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pdf
11页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目录一.生字组词: . 2二.多音字: . 2三.形近字: . 2四.注解: . 3主题思想: . 3鉴赏: . 3第 1 课时同步练习 . 6第 2 课时同步练习 . 7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课内字词总结一. 生字组词:崖:云崖 山崖 石崖 悬崖峭壁 悬崖勒马渡:渡江 渡河 横渡 渡口远渡重洋二. 多音字:磅:pang 磅礴 bang 磅秤尽:jin 尽力 jin 尽管三. 形近字: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川肃两省交界处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七律?长征主题思想与鉴赏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签赏:1、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2、绵延不断的五岭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却只是小小的细浪 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所畏惧、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3、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4、 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强化了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无比喜悦的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课后习题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情感: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情感:暖 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第 1 课时同步练习一、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O A. 七律( lu )云崖( yS)等 ffl (xian )B. 逶迪( yD 铁索( su8)泥 Jl(wan )C. 长征( zheng )磅礴( pang )磅秤( pang )D. 岷山( min )蒙骗( meng )乌蒙( meng )二、 比一比,再组词。
证( )涯( )岷( )丸()证()崖()眠()执()二、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参考答案一、 B 二、 证明征用天涯山崖岷山睡眠丸子执着三、 1.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2.更喜岷山 /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第 2 课时同步练习一、 默写填空L 五岭逶迤腾细浪, o 2.这首诗的颈联是 ,o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二、 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 解释下列词语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o 3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 诗5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参考答案一、 1 .乌蒙磅礴走泥丸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 1 .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 .抒情 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 .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气概同步类文阅读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 解释词语天翻地覆:_ 2. 诗句中的 霸王指的是 o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 ,后四句主要是 ,颈联是全诗的 O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 .形容变化巨大2 .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峡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il 飞舟?L 沁园春”是 , 长沙”是 o 2.用画出诗句中看 到的景色3 .解释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 【参考答案】1. 词牌名标题2.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白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