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出人头地.docx
2页出人头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今四川眉山县 ) 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 被人们合称为 “三苏” , 而且都一起列入 “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 ,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 他顿时面红耳赤, 只好向老者道歉 老者也没说什么, 便含笑而去苏轼这时才感到自己太骄傲了,于是将书房门前对联的上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使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一幅具有远大抱负的对联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立志读尽天下书,发愤识遍天下字 ”此后,苏轼发奋读书二十岁的时候,已学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崇尚诡怪奇涩的文风很是反感,一律不加录取当他看到一篇《刑赏忠厚论》时,十分高兴,便准备取为第一。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道那文章是谁写的他想了想, 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 除了他的 * 曾巩之外, 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苏轼的卷子判为第二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欧阳修得知《刑赏忠厚论》不是他的 * 曾巩写的,而是初出茅庐的苏轼所写,心里觉得有点对不住苏轼,竟让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苏轼以后送来的文章,篇篇才学横溢, 更是赞叹不已 于是写信给当时声望颇高的梅尧臣说: “苏轼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应当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当时听说此事的人都不以为然,认为欧阳修夸大了苏轼的才学,等以后他们看到了苏轼的文章以后才信服后来,苏轼得到欧阳修等文坛名流的指点,文章越来越好,后来果然出人头地,和欧阳修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史・苏轼传》【求解驿站】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后形容超过一般人或高人一等活学活用】在学习上,既不想下苦功,又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妙语点拨】欧阳修表彰苏轼“出人头地”的言语,既表明了自己谦虚、爱才的心境,同时又形象地表达出年轻的苏轼那不同凡响的才华。
当初苏轼取得一点成绩后,开始骄傲自满幸运的是,一位老爷爷及时让苏轼醒悟过来,使苏轼意识到学问是无穷无尽的,对待知识,应该永不满足,终于成为大文豪这正印证了那句老话: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词语辨析【举例造句】 : 孙俊英见人家看得起, 能出人头地, 一呼百应, 好不威风自在★冯德英《迎春花》第八章 ?【拼音代码】 : crtd【近义词】 :高人一等、崭露头角【反义词】 :相形见绌、庸庸碌碌【歇后语】 :爬上宝塔尖迈步 ; 谷子地里长高粱【灯谜】 :冠军 ; 断头台【英文】 : pinnacle【故事】 : 北宋嘉佑年间, 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说应该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 ; 指人的前途出人头地造句(1) 为了能让爸爸出人头地,奶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2) 我们现在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在社会上出人头地3) 为了出人头地 , 他非常努力地学习4) 他一心希望儿子上大学 , 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 以至显亲扬名5) 从小他就自命不凡,始终要求自己在众人中出人头地。
6) 尽管出身贫贱,只要一心奋发向上,总有苦尽甘来、出人头地的一天7) 这位年轻人相当出色,假以时日必然出人头地8)如果心怀不轨,纵然是出人头地,也只是磐花一现9) 他今天能在绘画界出人头地,除了天分外,从小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10) 史密斯决心,要不择手段出人头地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