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1 扬州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doc
8页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2015.4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窥视(kuī) 褒贬(bāo) 躯壳(ké) 不蔓不枝(màn)B. 雏形(chú) 花圃(fǔ) 流涎(xián) 咬文嚼字(jiáo)C. 赊账(shē) 趿拉(jí) 孱头(càn) 伛偻提携(yǔ)D. 花茎(jīng) 热忱(chén) 黜恶(chù) 言简意赅(gāi)2.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篆 希冀 付梓 锱铢必较 B. 慷慨 羁靡 褶皱 陈词滥调 C. 愧怍 逻辑 憎恶 饥肠漉漉 D. 壅敝 蕴藉 胸襟 残羹冷炙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A. 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鲁迅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B. 公司年终进行奖励,大家一致认为业绩突出、勇于担当的李明应当是首当其冲的C. 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更在于他对人性了解的深刻D. 著名画家张大千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引得许多艺术爱好者争相观摩,一些大学美术教师也趋之若鹜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作者在用字和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甚至于在运思布局上面也就难免如此B.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 谁都知道,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经济攻坚之后,现在确实已经到向新目标攻坚的时候了D. 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5.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北虽貌敬(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晋军函陵(军队)B.殆例送死(类于,等于) 非人世所堪(忍受) 去今之墓而葬焉(坟墓)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明亮的样子)C.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不知其几矣(多少)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D.又欲肆其西封(放肆,肆意)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则思谦冲以自牧(约束,修养) 役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例句:不能容于远近 A. 夫晋,何厌之有 B.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 以其无礼于晋 D. 蚓无爪牙之利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儒家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基础是“天人合一”。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天人合一”的可贵之处是重生态和谐,这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人与自然的严重冲突不无裨益 ①使之成为具备现代文明意义的哲学 ②“天人合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诗化的色彩 ③它是精神性的、审美的,并不具备实践的意义 ④但是,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可以经过改造,注入实践的内涵 ⑤不看到这点,以为中国的“天人合一”拿来就可以作为当代人类的哲学思想是不妥的 ⑥这是它的先天不足 A. ②③⑥⑤④① B. ③②④①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⑤②③④①⑥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不慊:不满,不高兴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9. 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第二天,又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11. 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3分)(2)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3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金陵驿① 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1)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暗示了怎样的现实?试作简要分析4分)(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3分)(3)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⑴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⑵___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⑶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⑷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谏太宗十思疏》)⑸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⑹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卢梅坡《雪梅》)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一) 生命的开端最是玄妙,完全的无中生有好没影儿的忽然你就进入了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引出另一种情况,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一来二去便连接出一个现实世界真的很像电影,虚无的银幕上,比如说忽然就有了一个蹲在草丛里玩耍的孩子,太阳照耀他,照耀着远山、近树和草丛中的一条小路然后孩子玩腻了,沿小路蹒跚地往回走,于是又引出小路尽头的一座房子,门前正在张望他的母亲,埋头于烟斗或报纸的父亲,引出一个家,随后引出一个世界。
孩子只是跟随这一系列情况走,有些一闪即逝,有些便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以及不可更改的历史的原因这样,终于有一天孩子会想起开端的玄妙:无缘无故,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窃笑,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萌生着欲望 (节选自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二)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