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赤峰历史详解.pdf

184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16113745
  • 上传时间:2017-09-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28.43KB
  • / 18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赤 峰 历 史 详 解红山人 -- 东胡人 -- 契丹人 -- 赤峰人新石器时期1、 距今约一万年前 赤峰地区人类最早的活动遗迹在翁牛特旗山嘴子乡上窑村一个洞穴中发现 洞穴地处距地面高 100 余米的老虎洞山顶, 洞穴附近发现了人类使用过的原始打臸石器, 以及经过烧烤、食用过的肿骨鹿骨骸经考古学界鉴定,应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活动遗存, 距今约一万年至八千年 这一发现揭开了赤峰地区人类历史的序幕2、距今约八千年前 在今赤峰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就有人类聚落考古界和史学界定名为新石器时代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聚落是一处规模壮观、 构筑严密的原始建筑, 在 180 余米的椭圆形围壕内, 整齐地排列着十余排 100 余座房屋, 座落在聚落中心位臵的大房子, 面积达 140 平方米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出土遗物极其丰富,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独具特色,其中陶器器表,大多压印,刻划 3~ 5 种不同纹饰,从口、肩、腹三个部位分列,极为雅致大方渔猎所用的鱼镖,多带 ?倒刺? ,刃部镶有细石器, 坚实锋利 兴隆洼文化遗址除敖汉境内发现外, 考古人员还在林西县白音长汗、 克什克腾旗南台子等地发掘了相应的遗存, 所有这些, 表明八千年前西辽河上游今赤峰地区,正处在中国远古社会由氏族阶段向国家进化的转折点,社会组织、 防卫设施、 意识形态、 宗教礼仪也正在按着国家的要求孕育、发生。

      这是赤峰先民对中国八千年文明史的卓越贡献 1982 年进行首次发掘 1983 年秋至 1984 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兴隆洼文化遗址进行 7 次大规模发掘 1992 年和 ?八〃 五?期间被列入全国 10 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1996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2000 年被列为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而永载史册3、距今约七千年前 赵宝沟文化先民生息、定居于今赤峰市敖汉旗境内 赵宝沟聚落址, 位于今敖汉旗赵宝沟村西北约 1 公里的漫岗上,占地 9 万平方米 198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正式进行发掘,清理房址 17 座,对祭坛也作了局部解剖从发掘所获得的陶器、石器、骨器等,显示了当时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 在北方诸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居领先地位 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指出: ?在距今 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遗址, 发现刻有猪龙、 凤鸟和以鹿为原型的麒麟陶尊,充分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而在中原,这类最早的‘艺术神器’ , 是距今 6000 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虎堆塑, 要比内蒙古地区晚上一千余年 ?4、距今约六千至五千五百年前 红山文化先民遗存,在今赤峰红山后 ( 北 ) 发现。

      海拨 750 余米的红山,位于英金河畔,面积近 10 平方公里红山文化先民遗迹主要分布于红山后一带,除居住聚落址外,尚有墓葬等遗存 红山文化有着广阔的分布范围, 以西辽河上游赤峰为中心, 西至张北, 南抵京津, 东越辽河,北跨大兴安岭 近年周边地区陆续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存, 大大丰富了红山文化的内容, 为复原红山文化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更多的考古材料在这些新发现中, " 玉器 " 的发现尤为引人注目地处西拉木伦河南岸的翁牛特旗,从 1972 年以来,先后出土、发现早期的玉石龙、黄玉龙和碧玉龙,圆雕精细,造型古朴,被誉为?华夏第一龙? ,是中国尚玉文化和崇龙传统的发端地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数十件成组玉器,除龙型器外,尚有玉蚕、玉鸟、猫头鹰等,这又表明赤峰地区远古时期就是产玉、臸玉的基地, 玉文化从北国草原播撒华夏各地, 形成了数千年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传统,这是赤峰先民臹慧的结晶,也是赤峰后人的骄傲5、 距今约五千三百年前 我国北方森林、 草原文化先民遗迹,在今巴林左旗乌尔吉木伦河畔富河沟门发现, 学术界定为富河文化在富河沟门聚落建筑中,共发掘房址 37 座这些房屋均顺山坡地势而建, 平面布局呈簸箕形, 各房之间有土坎相连。

      富河文化首次在巴林左旗发现后, 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其他地区, 以及近邻哲里木盟也有发现, 据地下发掘的碳化物经 C14测定, 距今约 5300 余年,是继红山文化以后,赤峰北部草原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它和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一样, 都是新石器时代氏族成员创造的远古文化, 共同推进着北国远古文明的历史进程6、距今约四千五百余年前 小河沿文化 1974 年敖汉旗小河沿遗址开始发掘 小河沿文化有一组特征明显的陶器群, 陶质细腻、 质地坚硬、 表面磨光、 平整光滑的 " 黑陶 " 在这里首次被发现考古界认定为小河沿文化、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前7、距今约四千三百年前 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先民遗存,在今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发现, 其年代相当于中国历史纪年的商朝早期或夏代,考古学界命名为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 4300 年夏家店下层文化以赤峰为中心,有着广泛的分布范围,东至辽河,西抵张家口,南达京津,北越西拉木伦河,处在赤峰的居民,当与燕、山戎先祖有关,他们是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明的开拓者, 也是商、 周中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奠基者敖汉旗大甸子乡夏家店下层文化,列为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载入史册。

      夏商时期距今约四千三百年前早商时期, 西辽河上游赤峰地区存在一个城邦奴隶臸社会形态考古人员在今敖汉旗,松山区阴河、英金河流域等地发现大批规模宏伟、建筑坚森、布局严密的石筑城堡,大多建在高山顶或山坡间,今民称 ?城子山? ( 或城子地 ) ,城内大小住房密布,城垣石筑,辟有多道城门和城楼 ( 敌鲁 ) 敖汉旗石匠沟、松山区水地八家、 迟家营子、 孤山子等城堡最为典型 这些高山型城寨,已引起考古界、史学界的广泛注意距今约四千二百多年前夏、 商之际, 西辽河上游赤峰地区当为商世侯国或方族封地在今克什克腾旗土城子天宝同、 松山区五三乡以及翁牛特旗梧桐花头牌子等地, 先后发现早商时期大型青铜礼器 -- 铜鼎 中国考古界鉴定距今约 4200 年左右公元前 21 世纪商族先民 ?邑于紫蒙之野? ( 今老哈河流域 ) ,至公元前 20世纪初,迁居于 ?砥石? ( 今西拉木伦河上游克什克腾旗南部山川 ) 至夏代,商族先民由西辽河上游,越过内蒙古高原,进发中原,灭夏建商,开创了先秦时期鼎盛历史文化,为中华文明作出重大贡献公元前 19 世纪前后?天之骄子 ?东胡族发祥在今赤峰老哈河一带,并以土方、屠河、徒河不同称谓见诸于中国史籍西周至春秋时期周惠王十一年 ( 公元前 666 年 ) 林西县官地镇,开始了对铜矿的开采、冶炼。

      考古发现的遗存表明, 它与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并列为中国南、 北地区时代最早、规模最大、 采冶工序完整的两座铜矿, 在中国古代矿产采冶和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战国秦汉时期燕昭王十二年 ( 公元前 300 年 )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地处北方,国弱地小,常受邻国、邻族,特别是东胡的军事威胁燕昭王十二年 ( 公元前 300 年 ) ,燕国国君昭王招贤纳士,富国强兵,转守为攻,派大将秦开率军北伐,一举击破东胡,东胡却地千里,退居西拉木伦河流域草原地区燕国屯田戍守,修筑长城并设右北平郡 ( 郡址即今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也是赤峰历史上首次设立郡县 ) 燕国长城东起襄平 ( 今辽阳 ) 西止造阳 ( 今张北 ) , 经赤峰南部, 境内长 300 余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 公元前 221 年 )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设立郡县,推行统一措施今赤峰属秦国辽西、右北平郡所辖秦始皇帝三十二年 ( 公元前 215 年 ) 一统天下的秦国,为继续巩固政权,扩大统一事业,开始修缮、扩建、连接 ?三国 ( 秦、燕、赵 ) 边于匈奴 ( 东胡 ) ?的长城 --秦国万里长城。

      西起临洮 ( 甘肃 ) 、东止辽东 ( 辽阳 ) ,经赤峰南部松山区的当铺地、王家店、水地、安庆沟及敖汉一带,境内长250 公里,沿线有多处烽火台、戍守城堡秦二世元年 ( 公元前 209 年 ) 活动在黄河河套、 阴山山脉一带的匈奴再度崛起, 并于公元前 209 年举兵东征, 大破东胡 生息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东胡部落联盟, 迅速瓦解, 残部分为两支, 一支退居乌桓山, 称乌桓部;一支退居鲜卑山,称鲜卑部此后,今赤峰大部分地区属匈奴左地西汉元朔元年 ( 公元前 128 年 ) 汉武帝为安定北疆发动了长达 10 年的汉匈战争,小战数十次,大战十余次,辽西、右北平 ( 今朝阳、赤峰 ) 一线战事尤为激烈, 今宁城南部山区是当时重要的战场 汉先后出兵百余万击匈奴,匈奴伤亡近 30 万众西汉元狩四年 ( 公元前 119 年 ) 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 5 万骑,出右北平,击破匈奴左地西汉王朝为了阻止匈奴再度南下, 修筑了东起辽宁丹东西止甘肃以西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万里长城? 今赤峰地区正扼汉长城中段,在喀喇沁、宁城南部山区,烽火台密布,遥遥相望,城堡坚森在赤峰境内汉长城约 150 公里新王莽始建国元年 ( 公元 9 年 ) 王莽新政开郡国铸钱之例, 今宁城县甸子乡黑城, 成为东汉初期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郡国铸钱基地,主要铸造 ?大泉五十?和 ?小泉直一 ?流通币,由中央主管铸钱的官吏 ( 钟官工 ) 主持监造,并有郡国铸钱编号。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 ( 公元 49 年 ) 乌桓部众部分南迁,另一部分留居原地归属鲜卑是时,五郡塞外地遂为鲜卑所据 直至三国时期, 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千余人,内附接受汉帝册封汉廷在其辖境复臵护乌桓校尉东汉建武三十年 ( 公元年 54 年 ) 鲜卑内附,汉廷令居乌桓故地鲜卑大人入朝,接受汉帝封赏东汉延熹九年 ( 公元 166 年 ) 鲜卑首领檀石槐分其地为三部,今赤峰为东部宇文鲜卑居地,亦即契丹先祖, 《耶律羽之墓志铭》在追述契丹先祖时明确记载: ?其先出石槐,历汉、魏、隋、唐以来世为君长? 西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晋初期 ( 公元 220 年前后 ) 南迁的东部鲜卑, 先后崛起段部、 慕容部和宇文部三个强大部落,其中宇文部系鲜卑化的匈奴人,建牙帐于紫蒙川 ( 今老哈河流域 ) ,地域辽阔,部众强劲其居地东抵柳城 ( 今朝阳 ) 、西至濡水 ( 今滦河上游 ) 今赤峰地区为宇文部活动的中心东晋康帝建元二年 ( 公元 344 年 ) 魏晋之后, 赤峰地区先后崛起库莫奚和契丹两部族 库莫奚,后单称奚,为东部宇文部之别种契丹,原为鲜卑部种,曾长期与宇文、库莫奚部杂处游牧由于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部族日众,于公元 344 年从鲜卑部族分离独立,自号 " 契丹 " 。

      其地在库莫奚以东、 和龙以北数百里 ( 今西拉木伦河下游南部 ) 这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辬志着契丹将自立于民族之林东晋隆安四年 ( 公元 400 年 ) 游牧于潢水 ( 今西拉木伦河 ) 、土河 ( 今老哈河 ) 流域的契丹族,由原来的青牛、白马两个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为八部落 ( 徂皆利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 部 ) ,今翁牛特旗东部海尔金山 ( 辽称木叶山 ) 为其发祥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隋开皇元年 ( 公元 581 年 ) 契丹始祖涅里, 首次在契丹部族内部实行卓有成效的社会改革唐贞观二年 ( 公元 628 年 )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摩会叛突厥, 率各部降唐 其后, 奚、室韦等十余部众,先后降唐唐贞观四年 ( 公元 630 年 ) 突厥衰落, 唐营州 ( 今朝阳 ) 都督薛万淑遣契丹酋首摩会说服奚、室韦等 10 余部降唐唐贞观十九年 ( 公元 645 年 ) 唐太宗征高丽, 大军从长安逶迤东北, 出卢龙口经今赤峰地区, 曾宿营于奚王牙帐 ( 今宁城县老哈河畔 ) , 奚族首领率部从征唐贞观二十二年 ( 公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