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荣原创歌曲分析.docx
14页歌曲作者张国荣 前言:张国荣是一个能量充沛的、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贡献的全能型艺术家,歌曲创作只占他艺术生涯的一小部分,但却不应忽视,很久以来我就希望能整理这样一份资料以纪念他在人间的居留,纪念这位香港也是中国 20 世纪后期到 21 世纪初的流行艺术的代表人物但是因水平所限,写得并不满意,且错漏难免,希望大家指正 一、 作为创作者的身份定位 歌曲创作涉及三方面,作词、作曲和编曲根据已有的资料,张国荣的歌曲创作涉及作词和作曲两个方面,他的词作只有廖廖几首且大多数是在复出乐坛之前的作品,另外,张国荣并不是专业的作曲家,没有参与过编曲,那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集中在作曲方面本文将围绕张国荣的作曲作品展开 张国荣在歌曲创作领域的身份如何界定呢?他不是一个专业的作曲家,专业作曲家一般是幕后人员,掌握大量音乐技术,他们为很多歌手写歌,作曲编曲集于一身,作品数量众多,因为流行音乐的商业性使然,他们需要长期大剂量地写歌,他们的作品中有精品,但也有很多充数的东西张国荣也不是一个创作歌手,能称为创作歌手者,所演唱的歌曲应该压倒多数的是自己的作品,而且作词作曲编曲演唱集于一身者才是真正的创作歌手,他们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乐队成员。
我对张国荣的定位是“歌曲作者”,属于有创作实力和一定数量作品,但主要身份仍是歌手的一类创作人这类创作人在他的同时代的实力歌手中较普遍,谭咏麟、陈百强、林子祥以及罗文甚至黄耀明等人都属于这种类型,而且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以作曲的作品为主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可能是香港词作家相当充裕且水平高,另外好的歌手也往往是音乐的行家,为歌曲写曲与创作纯音乐相比也属于相对容易的形式,所以他们能作曲也是很自然的事当然这些人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谭咏麟和林子祥有较长时间乐队经验,陈百强以创作进入乐坛,在这些人中,林子祥创作比例大一些,其余几个人作品数量都相差不多 张国荣发表作品的时间是从 1988 到 2003 年,如果以告别乐坛为界,他的创作期也可以分为前半生和后半生,前半生的香港乐坛风行改编英美日歌曲,本地好的词作家很多,但曲作家只有可数的几个,和当时的台湾乐坛比起来,香港乐坛的音乐原创性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当时香港歌坛那些重量级的歌手却并不乏创作实力,他们不时会在专辑里放入一些自己的作品到了张国荣音乐生涯的后半生,香港乐坛的音乐原创性大大提高了,本地的年轻一代作曲家纷纷涌现,张国荣也在这个时期写下了更多的作品,在他因抑郁而不久于人世的 2002-2003 年,他写下了比往年更多的歌。
而此前与他同时期的那批实力歌手们,多数都已淡出创作领域和乐坛,作品日渐稀少这是张国荣在音乐历程上与同时代其他歌手相异的一个特点,从发表作品的时间早晚和跨度可以看出,张国荣的创作之器较为晚成,但却持久这也许是张国荣执着于人生和艺术的追求,并不断积累和进步使然 2000 年,香港作词作曲家协会(CASH)设立音乐大使,张国荣成为首任音乐大使,对这个任命,CASH 主席彭纳德解释说:“张国荣在以往的日子中为香港乐坛贡献不少,获奖无数;而且张国荣的形象及创作都极有独特的个性”这个任命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持久的声望、影响力和魅力的歌手,更是对他多年以来的创作成绩最恰当的一个荣誉在作为一个成功的歌手的同时,张国荣坚持不懈地从事创作,在数量上和技术性上不足以称他为一个专业的曲作家,但从作品质量上却足以与其他专业曲作者为伍,因此, CASH 这样一个严肃专业的机构选张国荣作为大使也即形象代言人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 二、歌曲创作概貌作品列表 序号 歌曲名称 发表时间 首唱 专辑名称 备注 1 想你 1988 张国荣 《Virgin Snow》 2 沉默是金 1988 张国荣 《Hot Summer》 3 共创真善美 1988 张国荣 《Leslie Remix 行动》 公益歌曲 4 由零开始 1989 张国荣 《Leslie 侧面》 5 烈火灯蛾 1989 张国荣 《Leslie 侧面》 6 风再起时 1989 张国荣 《Final Encounter》 7 太阳伞下 1989 黄翊 《冬季等到夏季》 8 一晚 1990 麦洁文 《毕生难忘》 9 永远怀念你 1990 许志安 《许志安》 10 如果你知我苦衷 1992 周慧敏 《Endless Dream》 11 红颜白发 1993 张国荣 《宠爱》 白发魔女传插曲 12 忘掉你像忘掉我 1993 王菲 《Faye Best》 白发魔女传 2 插曲 13 自首宣言 1994 张智霖 《chilam》 14 夜半歌声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5 深情相拥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6 一辈子失去了你 1995 张国荣 《宠爱》 夜半歌声插曲 17 有心人 1996 张国荣 《红》 金枝玉叶 2 插曲 18 意犹未尽 1996 张国荣 《红》 19 红 1996 张国荣 《红》 20 做伴(以后) 1998 张国荣 《printemps》《这些年来》 21 寂寞有害 1999 张国荣 《陪你倒数》 22 小明星 1999 张国荣 《陪你倒数》 流星语插曲 23 我 2000 张国荣 《大热》 24 大热 2000 张国荣 《大热》 25 极爱自己 2000 陈冠希 《陈冠希》 26 诺亚方舟 2001 张国荣 《一切随风》 为 Cash 颁奖礼作 27 这么远那么近 2002 黄耀明、张国荣 《crossover》 28 玻璃之情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29 红蝴蝶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30 敢爱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31 我知你好 2003 张国荣 《一切随风》 如果以 1990 年初张国荣告别歌坛为界,之前的作品大约是 9 首,之后的作品大约是 22 首,大多数还是创作于告别以后,也许是因为告别后不再做偶像,有更多精力做些创作工作,也许是告别前成熟的作品不多或者是还没有得到掌控自己专辑的权力所致。
张国荣音乐生命始于 1977 年,终于 2003 年,如果以 1990 年告别歌坛为界,前后分别 13 年,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张国荣对自己的人生其实有清醒的计划,前 13 年的张国荣主要是在争取歌坛以及艺坛的地位和名望,而后 13 年他因着从前积攒的声名地位,在这个商业社会里得以较为从容而自由地实践自我的艺术世界 从歌曲列表中还可以看得出,张国荣写作歌曲的背景和动机有以下几种,1. 事先构思好的与某人的一个专项合作,比如与许冠杰合作而写的沉默是金、烈火灯娥,与黄耀明合作的这么远那么近2. 为电影写作的插曲,一共写了七首3. 为演唱会或最终被演唱会采用的主题歌曲,比如我、大热以及红4. 为公益事业或相关,比如共创真善美、诺亚方舟5. 为乐坛友人及后辈创作,如果你知我苦衷等六首6. 因为人生大计有感而发, 包括由零开始、风再起时7. 其它类型 经过这样的分类可以看出,首先,歌曲创作对他来说并不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这是“歌曲作者”与专业作曲家和创作歌手在写作频度和动机上的明显差异另外也可以看出,歌曲创作是张国荣丰富的艺术活动中的有机的一环,它常常与其他工作交织在一起,比如拍电影的同时写电影插曲,比如他的“ 演唱会—专辑—创作” 之间往往有密切的联系, “红”这首歌是专辑“红”的点题之作,唱片的平面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跨越 97 演唱会的高潮和重头戏; “我”和“大热”是专辑“大热”的主打曲目,也是热情演唱会的点睛之笔。
前述的现象是张国荣区别于其他“歌曲作者”的显著特点 后期的张国荣是一个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才能的艺术家,从他的访谈和合作伙伴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在他后期的艺术创作中,往往很自然地跨越多种艺术门类,张国荣在写一首歌或者制作一首歌时,可能在这之前先有一个演唱会(或 MV)的主题意念,他会将这个意念贯彻在专辑里,有目的地创作一些歌曲,在写作时也会对与他合作的词作者提出歌曲内容上的相关要求他的歌曲创作只是其中一个点,从这个点延伸开去,几乎是他对整个视听艺术的全面把握,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论及他的歌曲创作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其他方面他曾谈及在演唱歌曲时,也会先想像出一个画面和故事,然后将这种感觉带进到声音表达里在张国荣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浑然一体的圆融的艺术感觉和创作形态,这是他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三、张国荣的作曲风格 在着手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考虑,张国荣这样的歌曲创作人,他的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歌曲创作上,但又不时地从事创作,他不象罗大佑,全身心地寄托在写歌上,作品风格因为材料丰富而比较好把握,对张国荣,所能捕捉的比较有限和零乱我试着从他的音乐营养源和音乐实践入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他的作曲风格的形成和特点。
艺术创作并不只是等待灵感的过程,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任何人在创作之前都有学习的过程,方式有耳濡目染暗自揣摩偷师学艺经人传授理论学习等等,任何人无论天分悟性概莫能外,只有对某种艺术形式有了相当的掌握后才可能利用这种艺术语言说出自己的话又或者在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人类的艺术就是因此而传承发展和丰富的任何一个创作者,他的个人风格与他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东西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东西可以称为营养源,因此,分析张国荣的歌曲创作可以先从他的音乐营养源着手在 1985 年的自传中,张国荣提到他开始接触流行歌曲是在上中学时,那时候,他喜欢听台湾的姚淑容的国语歌,也开始听很多的英文歌那是 60 年代末,粤语歌曲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西方的摇滚乐正在蓬勃发展,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长大的后来,张国荣留学英国,在那里无疑接触了更多的西方音乐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一个人知识积累的最关键时期,张国荣的最主要的音乐营养源是当时的西方流行音乐,而这必然影响到后来他的音乐创作张国荣在自述中提到,大学二年级之初,张国荣返港,在一所中学补习中文,1977 年 5 月,他与一班朋友组成了一支后来取名为“ONYX”的民歌(folk songs)乐队组合,张国荣担任主音歌手,乐队参加过当时一些公开的比赛,还取得了第二、第三的成绩,但时间并不长,同年张国荣参加亚洲歌唱比赛,进入了流行乐坛。
而当时他的参赛曲目“American Pie”也是一首著名的民谣歌曲 虽然张国荣提到过,他小时候跟着佣人六姐时,受其影响,听了很多粤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创作音乐最主要的音乐营养还是来自于当时的西方流行音乐,60-70 年代西方的流行乐坛人才济济,流派纷呈,张国荣曾在访问中谈到他喜欢的歌手 Elton John 时说到:“他是一个伟大的创作歌手与他相比,我不值一提张国荣这一代香港歌手喜欢的歌手和学习的对象几乎全部来自欧美虽然这一代歌手或多或少玩过乐队,但是很少能自成一格并坚持下去的,因为社会人文音乐环境种种不同,这些音乐青年后来相继进入所谓的主流乐坛但当这些人开始创作时,他们的风格却因为成长经历的不同而显示出差异,仔细研究他的音乐,你会发现他的音乐思维颇为西化,也许是因为少年即留学英国,而且据他说,“整个中学只有”,因此在打文化基础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更深张国荣所创作的歌曲,只有一曲沉默是金,属于典型的中国风格的五声音阶(注:永远怀念你还不确定),更重要的是,他写的歌所呈现出的调性色彩和旋律走向,所流露出来的音乐趣味,都是偏西化的,这与同时期的陈百强个人作品中以及林子祥部分作品中时时流露的委婉回旋的中国式风格是很不相同的,与许冠杰的民歌风更加不同。
如果从大的方面讲,从 20 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开始全面采用西方音乐体系,但与西方音乐趣味不同,中国人写的音乐有民族的文化基因和音乐传统的影响,即使到了 1980 年代的香港,当时的电视剧插曲和本地作曲家的作品中民族传统的风味很明显张国荣这一代歌手虽然深受西方流行音乐影响,但毕竟更经常地生活在中国的文化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