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9页《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选题1.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 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 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 品德的教育2. 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 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 小学生编顺口溜记忆圆周率C. 中学生听讲座理解各概念间关系D. 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3.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 精神活动B. 反射活动C. 意识活动D. 技能活动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 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避免失败者关注的不是成功与失败的取舍,而是尽力地避免失败和 与此有关的消极情绪,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 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 可能选择B. 犹豫不决C. 回避这项任务D. 坚决选择6.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 言行一致B. 衣着整洁C. 举止端庄D. 谈吐文雅7.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 属于()A. 无结构问题B. 有结构问题C. 界定含糊问题D. 情境不清问题8.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 属于( )A. 无结构问题B. 有结构问题C. 界定含糊问题D. 情境不清问题9.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 系统脱敏法B. 支持疗法C. 宣泄疗法D. 认知作业法10.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认知与审美列入 A. 安全需要B. 自我实现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生理需要二 名词解释1 先行组织者2 有意义学习3 学习策略4 课堂管理5 程序性知识6 课堂管理三 简答题1 如何通过说服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2 如何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四 问答题 小杨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直不佳。
当老师在课上布置练习题的时候,发现小杨对应用题的理 解毫无进展 “加油,小杨我知道你能做出这道题的老师在小杨耳边低语,“好 好花上几分钟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把题目分解成几部分,等一下我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 么样几分钟后,老师回来问道:“怎么样?”小杨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显然他已经 开始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并开始动手解答,他说:“他们想知道这单价降低的百分比 “很好,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老师笑着说 当小杨开始解释他对问题的理解时,老师 不断地问相关的问题让他回到合适的思路上来当他终于解决了问题后,老师笑着说: “太棒了,我知道你很努力,你现在再重新看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解决这个问题的, 过几分钟,我会再来看看你最终的解答,好吗?”最后,小杨自己解出了这道题问题:请分析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1-5 DCBDC 6-10 ABBCB名词解释1、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 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 术或教学策略叫先行组织者2、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
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3、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 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 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4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 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 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5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 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6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种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 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 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二、简答1 如何通过说服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说服低年级学生,主要应提供正面论据;而说服高年级学生,可以提供正反论据如教师提出观点后,学生不产生相反观点,则教师只提正面论据有助于学生形成肯定的 态度。
提供单面论据还是双面论据,还取决于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还是培养长期稳 定的态度)(2)以情动人:富有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说服过程中引起学生 某些负性情感体验3) 考虑学生原有态度,逐步提高要求2 如何通过树立榜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给学生呈现的榜样(榜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尽量与学生相似, 使学生产生亲近感2)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能力较强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增强榜样的感 染力和可信性3)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多种示范方式的结合是较有效的教师应注意示范 作用4) 反复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四 问答题在这个案例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他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 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 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 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1) 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 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 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案例 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2) 积极的归因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 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 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 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一、单项选择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 )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1903 B.1908 C.1913 D.19242、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 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 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贯性 D、差异性3、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4、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漫画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 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漫画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漫画的适当时间C.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漫画 D.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漫画的行为5、 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 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6、 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 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7、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 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8、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 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9、 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10、 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 年5 月 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 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二、名词解释1、 陈述性知识2、 关键期3、 动机4、 自我效能感5、 学习三、材料分析题【材料】陈斌是某小学的学生,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努力,每次考试 他都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 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 陈斌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 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的归因理论有何意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答案1、A 2、D 3、C 4、C 5、C 6、B 7、B 8、A 9、A 10、B 二、名词解释1、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2、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3、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 力4、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5、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 化三、材料题(1)不正确陈斌将行为的原因归因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运气),这样 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 越来越差。
2)该学生应该将其考得不理想归因于自己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 以获得成功3)意义:①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此后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归 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因为归因促使学生在从了解自己到认识别人的过 程中,建立起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身的成长而如果学生有不正确的归因, 则更表明他们需要教师的与帮助②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 长,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反馈的作用,并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正确 归因,重塑自信韦纳发现,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成败的 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的成绩表现所做 反馈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三)一、单项选择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2. 如果让六个月的婴儿学习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 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 遗传素质决定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