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阅读赏析策略.docx
5页四大名著阅读赏析策略 汤娟摘要:四大名著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小说,通过四大名著的阅读赏析,能更进一步认识到其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提高古典文学修养和研究能力,更能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丰富自身的知识,并传承其中的智慧,让中华文学源远流长关键词:四大名著;阅读;赏析;策略一、四大名著简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四部十分有名的著作,那就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四本书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小说,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这几本书在文学和艺术上都具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用细致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喜爱,所表达的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鲁迅先生就给这四本书做了这样的定位:《红楼梦》是一本世情小说,《水浒传》是一本英雄传奇,《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西游记》是一本神魔小说《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写这本书描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下的兴衰,全书运用“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以大观园中各个佳人的悲惨命运为主线,展现在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命运的著作。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所写,主要是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发展壮大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主要以小说的形式描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以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斗争为主这本小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各个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二、四大名著阅读策略文学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是语言的经典范例,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更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极好素材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教师推荐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并撰写阅读感受、交流或展示阅读成果等形式来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四大名著不光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更包含了作品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制度、文化及人性等,还涉及很多历史方面的知识,全面地描绘了中国的人际关系体系,兼具很强的现实意义四大名著现在已经是青少年必读的文学经典,它们的内容作为语文文学常識,已经成为每年中考、高考都会出现的必考考点为什么一定要阅读四大名著?《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水浒传》因其对一百零八个英雄人物的性格塑造而让人百看不厌《三国演义》是一本很好的通俗历史小说,在通俗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魔力《西游记》更是一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身的伟大作品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阅读兴趣,并提升中文素养,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四大名著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呢?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其先阅读四大名著的现代白话版,先对这四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初次阅读古文的人来说,直接阅读原著可能会因为很多不认识的字或者词让人阅读困难,无法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放弃阅读当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深读原著,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容。
如果是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阅读原著,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书中的人物、事件,并且学会根据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并与同学、教师互动教师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让学生系统且重点地学习这四本名著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在阅读、鉴赏和分析评价四大名著后,学生能初步具备从事古典小说鉴赏与研究的能力,并且能正确对待中国的文学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学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神三、四大名著创作的赏析《红楼梦》写于18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因作者的特殊生活经历,内容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国府和宁国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以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氏,身逢动乱,深深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生活之苦,又目睹了不少起义的成败得失在小说中,他通过梁山好汉们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与矛盾,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与其不平等的地位官逼民反”这一思想贯穿全书,这种反抗的精神也鼓舞着后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心灵。
《三国演义》的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作者罗贯中通过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体现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思想反曹拥刘”的主题思想,体现了社会民众在压迫下对历史上的汉族政权的依恋、对明君的期盼以及对暴君的憎恶,同时也对元朝统治结束、明朝回归正统表示拥护《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博览群书,诗才超群,善绘画,通音律但是,他的这些才能却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及科举制度格格不入,在官场非常不得志他不满科举和官场的现状,借“孙悟空”这一形象来体现;借猪八戒憨厚、能吃苦,但是贪馋好色、自私自利、缺乏坚定性,又有不小的嫉妒之心来讽刺和批评现实生活中的农民的落后意识;借唐僧胆小又颠倒是非、不分好坏来表现自己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讽刺了社会上那些顽固不化、迂腐的人四大名著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影响及作者自我的生活经历及其本身的文学素养不生活在当时的时代,就不能理解当时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也难以做到那么深刻地描绘社会现状,让人阅书就感觉身临其中;没有作者本身的深刻经历,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思想认识。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这也是经典难再现的原因责任编辑:韩晓洁)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