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3页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二、教学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方法设疑,以实验为导向,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玻璃管等药品:红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石灰水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的关系提问(1)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及其他变化2) 实验中观察质量变化情况演示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如图改进: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校正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论,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组织第二次活动与探究设置课堂练习题如下:(1)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反应,生成3体积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那么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5 g硫和8 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提问:为什么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磷、碳、硫燃烧的本质设置“能力拓展”习题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文字表达式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但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分组实验探究1.探究实验名称: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2.探究实验名称: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并带有胶头滴管(事先装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2)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描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活动与探究探究实验名称: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前后质量测定。
实验步骤:1、将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使其平衡2、取下烧杯,向其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探究实验名称: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步骤:1、将盛有稀盐酸的小烧杯和碳酸钠粉末一起放到天平上,使其平衡2、将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混合,一段时间后,放回天平,观察交流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交流、谈看法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一切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有( )元素2)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3)某大师说:“我一发功就能使水变成油(油中含有碳元素)”这种说法科学吗?复习旧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品德体验成功,学生产生成就感 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且会用一般规律解决个别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更正错误的认识及看法质疑,激思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习兴趣反馈诊测八、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九、教学反思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