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三大才子.docx
3页之首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 之首,明代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 《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 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 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 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 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 〃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 《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 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 诗: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 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
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 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 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 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他 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 风行》写了下关的风: 〃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 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 〃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 之力而《龙关歌》: 〃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 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 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 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 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 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 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 情致绵细,另U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 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 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 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 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 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 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 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 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精舍记》 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著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著, 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 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 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
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 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 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 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 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 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 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著41卷其杂著合集另有明焦 □辑的《升庵外集》 100卷, 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 26卷词、散曲、弹词 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博学解缙解缙(xie jin)(公元1369 一 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 号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 日)出生在吉水鉴湖(今江西省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三 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进士, 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 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 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 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 岁时,父教 之书,应口成诵; 7 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 10 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 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 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 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土,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 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 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 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 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 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 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 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 下之大略。
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多才徐渭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省绍 兴)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 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 等别号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 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 八年获释后,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离开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 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 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 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 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一个徐渭,让 郑板桥、齐白石甘愿成为青藤门下走狗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 “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 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
著 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 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 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