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第5章教师与学生.ppt
58页第五章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重点章,注意各种题型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l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l从从广义上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授给别人的,都可称之为教师l从从狭义上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教师工作的性质(填空)教师工作的性质(填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社会学者常常把职业分为普通职业和专门职业,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一、教师劳动的特点(简答、选择)(简答、选择)l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工作性质:专业人员工作任务:教书育人工作特殊性:精神生产l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对象的特点:人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l3、教师劳动的、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的示范作用少年儿童最富有模仿性l4、教师劳动的、教师劳动的长期性长期性首先,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
l“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选择)再者,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二、教师素养二、教师素养(10年试题)年试题)l本书答案: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l10年答案:年答案:文化素养、教育素养、职业道文化素养、教育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人格素养德素养、人格素养l1.专业意识专业意识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勤业、创业、献业的动机l 2.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l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并形成优化的知识结构,以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所教学科的精深的专业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选择)l4.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反思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等教学技能。
l5.专业品质专业品质养成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神,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等等三、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教师的专业发展l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选择、填空):(选择、填空):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1.教师职业专业发展(填空、选择)教师职业专业发展(填空、选择)l(1)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含义)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含义教师职业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它既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标志2)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条件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的条件(选择、简答)(选择、简答)教育知识技能的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体系化l学科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l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的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专业化l职前教育(培养)职前教育(培养)l职后教育(培训)职后教育(培训)教师资格的教师资格的制度化制度化l教师资格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业的法定前提条件教师资格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业的法定前提条件教师活动的团体化教师活动的团体化l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师应有自己的专业团体专业团体(3)教师专业素养(简答、选择)教师专业素养(简答、选择)(注意:与教师素养比较)(注意:与教师素养比较)l观点观点1:学科素养、教育素养、人文素养学科素养、教育素养、人文素养l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语文、数学、外语、科学l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一般教育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一般教育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学科课程论学科教育学知识:学科教育学、学科课程论l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l观点观点2: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的形成自我的形成l2.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简答、选择)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简答、选择)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理想的建立教育信念、教育追求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知识的拓展学科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设计、表达、组织管理、交往、反思、教研、创新等能力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的形成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教学风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教学风格格(选择):选择):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积极的自我体验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2)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填空、选择)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填空、选择)l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持续社会化和和个性化个性化的过程,的过程,具有具有多阶段性特征多阶段性特征国外研究国外研究如从教师关注角度将职前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分四个发展阶段:1从教前关注阶段、从教前关注阶段、2关注生存阶段、关注生存阶段、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4关注学生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国内研究,叶澜从“自我更新”取向角度,分为五个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专业性发展有成熟期成熟期,也有保守保守期期和衰退期衰退期3)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选择、填选择、填空)空)l观点观点1职前教育:职前教育:师范教育师范教育(起点、基础)(起点、基础)新教师的入职新教师的入职在职培训(进修、校本培训)在职培训(进修、校本培训)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风格形成的关键风格形成的关键)l观点观点2职前教育职后教育(4)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l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作乐群、公平客观、有幽默感l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不良个性品质包括:经常骂人、讨厌学生、偏爱、不公正、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四、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l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l2强调教师行为变化强调教师行为变化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四、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选择、填空、简答)(选择、填空、简答)1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强调教师职业角色转变l(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填空、10年考题)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l(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这即是“行动研究”l(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想作用l(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l2.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案例分析、简答、填空)(案例分析、简答、填空)l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尊重、赞赏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帮助、引导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调合作合作l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10年考题)尊重学生(铁律):尊重学生(铁律):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赞赏学生:赞赏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l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帮助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引导: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力祛和思维,问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l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后反思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