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1.doc
3页第四课 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评析,结识雕塑的体现语言2、理解雕塑的内涵,摸索雕塑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实践,掌握泥塑的造型措施,体验泥塑的制作乐趣4、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欣赏艺术和美化生活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雕塑的情感体验与体现措施2、 雕塑语言的实行与体现3、 对空间造型的理解与体现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难点:1、 雕塑语言的理解与体现2、 雕塑对象最具代表性动态与特性的把握和体现三、课前准备教师:有关泥塑的课件学生:泥塑的工具材料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1、请几名同窗摆几种造型姿势,让同窗们猜一猜,她们在干什么?学生:观看、猜想、回答2、 问:你有什么措施记录下她们的动态?学生:录象、照相、画画、雕塑引出课题:多媒体显示课题〈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泥塑〉新课解说:一、 :我们来看看雕塑家是如何来体现人体动态美的欣赏课件):雕塑1、德加〈芭蕾舞演员〉 2、田金铎〈走向世界〉3、罗丹〈思想者〉 4、米隆〈掷铁饼者〉 5、潘鹤〈艰苦岁月〉6、吕德〈马塞曲〉二、:师:最早的雕塑来自旧石器时代课件)〈维林多夫的裸女〉生:讨论、评价〈维林多夫的裸女〉的艺术特色与意义。
师: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雕塑艺术日趋成熟,雕塑作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按一定的分类来对雕塑作品进行欣赏〈一〉、按雕塑的塑造手法来分:平雕、浮雕、圆雕通过课件让学生来欣赏并分析这三种类型雕塑作品的异同处,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欣赏、讨论、总结〈二〉、师:除了按体现手法来分类,还可以按其她措施来对雕塑进行分类吗?多媒体展示五组图片:第一组:〈云岗石窟大佛〉、〈华严寺大佛〉、〈晋祠伺女像〉、第二组:〈春风〉〈街头抽象雕塑〉第三组:〈无锡大阿福〉、〈泥人张作品〉第四组:〈装饰性小雕塑〉第五组:〈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浮雕师问:1、这些雕塑分别有什么作用?2、它们一般出目前什么地方?3、 它们属于什么性质的雕塑?生:讨论回答师补充阐明:它们分别是宗教雕塑、都市景观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纪念碑雕塑〈三〉、师:欣赏了这样多雕塑,你觉得雕塑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生:美化环境、纪念历史、装点生活、传承文化二、 师、欣赏书14页的雕塑作品,除了泥塑、铜塑,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材质来进行雕塑创作?生:冰雕、沙雕、木雕、纸雕┄┄课件展示教师收集的有关作品三、 教师展示自己作品,解说泥塑环节:1、 塑造基本轮廓2、 细节塑造(可采用粘、帖、刻等手法)3、 肌理效果制造四、学生欣赏并思考:你想为自己的书桌上添一件什么样的雕塑作品?五、 学生绘制草图并进行泥塑的制作,教师巡回。
展示优秀创意作品 六、展示评价 “废弃物的艺术”展,生谈创作感受,评价,修改五、作业展评小结 六、教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