输送带→安装清扫器、逆止器、导料槽及护罩等辅助装置3.2 各部件的安装、调试3.2.1 结构件的安装质量将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安装后应符合下列各项精度指标:① 机架纵向中心线的直线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且在任意 25m 长度范围内不得大于 5mm对可逆运行的带式输送机其直线度控制在上述数值的 2/3 以内机长 m直线度 mm<10010100~30030300~50050500~1000801000~2000150带宽 mm② 头尾架安装精度见下表:≤800 >800两侧轴承座底面平行度两侧轴承座螺栓孔间距偏差孔对角线长度之差│X-Y│③ 中间架安装精度带宽 mm1.0±1.5≤3.01.5±2.0≤4.0<1600 ≥1600中间架间距 A1 及中间架孔间距中间架孔对角线偏差│X-Y│中间架两侧高度差 e- 3 -2.02.02.03.03.0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中间架接头两边高度差3.2.2 驱动装置1.03.2.2.1 驱动装置应在制造厂组装完毕, 现场安装时可按整体部件与传动滚筒相联。
3.2.2.2 按总图或土建任务书核对基础的位置尺寸, 平面精度及其它要求, 如需二次浇灌应符合 JB/226-86《地基设计规范》的规定3.2.2.3 如需要由部件在安装现场组装的驱动装置,应按有关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各部件间的安装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2.2.4 驱动装置起动前应检查:① 各润滑处所注入的润滑油牌号、数量是否符合要求② 减速器输出轴的转向、逆止器的旋向是否符合要求③ 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制动力矩是否调整到与工作机械相匹配④ 用手转动各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卡阻现象3.2.3 传动滚筒和改向滚筒3.2.3.1 检查滚筒轴承座内润滑脂情况, 保证轴承内充满锂基润滑脂 轴承座充脂量到达空腔容积的 2/33.2.3.2 若传动滚筒为人字形沟槽胶面时, 人字尖应与胶面运行方向一致 吊装胶面滚筒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得损伤滚筒胶面3.2.3.3 安装时可在滚筒轴承座底下加垫片,用机架上的调节螺钉调整滚筒的位置,保证轴线和中心线符合下表的规定:项 目 公差值滚筒轴线与水平面的平行度滚筒轴线与机架中心线的垂直度滚筒中心线与机架中心线的对称度多滚筒驱动时,传动滚筒轴线平行度3.2.4 托辊1/1000 滚筒轴线长度2/1000 滚筒轴线长度≤3mm0.4mm3.2.4.1 托辊,按总图要求将各种托辊安装在指定位置。
辊子应转动灵活3.2.4.2 托辊辊子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水平或倾斜) 或者在一个公共半径的弧面上(凹、凸弧段) ,任意相邻三组托辊辊子上表面的高低差不得超过2mm,托辊中心线的对称度不得超过 3mm3.2.5 输送带3.2.5.1 输送带在吊运和缠绕过程中,不得造成损伤3.2.5.2 输送带接头, 安装时按有关规程进行 但应在保证接头强度的同时保证输送带接头的质量推荐采用硫化接头3.2.5.3 输送带接头时, 要按照输送带厂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有关技术规范, 在专业- 4 -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精心作业3.2.5.4 输送带接头后,接头两端输送带中心线在 10M 范围内的偏差为e≤5mm (见右图) 3.2.6 清扫器3.2.6.1 所有清扫器的安装, 均应符合总图规定的位置 所有清扫器安装后, 其刮板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 85%3.2.6.2 对选用 H 型、P 型等其他形式的清扫器, 其安装调整应按供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3.2.6.3 安装空段清扫器时应保证橡胶刮板磨光后,金属架不能与输送带接触3.3 空载试运转带式输送机各部件按总图要求安装完毕后,须进行不少于 2 小时的空载试运转,并对各部件进行观察、检验及调整,为负载试运转作好准备。
3.3.1 空载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① 安装是否符合安装技术要求, 基础及各部件中联接螺栓是否紧固, 工地焊接的焊缝有无漏焊等② 减速器、 电动机、 轴承座等润滑部位是否按规定加入足够的润滑油 (脂)③ 点动电机,确认电机的转动方向符合运行要求3.3.2 空载试运转中的观察内容及设备调整试运转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各部件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① 观察各运转部件有无卡阻现象② 输送带有无跑偏,若跑偏量超过带宽 5%,应进行调整③ 检查设备各部分有无异常声音及异常振动④ 减速器及其它润滑部位有无漏油现象⑤ 检查润滑油、轴承等处温升是否正常⑥ 制动器、逆止器动作是否灵敏、可靠⑦ 清扫器(卸料器)与输送带的接触是否符合要求⑧ 拉紧装置运行是否良好、可靠⑨ 基础及各部件联接螺栓有无松动3.4 负载试运转设备通过空载试运转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后进行负载试运转,目的在于检测有关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3.4.1 加载方式加载量应从小到大逐步增加, 先按20%额定负荷加载, 通过后再按50%、80%、100%额定负荷进行试运转,在各种负荷下试运转的连续运行时间不得少于 2 小时。
此外,应根据系统工艺要求决定是否进行 110%~125%额定负荷下的满载启动- 5 -和运转试验DTII 带式输送机使用维护说明书3.4.2 试运转中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① 检查驱动装置有无异常声音、电动机、减速器、轴承及润滑油等处的温升是否符合要求② 检查滚筒轴承温升是否正常滚筒、托辊等旋转部件有无异常声音如有不转动的托辊应及时更换③ 观察物料是否位于输送带中心,如有落料不正和偏载应及时调整落料位置④ 启动时输送带与传动滚筒是否打滑,如有打滑现象,应逐渐加大拉紧力,直至不打滑时止⑤ 在负载试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输送带跑偏现象,如果跑偏量超过带宽的5%,则应按下述方法进行调整:(a)检查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对中情况,并作调整b)根据输送带的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