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分析.doc
13页范文最新推荐------------------------------------------------------ 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分析一、央行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历程 央行固定资产管理发展至今共历经四个阶段,即: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利用计算机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立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单机版)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一)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引入改革开放后,自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令第四号《企业财务通则》和令第五号《企业会计准则》以来,我国首次建立了固定资产制度,随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被各会计主体重视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下属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也孕育而生,随即手工管理模式被广泛采用二)固定资产管理首次引用计算机管理模式1998年,随道当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央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已逐步脱离原始操作工具,实现电子化操作,并相继配备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因而,部分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部门作为本级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也按资产种类和管理要求,首次尝试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对固定资产进行建档立卡,做到了会计部门有帐有卡、后勤部门有簿有卡、使用部门有物有卡,实现了归口管理,职责分明。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随着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类系统所需的电子产品不仅价值昂贵,而且更新换代快若要管好用好各类固定资产,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盘点、报废、登记卡片、分类核算工作,单靠原有的手工操作必定会造成工作延误,乃至资产流失,家底不清为此,2001年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组织人力,根据业务需求,首次开发了一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于2002年受人总行委托承担了大量的系统升级改版工作,致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2002年,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雏形初步形成以来,先后在人民银行系统内试点并推广运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技术手工管理不平衡的矛盾逐步显现,因人民银行会计部门是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为系统推广运用的主要对象,而作为资产管理的后勤部门却停留在手工卡片阶段,一旦更新不及时,后勤部门大多数时候是以会计部门核准的固定资产进行查漏补缺,形成科技与手工并存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当时的新形势要求因而,2010年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被提出,认为网络化管理是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改变人民银行粗放的管理模式,必须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
因此,经过反复的研究测试,2011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精准问世它集合了全辖、全行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并能及时更新,实现了固定资产在取得、调拨、处置等业务流程操作全部在内网平台完成,同时它还具备了多样化的数据查询功能,可以实时动态地了解任意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的固定资产状况,是一个动态的数据库总体而言,从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从无到有,监管手段从单一到智能的飞越,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健全规范,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二、当前基层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特点 (一)固定资产实现系统智能化管理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络版)在全国人民银行系统内推广以来,基层央行通过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均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改变了以往手工或半人机化管理模式,对本级乃至全辖固定资产有了统筹掌握,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了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折旧、处置等方面的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二)固定资产结构日趋科学合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当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主要为六大类,分别为:房屋及建筑物、电子设备、运输工具、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
占比情况一般为:房屋及建筑物为主,其余依次为运输工具、电子设备、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从近五年基层央行固定资产增加情况来看,因2013年-2014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强制对房屋、运输工具类资产规模进行了有效控制,所以基层央行房屋及建筑物类和运输工具类资产增长几乎为零,而大部分增加的是电子设备、机械器具、其他财产、软件资产等正因如此,就央行履职角度而言,办公用固定资产大量增加为基层央行高效履职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进而督使固定资产结构日趋合理化三)逾龄资产超期服役最大化发挥资产剩余价值固定资产自添置之日起,尽管实物形态不曾发生变化,可随着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6,2018(CumulativetyNO.699)2018年第06期中旬刊(总第699期)时间推移和功能耗损,其使用价值是在逐步消失的,只是报废时间的早晚不同而已根据人民银行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大部分固定资产是无须24小时不停运转的,因而就存在部分资产已逾龄但还能继续使用的现象特别是,当上级行核批给基层央行当年用于固定购置的预算指标不足时,基层央行就更加会利用逾龄资产的剩余价值。
因此,从一定程度而言,逾龄资产超期服役最大化发挥了资产使用效率三、当前影响央行固定资产管理效能发挥的五大因素 (一)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造成固定资产信息失真房屋及建筑类资产一直是央行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实际为央行履职所需的房屋资产与固定资产账面信息却不一致,造成资产存在虚增现象一是资产账实不符自1998年实行房改政策以来,人民银行大部分职工宿舍已被职工买断,相应的产权已划转至个人,但该部分价值却仍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二是房屋类资产系统信息与实物信息不对称2017年,根据总行《关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积极开展系统信息完善工作,但在完善过程中发现,部分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权证信息与实物资产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房屋扩建当年部分基层央行没有申请或补办房屋权证,导致该部分资产没有权证资料或所持有的权证上相关信息与实物不一致,如:面积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现状1.固定资产界定标准太僵硬,不利于资产全面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基层央行应将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可在管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位价值未达到2000元以上的低值易耗品均具备固定资产素质,却游离于固定资产管理之外,如:打印机设备,以2016年总行集中采购的三星打印机为例,其采购成本为1282元/台,作为一项现代化办公标配设备,其使用年限与微型机相近,但却因单价未超过2000元被界定为低值易耗品管理2.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与预算指标不匹配,致使资产配置不合理根据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规定,每年年初基层央行应结合本级履职需要,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进行编制,可由于上级行下达的预算指标与实际申报数往往不一致,导致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若预算指标不足,基层央行当年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将执行不到位,无法满足业务需要若预算指标超出预期,部分基层央行又有可能为了完成当年预算数,超计划配置固定资产,造成重复购置、高标准配置等浪费现象3.固定资产历史成本资料保管不严,导致修缮后资产原值难确定按照规定,固定资产原值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变更,但若原固定资产一部分发生拆除,原入账价值中拆除部分应予以扣除而实际账务处理中,由于部分基层央行首次对一些固定资产计时均以“打捆”方式入账,而当该类资产原组件被拆装更新时,被拆除部分因历史成本资料丢失,常常造成修理后资产原值难确定。
如:电视监控系统的入账,由于这类系统是由微型机、大型U盘、集成线路、高清摄像头等一系列产品配套组成,初始入账时,成本核算往往以该资产最终的结算金额为准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卡片信息管理中,因系统文本字段录入有限,导致这类资产的品牌、型号等信息的确定,一般是以该资产的主要品牌及型号进行记录,因此,一旦原始记录这类资产的纸质资料丢失,后期该资产进行组件更新后,其原值是很难精准计算的4.固定资产闲置现象严重,抑制资产效能发挥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按使用状态来分,可分为在用资产和闲置资产近年来,随着固定资产逐年增加,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清查所发现的闲置资产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三类资产:房屋及建筑物类、运输工具类及电子设备类而造成闲置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对陈旧设备的冲击是造成电子设备闲置的主因二是近年来,人民银行为加强业务管理、防范风险,部分县支行发行库业务上收,因发行库房属封闭式空间,不通风,不利于日常办公,导致撤销后的发行库房就成为闲置资产三是为严格控制公务用车的使用,2014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加速全国公车改革进程,但因人民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公车改革的具体方案尚在研讨中,而在此期间,大部分基层央行公车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三)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存在局限性,影响资产实用价值充分体现1.折旧计量不能体现客观、真实及谨慎性要求从现行央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来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是以表外折旧方式代替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值,而非通过计提折旧或减值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当期的费用中这对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较深的土地、房屋类资产而言,其价值是只能以原值形式体现,而不能实时反映现值情况另一方面,因已房改职工宿舍仍在房屋类资产中挂账,造成每期折旧额中还包含已房改职工宿舍折旧部分,导致表内表外资产均出现虚增或虚减现象,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披露应客观性、真实性和谨慎性要求2.预计净残值的可收回率低按照规定,央行固定资产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及预计净残值率确定的,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预计净残值率统一为4%但在实务操作中,各类固定资产报废后,可收回的净残值几乎为零,根本达不到4%的预计净残值率如:电子设备类资产,折旧额均是在扣除4%的预计净残值率后按平均年限法计算,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淘汰节奏快,报废后几乎没有残值收入3.折旧起始时间的确定存在不合理性根据规定,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季度的下一季度起计算折旧。
按会计计量确认的及时性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员一般要在财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将固定资产登记录入央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际上,固定资产可能并没有在录入系统时立刻投入使用,但系统记账程序却因资产已入账,而不得不以入账时间的下一季度为折旧起始日,提前进入折旧期,导致固定资产出现“虚损耗”现象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参数设置不健全,导致资产日常监管不到位1.系统设置的折旧期限与新规定的期限存在偏差2016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的通知(财资[2016]27号),其中就对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进行了调整,大部分电子设备使用期限定为6年,其他办公家具类资产定为15至20年不等,而目前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电子设备类和其他财产类资产却仍设定为5年2.系统对部分已发生原值变动的资产没有继续计算折旧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原值与折旧额不匹配现象,主要表现为:部分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原值变动后,因折旧期限已过,无论原值是否折旧至96%,后期系统都没有再对该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如:某地市中支2004年12月购入一套电视监控系统,原值45.59万元,折旧期限5年,至2017年6月末,期间因部分组件更新,线路改造等原因,发生原值变动共5次。
其中:2015年9月,因核心组件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决定更新主设备,最终账务处理为:更新组件的价值部分做原值调增,被撤换的旧组件做原值调减,同时核销对应的折旧额,当时核销后折旧余额为7.57万元可当2017年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