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论汉文帝【历史学专业论文】.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990856
  • 上传时间:2017-09-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论汉文帝【英文标题】OnEmperorWenoftheHanGAOMin(InstituteofHistory,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52,China) 【内容提要】有着“仁者” 、改革家形象的汉文帝,由于其即位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他在即位后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出现了尊宠刘氏宗族和依靠重用老臣、宿将的局面汉文帝的这种报恩思想也赋予了他因循守旧和固守刘邦政治原则的形象,形成了他人格上的二重性其结果,汉文帝虽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反却促使诸侯坐大,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经济改革措施则激化了阶级矛盾 【英文摘要】Withtheimageofabenevolentemperorandareformer,andowingtotheparticularsocialcircumstancewhenhetookthethrong,WenEmperoroftheHanlaunchedaseriesofpoliticalandeconomicreforms.Meanwhile,hehonoredandtrustedundulyLiuFamiliesandputoldministersandgeneralsinimportantpositions.WenEmperor’ssuchthoughtofpayingadebtofgratitudemadehimaimageofconservativelystickingtoLiuBang’spoliticalprinciples,thusheshowedhisdualpersonality.Theresultsofhissuchgovernancearethathispoliticalandeconomicreforms,withtheaimofstrengtheninghisregime,otherwiseadverselypromotedthedukesandprincesbecomingstrongerthanever,precitipatedtheinternalcontradicticnsoftherulingclass,whilehiseconomicreformstimulatedclassconflicts. 【关键词】汉文帝/改革/人格二重性/历史人物评价WenEmperoroftheHan/reform/dualpersonatity/Criticofhistoricalfigure 【正文】 一 汉文帝刘恒,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帝王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切最高统治者与剥削者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共同本质。

      但是,他又有区别于其他封建帝王的一面,这便是他有生活节俭、胜残去杀、与民休息和励精图治的品格特征,这就是他的个性如果只看到前者而忽视后者,或者只看到后者而忽视前者,甚至无限夸大、拔高后者,都不能准确反映出汉文帝的形象来 评价汉文帝,还有一个不为表面现象所蒙蔽的问题因为从表面上看,汉文帝只是继承了惠帝、高后时期的黄老思想,推进了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实行了轻徭薄赋的传统政策,采取了一些重视农业与工商业的措施而已以致于在他整个政治生涯中,既没有大兴土木的建设措施,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兴革举措,还没有兴师动众的壮烈行为,在他统治的二十余年中,好像一切都很平静,连《史2记·孝文本纪》与《汉书·文帝纪》载其事迹也十分简略,有的年份,甚至无事可记,给史书留下了空白年代,从而给汉文帝造成了无所作为的印象然而,这并不是汉文帝的真实形象他提倡的清静无为政策,为的是防止官吏扰民,藉以保证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与条件,并不是真正无所作为,更不是毫无兴革与建树实际上,他的一生都在切切实实地为铲除亡秦暴政而努力为之;也在不声不响地为清除诸吕造成的消极影响而不懈奋斗;还在为维护与巩固刘邦开创的政治基业而煞费苦心,更在为不断实行旨在减轻劳动人民的租税徭役负担和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而采取各种措施。

      正是通过他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才踏踏实实地奠定了西汉前期长期稳定的政治基础,开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与蓬勃发展的良好基地,实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仁政”局面,为景、武二帝时期准备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也为后世帝王树立了勤政爱民的典范正如司马迁所云:“汉兴,至孝文四十余哉,德至盛也”[1];也如司马贞所说:“孝文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1]时人晁错说他“绝秦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淫末;除苛解娆,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通关去塞,不孽诸侯;宾礼长老,爱卹少孤;罪人有期,后宫出嫁;尊赐孝悌,农民不租……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所为天下兴利除害,变法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数十,皆上世之所难及”[2]后世史家,也称颂开创于文帝和继续于景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局面为“文景之治”时期因此,汉文帝虽无雄心勃勃的改革家形象,也无气势汹汹的张扬表现,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改革者,正是他寓改革兴建于清静无为口号下的实干作风,开创了西汉王朝的新局面故文帝决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皇帝,更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改革家,一个西汉王朝的忠实维护者。

      这就是他的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 二 汉文帝的上述个性特征,既不是先天赋予的,也不是他个人的爱憎好恶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质言之,是西汉初期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铸造了他的品格特征,决定了他的所作所为 汉文帝即位前和即位之初,亡秦的苛法暴政仍然严重地困扰着当时的劳动人民,对此如不彻底予以改变,就有蹈亡秦覆辙的危险这是汉文帝所面临的第一大社会问题,也是铸造他以行仁政的形象出现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知道,秦的苛法与暴政,是导致秦王朝速亡的重要原因秦末农民起义,就以“诛暴秦,伐无道”[3]相号召,可见秦法与暴政是当时劳动人民所反对的核心问题刘邦入关后之所以立即与关中父老相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正是顺应当时关中“父老苦秦苛法久矣”[4]的心态而采取的措施然而,事实证明,刘邦的这一作法只是临时性措施,他并没有来得及“悉除去秦法” ,同时也无条件在推行这一措施,故秦的苛法如故,以致于到高后元年(公元前 187年)正月,她还在说:“前日孝惠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5]新近出土的江陵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所载,更明显地证明从汉高祖初年到其十二年中所使用的法律基本上仍是秦律。

      因为这个《奏谳书》所收十多个案例所依据的法律,在刑罚名称、罪犯类别、量刑标准3和计赃数量等方面,都同云梦出土的秦律相同,却不同于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则刘邦确未曾“悉除秦法” 正因为如此,故惠帝时才有“欲除三族罪、妖言令”之议,高后才有除此苛法之诏[6][7] 吕后虽有除秦苛法之诏,却并未实行,或者说实行不久,又恢复了诽谤妖言之法,唐人颜师古即持此看法,故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 178年)五月,依然存在“诽谤妖言之罪”[8]由此可见,文帝即位之初,仍然面临一个必须彻底废除秦的苛法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不如此,就无以求得社会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事实证明,正是这样的客观历史条件,决定了汉文帝采取了彻底清除亡秦的苛法与暴政的一系列措施: 前元元年(公元前 179年)十二月,即文帝即位后第三个月,便发布了“尽除收帑相坐律令”的诏书 前元二年五月,又颁“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其除之”之诏,并规定“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前元七年冬十月, “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无得擅征捕” 即除去擅征捕之苛法 前元十三年五月,又颁“除肉刑法”之诏 汉文帝所采取的上述一系列措施,就给他塑造了一个“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的仁者形象。

      实则他并不是什么与生俱来的“仁者” ,而是在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下不得不顺应民心而为之,否则,既无以树立西汉政权不同于亡秦的形象,也无以巩固他自己的统治,故曰是时代铸造了他的品格特征 孝文帝即位之后,摆在他面前的另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就是经过秦末汉初动乱造成的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生产严重破坏、粮食奇缺、粮价飞涨等状况,使早已疲于亡秦徭役、兵役和赋税的劳动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就迫使汉文帝必须缓解这一矛盾,否则随时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我们知道,在秦末汉初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生产,汉高祖时期由于此起彼伏的异姓诸侯的反叛,仍然缺乏恢复与发展的条件是以“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9]惠帝、高后时期,因鉴于社会经济状况的严峻形势,采取了“俱欲休息乎无为”[10][5]的政策,虽然一度出现了“衣食滋殖”[10][5]的局面,但是,由于时间短和基础不牢,以致直到汉文帝时期,仍然是“岁一不登,民有饥色”[8]因此,继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治原则,进一步减轻劳动人民租税徭役负担,这又是时代赋予汉文帝的历史使命。

      事实又证明,汉文帝果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旨在减轻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和促进社会生产迅速恢复与发展的改革措施: 4文帝前元元年六月, “令郡国无来献” (注:见《汉书》卷 4《文帝纪》 ;《史记》卷 10《孝文本纪》缺载 ) ,即取消各郡国的岁贡,等于间接减轻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 前元二年九月,再下重农之诏,并以“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的办法以劝农(注:见《汉书》卷 4《文帝纪》 ;《史记》卷 10《孝文本纪》缺载此前田租率为十五税一,今收其半,实开三十税一之先河 前元五年四月, “除盗铸令更造四铢钱” (注:见《汉书》卷 4《文帝纪》 ;《史记》卷 10《孝文本纪》缺载即开放钱币铸造权,同时由国家铸造新币,以促进商业的发展 前元十二年三月, “除关无用传” (注:见《汉书》卷 4《文帝纪》 ;《史记》卷 10《孝文本纪》缺载即取消关卡检查制度,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和货物流通 前元十三年六月,又下重农之诏,并颁“除田之租税”的诏令[8],即全部取消田租的征收 前元十三年,颁布“除戍卒令”[11],等于取消劳动人民的戍边之役 后元六年四月, “令诸侯无入贡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庚以振民。

      民得卖爵 ”所谓“民得卖爵” ,即文帝允许百姓将官府奖励他们从事农耕所赐给的“民爵”出卖给无爵者 此外, 《汉书》卷 64《贾捐之传》论文帝时, “丁男三年而一事” ,即把丁男每年应服的一月“更役” ,减少为每三年服一月更役 《汉书》卷 51《贾山传》在其《至言》中,用汉文帝的改革措施同秦的暴政作对比时说:“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省厩马以赋县传,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赐天下男子爵……亡不被泽者;赦罪人,怜其亡发,赐之巾,怜其衣赭书其背,父子兄弟相见也而赐之衣平狱缓刑,天下莫不悦喜 ”除贾山所反对的“除铸钱令”等措施外,他几乎对文帝的改革措施作了一个总结 文帝时,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表现在农业方面,除了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个体小农经济获得了发展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而致富的单一经济经营户,正如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在武帝之前,早已出现了许多拥有“千树枣” 、 “千树栗” 、 “千树楸” 、 “千亩漆” 、 “千亩巵茜”和“千畦薑韮”的单一经济作物经营者,其中无疑包括文帝时期。

      随着单一经济作物经营者的出现,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也形成了地区分布的特征,如齐地“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 ;鲁地“颇有桑麻之业” ;越、楚之地,也“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燕代之地,善“田畜而事蚕” ;渤海与碣石这些地区,也有“鱼盐枣栗之饶” ;巴蜀地区, “亦沃野,地饶巵、薑、丹沙、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