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协调危机研究绪论.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5538280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8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协调危机研究绪论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所致危机探究 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协调危机研究绪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背离及金融危机产生机理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现状及背离实证研究我国金融危机预警模型选择及实证分析对于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我国金融危险预警机制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在国际范围内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之后50的时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越发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频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各国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严重破坏了全世界的经济和金融秩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贸易量急剧萎缩,金融市场呈现动荡的状态,泰铢贬值幅度巨大,政治动荡加剧2007年最初在美国出现的次贷危机,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重创了整个世界的经济良好势头,使世界上许多重要的金融发达国家纷纷陷入经济衰退200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George Soros提出"由于美国这一次的次贷危机,终结了六十多年的繁荣局面,导致了全球金融业将要重新进行洗牌".至今,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使投资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市场预期并不持乐观态度,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受到瞩目。

      这场危机从金融业蔓延到实体经济, 致使次级抵押贷款机构被迫破产,股市遭到剧烈震荡,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实体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全球性的债务危机一直在出现,如希腊、迪拜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背后,各国的专家学者在纷纷探寻危机产生的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状态的背离美国次贷危机与随后发生的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都说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背离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这不仅会诱发金融风险的爆发,还会对整个的经济形势产生强大破坏力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出现了经济虚拟化的趋势,因此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表现出平行发展到逐渐融合再到分离的形态另外,学者称次贷危机为虚拟经济危机,原因为次级贷款实质上是属于虚拟资本一种表现形式,是美国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所造成的对于我国来说,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所产生的泡沫越来越大,致使我国经济虚拟化的程度正在急剧加深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使得自身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了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分析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状况,对于我国进行金融风险评估,预测金融危机,进行危机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应对金融危机的重点不应在治理上,要放在对金融危机的预见上,这样可避免造成损失目前,各国开始研究怎样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对金融危机预警通过某种统计计量方法,预测某国或某经济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相关经济危机可能性大小的宏观金融监测系统,就是金融危机预警系统因此,为避免危机的出现,各国家对加强经济金融风险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对潜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传递信号,这一系统引起了政府、多边组织、投资机构和学术界关注Kaminsky、Lizondo、Reinhart和Goldstein等对早期预警系统进行了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基于各种不同方法构造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也陆续被提出   随着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发展壮大, 虚拟经济发展程度不断加深,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偏离,未保持合理比例,从这一角度上来看,金融监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他国金融危机的波及, 全球化虽然给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金融全球化程度越高,各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就会越高,风险就会越多,金融风险时间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且金融全球化会使风险转移的速度变快,对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威胁也越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金融业要进行更全面更深化的改革,这就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更深、开放面更广在出台关于开放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时,其中金融业的改革受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所涉及到的资本账户开放、汇率改革是此次改革的关键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如果此次金融改革能够成功,则一方面为我国金融业乃至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促生整个经济面的再次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金融监管缺位,监管力度缺乏,则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将会受到国外金融大鳄的重大冲击,金融危机生成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在采取政策保障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进行金融危机预警的建立,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探索防范金融危机的应对机制,研究金融危机预警理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众多,而预先对金融危机进行预警并发出准确的信号非常困难,但危机预警重要性却日益增大,不能因可能性小而不建立危机预警体系   对我国而言,从未发生过波及全部经济面的金融危机,但在近来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冲击, 大批出口型企业在冲击中纷纷倒闭,温州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家跑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我国经济在政府的扶持下较早开始复苏, 但这场金融风暴也再一次给我国乃至全球敲响警钟: 必须加强金融危机预警众多学者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来越大,而房地产又是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因此,政策研究者担心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则整个经济会出现下滑的趋势,甚至整个经济会出现崩溃   1.1.2 研究意义   我国的经济状态目前已露出虚拟化的苗头,表现在证券市场上交易量越来越大,交易额越来越多,资产证券率不断增长2007年,我国的证券化率达到132.65%,直逼日本***年泡沫巅峰时,近几年虽有下降,截止2014年,我国的证券化率为58.3%,与发达国家持平,但仍能观测出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趋势   2010年,花旗银行发布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在重走美日老路,"现在,中国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过高,而且已经接近美国和日本房地产曾经的巅峰水平,所以可能存在大量泡沫".由于经济发展都对房地产市场严重依赖,因此中国现阶段的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的经济状况,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对未来中国是否发生金融危机进行准确的评估,分析我国整个经济体系中是否存在大量的金融风险,预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道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进行这样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较快,2013年GDP增长率达到7.7%,2014年为7.4% ,预计2015年为7%,但主要依赖着房地产经济的拉动以及政府投资的增长实体经济领域中的钢铁业等传统制造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大批企业亏损破产,导致行业经济持续低迷;而虚拟经济领域,资金的大量流入、影子银行的出现、资产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都使资本市场快速膨胀,出现了虚假繁荣的局面这一系列现在的风险因素都让我们开始思考:金融危机未来会在我国发生吗?因此,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强化忧患和前瞻意识,及时研究反馈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有效地防止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一些新生因素对金融稳定性的冲击,不断地提高抵抗各种风险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继续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减少改革过程中的动荡,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等实体行业的发展,避免"制造业空心化"的出现   因此,通过研究背离对金融危机的生成原理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吸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典的危机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并符合我国实际的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增强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能力,对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研究,并不完全是单纯研究这两个独立的领域,大部分是从两个方面来开展的,(一)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这方面主要是进行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   (1)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   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最早始于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上,由于虚拟经济领域的主要代表行业是金融,所以是从金融与实体经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但根据本文的文章内容,下面就分离关系进行综述   在两者分离关系研究中,Goldsmith(1969)选取了 35 个国家在 1860 年-1963 年的数据,并将金融中介资产的价值/GNP 作为一国的金融发展指标,研究其与 GDP 之间的联系,发现指标之间存在同向发展关系[1].但研究也同时表明,在工业化时期,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比金融的增长速度要缓慢, 在随后的发展期间内,金融与实体经济表现出分离的趋势戈德史密斯的这一研究结论得到了其他学者的支持,随后的研究表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金融行业得到了反常态的发展, 它的发展呈现膨胀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轨迹逐渐偏离,这种背离可能引起金融危机的发生。

      JonathanTenenbaum(1994)提出了"倒金字塔"的结构性概念,他认为由于金融市场具有持续交易和低成本的特点,大量的短期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入金融市场,以期获得利润,但忽视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 由此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倒金字塔".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形成对金融产品的过度需求,不仅浪费资金与人力,还会限制了实物资产投资[2].Arles(1993)、Tietmeyer( 1995)和 Stottner(1997)认为"金融产品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市场风险,放松金融监管会导致金融市场过度发展,在资本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使资本以更快的速度流动,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资金的调整成为可能,结果就是资本市场迅速壮大,过度投资也会造成金融部门脱离实体经济"[3].帕威尔(2009)在参加国际金融论坛时,谈到美国的次贷危机,认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脱离是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这场危机有四个主要的方面: "贷款抵押、金融行业、实体经济及社会影响"[4].   (2)金融危机预警模型   由于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金融危机预警模型,根据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对危机类型的划分,可分为四大类型: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及系统性危机。

      但近年来的发生的金融危机呈现混合趋势,因此在研究危机预警时,可以从多种角度,选取多个变量进行金融危机预警,比较经典的有危机预警模型包括 FR 概率模型,STV 横截面回归模型和 KLR 信号分析法另外,国外研究金融危机预警模型可以1997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97年之前的经典预警模型和1997年之后预警模型的发展   ①经典预警模型   Hamilton(***)在实证分析中,应用了马尔科夫区值转换模型,该模型的假设不再局限于传统线性模型,经济的波动可以用非线性来描述,但模型的计算过程非常繁琐,需要更高端的数学软件处理数据[5].1995 年,刘遵义教授在联合国世界秋季年会上作了《下一个墨西哥在东亚吗》的报告,成功预测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所用方法称为主观概率法,该方法的事前预测准确性较高,但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质疑1996 年,Frankel 和 Rose 构建了FR 概率模型,选取了全球 105 个发展中国家 20 多年(1971-1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