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更替、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研究.docx
17页CEO更替、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研究 陈芳【摘 要】 文章以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装备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EO更替、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关系将国内实际情况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相关假设,并依据假设构建回归模型,最后用实证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相较于民营企业,国企中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更为显著;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调节效果不一:国有企业中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中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影响程度不同Key】 CEO更替; 经理自主权; 研发投入F275.2 A 1004-5937(2017)14-0057-07一、引言随着装备制造行业的日益发展,“靠量取胜”已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注重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才能做到不断的自主创新,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规模在并购中不断扩大,组织环境和机构设置也日益复杂,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越来越多,CEO更替与经理自主权是关键因素。
在上市企业的管理机构中,CEO因对企业战略和决策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经理自主权是经理在企业决策中拥有的实际控制权目前,全球范围内CEO更替事件频发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2009—2015年的CEO更替率分别为14.89%、11.25%、17.02%、18.44%、20.57%、20.96%和21.11%由于CEO的变更,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战略制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经理自主权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经理的自主权与研发投入有非常直接的关联因此,本文研究CEO更替、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规范我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及选择,同时为装备制造业进行研发投入战略的合理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Bushee以美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发现行业市场竞争与公司研发投入呈倒“U”型关系[ 1 ]Cohen和Klepper(2007)认为,企业研发投入是由企业规模和其他随机因素共同决定的Chang-Yang Lee(2009)以Cohen和Klepper的研究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规模通过决定技术核心竞争力来影响研发投入Hambrick和Finkelstein(2012)认为CEO的年龄与研发投入存在负向相关,即CEO年龄越大,研发投入相对越少,对研发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 2 ]。
Miller(2009)以CEO任期为切入点,认为CEO任期越长,对研发投入越为谨慎而Bushee则认为CEO任期临近时,研发投入越少Barker和Muller(2010)提出CEO本身的性格特征对其对待研发投入的态度有显著的影响Jensen和Meckling(2009)发现当企业经理人与董事会的利益一致时,经理人较为重视对研发的投入Finkelstein(2012)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激励机制和企业性质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最重要因素Nakahara(2011)发现经理人对研发的支持对研发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oskisson等(2007)指出研发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Qian L指出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 3 ]二)国内文献综述魏锋和刘星(2011)以国有企业的机构设置与研发投入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发现合理的管理机构对研发投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柴俊武和万迪昉以西安市1 000余家公司为数据样本,发现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即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投入越多,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成为临界点,研发投入就会相对减少[ 4 ]安同良则认为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为“V”型结构关系[ 5 ]。
张长征(2013)对千余家西安非国有制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非国有制企业中,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苏文兵(2013)指出,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龚玉池(2009)研究却发现CEO更替与研发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刘运国和刘雯(2011)以2006—2010年间披露了研发数据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CEO任期与研发投入的关系,发现即将离任的CEO对研发投入相对谨慎,持消极态度三)文献评述从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大多进行的是CEO更替与研发投入、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单因素研究,并未涉及CEO更替、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基于CEO更替下的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研究较少,且研究结论也并未得到统一因此,本文以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研究为切入点,实证分析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将研究樣本企业细分为国有制企业和非国有制企业两类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值得探索的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经理自主权是指经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自主行为的空间,且拥有区别于股东的企业经营的实际控制能力,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执行及研发投入等决策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在经理与企业具有一致利益的前提下,经理在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会通过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整体利益[ 6 ]从企业性质来看,相对于非国有制企业,国有制企业中经理往往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且对经理的自主权缺乏相应的监管与约束,容易造成过度投资的现象而在非国有制企业中,由于经理受到企业所有者和市场的双重监督,在研发投入上就会相对谨慎[ 7 ]即在不同性质的企业,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程度会存在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假设2:相较于非国有制企业,国有制企业中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正相关更为显著CEO作为企业经营中的核心,其变更是企业的重大战略性决策CEO的变更和新任CEO的自身特征会给企业战略制定、管理机构设置和各项制度带来一系列的影响QIan对CEO更替和研发投入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新任CEO会应用与前任不同的投资策略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利润同时研发过程并不是短期行为,需要企业的持续不断投入和支持,新任CEO由于要在短期内树立自身威望和获得市场认可,往往会通过不断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来实现CEO更替后经理的职位权、薪酬权和经营权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总经理的自主权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8 ]。
因此,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有着调节作用这种现象在国有制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国的上市企业很多都是由国有制企业改制形成,为激励新任CEO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及创造更大的利润,往往会赋予新任CEO更大的经理自主权,进而会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CEO变更能正向调节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假设4:相较于非国有制企业,国有企业CEO变更对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四、研究设计(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会计制度的基础是真实性和全面性,而完善的财务披露制度则是保证其真实性和全面性的主要手段对于研发投入的信息披露,证监会计字〔2007〕9号文件和新会计准则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在选取研究样本时剔除了2007年以前的数据,且2007年、2008年两年的财务数据并不稳定,因此特选取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装备制造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了消除极值的影响,使研究监测效果更为平稳有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筛选:(1)剔除了研发投入披露制度不完善的企业;(2)剔除了财务数据不齐全的企业;(3)剔除了财务数据中有极值的企业通过筛选,本文共得到1 012个有效样本,并以Eviews 7.0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
二)变量设计1.研发投入根据国外的研究,本文将研发强度作为研发投入的替代变量研发强度为研发投入与营业利润的比值2.经理自主权经理自主权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且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并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因此在本文中,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Hambrick和Finkelstein(2006)、张长征(2012)以职位权、薪酬权和经营权的综合情况对经理自主权进行度量,即取三者正态标准值的均值作为经理自主权的衡量指数1)职位权(Led)企业中经理的职位权指的是经理的实际控制权,与经理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是相关的如果企业的经理是由其董事长兼任的,那么该类型的经理拥有最大的实际控制权,即职位权最高在本文中,对于职位权采用虚拟变量来进行替代,即经理是由董事长兼任时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2)薪酬权(Pay)经理人是企业非常关键的人力资源,其价值往往是通过薪酬来体现的,即经理的价值越大,得到的薪酬也就越多但是对于经理的薪酬并没有直接披露,因此本文采取企业中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平均薪酬作为经理薪酬的替代变量经理薪酬=高管平均薪酬(3)经营权(Operate)该值越大,说明经理进行投资时资本越充足,表明经理的自主权越大。
参照Hambrick等[ 9 ]、张长征等对经理经营权的衡量方法,本文中的经理经营权为企业的年营运资金与年营业收入的比值3.CEO更替根据已有文献,采用虚拟变量来替代CEO更替,即在研究时,如有CEO更替则赋值为1,若无CEO更替则赋值为04.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对研发投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企业性质、企业规模、资产的负债率等,因此本文将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企业性质、企业规模、资产的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 10-11 ],并引入年度和行业两个虚拟变量研究变量见表1三)研究模型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及选取的变量构建实证模型五、实证分析(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本文选择的变量包括研发强度IRD(研发投入的替代变量)、经理的职位权(Led)、薪酬权(Pay)、经营权(Operate)、经理自主权(MD)、CEO更替(CEOTURN)、股权集中度(CR5)、盈利能力(ROA)、企业性质(Nature)、企业规模(Size)和资产负债率(LEV)它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包含了各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间值和标准差从表2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能较为明确地看出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企业特点:1.从第二行可以看出:我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均值为0.032,数值较小,表明我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对研发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较少;研发强度最大值为0.612,最小值为3.92E-06,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2.从第六行可以看出: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经理自主权最大值为1.962,最小值为-2.312,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表明在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中经理自主权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经理由CEO兼任的经理自主权较大,而CEO与经理分开的则经理自主权较小从第三行可以看出:CEO兼任经理的,其职位权较高,不兼任的职位权较低从第四行可以看出:经理薪酬最高值为5.272,最低值为0.254,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中对职业经理人的认可和重视程度是不同的,且差距较大 3.在样本企业中,CEO的变更率均值为18.3%,高于欧美国家,表明我国企业管理机构设置的稳定性较差,经常会进行大动作的人事调整4.股权集中度最大值为91.935,最小值为13.212,表明在高层持股比上我国装备制造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盈利能力的均值为0.052,说明我国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偏低;最大值为0.352,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