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传媒视阈下中国武术的出场语境研究.docx
9页现代传媒视阈下中国武术的出场语境研究 舒欣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中国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武术的现代化出场境遇研究,使其在实践中促进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知,以便人们在现代传媒视阈下寻求传统武术的出路提出:在现代传媒视阈下,中国武术的出场境遇主要凸显为网络武术文化数据泛滥、网络武术信息因循守旧和武术数据信息储存困难这三个向度武术的出场语境主要表现为开发武术APP软件功能、创建武术VR技术平台和规范武术资源数据库系统三个维度关键词:网络大数据 传统武术 出场境遇 出场语境:G85 :A :2096—1839(2017)6—0013—03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特别是新世纪科学研究“第四范式”[1]的诞生,即现代传媒视域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机器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2]中国武术在自然规律的发展过程中,使武术的文化意蕴遵循世界的自然规律达到天人的和谐统一而在现代传媒时代,中国武术同样可以通过数据手段来传播和发展,并做到相辅相成但是,在新型的大数据时代浪潮下,中国武术在大数据时代包括哪些困惑,如何将大数据的理念和技術运用到武术文化发展中,却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对现代传媒视域下中国武术的出场境遇研究,旨在建构和发展中国武术数据时代1 现代传媒时代中国武术的出场境遇1.1 数据多样冗杂化:网络传统武术文化数据泛滥武术习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系统训练的历练过程,而不是通过人为加工的艺术产物现代传媒视阈下,用户生成内容(UGC)在传递过程中极易被炒作和扭曲,一定程度上导致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无用信息等劣质信息的滋生和快速传播,影响公众的信息获取和决策,给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社会损失网络大数据在给公众传递和习得中国传统武术信息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武术信息“质量良莠不齐”[3]网络武侠游戏、电子武侠小说和虚拟武术视频的出现,使公众对中国传统武术产生偏见和不解在接受这种虚拟武术的文化洗礼下,消除了对学习和习练武术满腔热血的想法和积极性,淡化了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法律规则体育武术成为中国武术身份认同的标签和魅影,武术在传承的实际运用中被公众简单的认为肢体活动和具有防身技能的体育项目,导致中国武术的文化底蕴和功法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流失1.2 数据更新重复化:网络武术信息因循守旧价值密度低和需求信息少成为网络大数据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在获取传统武术文化的信息渠道稀疏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西方体育文化信息的冲击。
浩瀚如海的数据量为满足人们精神向度的诉求下,多样的体育健身娱乐信息在网络数据平台中应运而生和广泛传播而这种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信息数据的高涨和追捧,在网络大数据中西方以一种强势的文化姿态在吞噬着弱势的中国武术文化据网络数据的统计来看,其实质性和实践性的武术资料在网络大数据中较少,各个网站的武术资料仅限于影视武术明星和武术运动员的个人简介和视频教学,且教学素材大量重复相对于民间老拳师的传统武术的功法教学和个人简介在大数据中颇为少见,甚至湮没另一方面,武术广告销售数据的侵占各种武术培训机构与武术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以及武术器材和服装制造公司的销售广告,充斥于各种网站和APP软件首页和页面中由与经济利益的需求,网站中收录的较为实用和有价值的武术教程和原始资料,不仅在下载观看中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在部分网站中没有见到武术的缩影,这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信息获取在网络大数据时代无疑是一个症结1.3 数据海量碎片化:武术数据信息储存困难2008年《Nature》出版的专刊“Big Data”,从互联网技术、网络经济学、超级计算、环境科学和生物医药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海量数据带来的挑战[4],特别是数据的海量和碎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据信息的存储。
公众通过网上武术视频比赛,对自己关注的武术明星的技术、战术和劲力特点进行网络评价和留言,不仅想法各有千秋而且数据信息快速而瞬息万变,有价值的信息停留时间较短对武术网络管理层人才而言,其储存和挖掘海量的有价值数据信息较为困难和充满挑战的在网络大数据中,大数据的武术信息挖掘主要由“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储存以及数据分析”[5]四个重要元素组成,其中数据的储存和分析在大数据武术信息挖掘中占有主要位置可以认为,它们是武术信息价值实现和应用的基础中国新闻网报道中说到近年全球、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数量将超越亿个但由于数据从 TB 级别跃升到PB 级别数据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储在硬盘中,然而这样大批量的数据不容易对其进行移动和备份,特别是在网络武术信息中更为常见2 现代传媒视域下中国武术的出场语境2.1 开发武术APP软件功能:历史记忆再现历史记忆再现APP软件功能,是以实地拍摄过去某种客观存在的实物情景和生活的再现,将其虚拟形象具体化而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武术APP页面和浏览器的呈现是不同民间武术拳种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技艺展示和工作场景的艺术化还原过程,亦是武术动作虚拟形象具体化,使武术信息和知识增值的重组过程,亦或是用户与武术数据间进行特殊文化语言符号的交流过程。
可以认为,武术历史记忆再现的交互方式根据不同的拳种内容和传承者,营造出符合拳种特征的历史情景和现实情景氛围,易于更清晰而简洁地展现不同拳种的信息资料,引导浏览者对传统武术产生独特兴趣一方面,武术历史记忆情景艺术化加工武术网络管理者应以局外人的角度对武术的历史脉络、技艺特征、训练功法、拳种事迹、技术展示和传承者等武术拳种载体元素的认识,人为通过设计、加工、编码和重构来完成历史和现实情景的重新建构对武术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和记录,力求通过传统武术历史实景的艺术化展现来激发观众的情感情绪,使之通过武术专家对情景的历史再现,看到带有浓烈民族文化感情色彩的“情景”这样可有效地烘托武术拳种的整体氛围,规范武术的资料采集和储存,从而激发浏览者对传统武术内容的共鸣另一方面,武术历史知识可视化表现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图的类型及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效果,如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可视图和思维地图等武术的基础知识理论可借鉴可视化图像和模型,依据武术的不同知识结构特征进行编码整合,选择恰当的模型结构进行表达和阐释,以利于用户在武术文化空间中学习与交流,从而不断拓展用户本身对武术文化空间的理解和认识 2.2 创建武术VR技術平台:用户参与体验VR 技术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世界里面,并且能够通过语言、手势,感官等自然方式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交互,创造了一种以人为主的虚拟空间”[6]。
采用VR 技术对武术的实战教学等所有内容进行整体仿真,通过建构虚拟的网络空间氛围,让参与者通过利用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使参与者暂时与真实环境隔离,真正成为VR 系统内部的一个参与者简而言之,VR 技术的这种熏陶感、虚拟性和交互性,在其武术的技术传承和文化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图景武术VR 技术平台的打造,可对真实的武术场景和武术行为活动进行仿真,并对武术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及时做出反馈,接触传感器等设备软件使参与者与虚拟环境的对象进行武术活动时,更接近现实实景空间而表现出身临其境的体验因此,将传统武术的技艺展示在虚拟网络中更容易产生用户兴趣和身体情感体验,也只有面向武术介绍的VR技术平台才能将叙事内容与用户体验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该网络技术的可用性和生长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在从事的 “虚拟五禽戏交互系统”,就是一个武术VR技术平台运用的实证这种参与者在交互中进行武术活动体验,使其对武术进行身体体验,可以有效地将武术内容知识与用户体验有机结合,以提升用户参与VR技术平台的黏度,对理解和认识武术文化和技术体系又有极大的辅助作用2.3 规范武术资源数据库系统:检索武术数据中国传统武术作为文化思维范式的独特意蕴和行为活动的逻辑原点,在其民族传统文化数据库信息真实性的建构和保护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功能和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讲,武术资源数据库的统一规范化运行和处理,更易彰显出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深邃因此,在全面调查和挖掘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建立相对系统和完善的武术资源资料库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库系统与平台可以分成地方等级和国家等级,地方等级按照具体的分类和要求,把普查的基础资料输入到本地数据库中,并通过互联网或数据光盘将数据,按照武术拳种项目资源数据库、科研库和公众库等分类标准,将其上传到系统的国家等级数据库中武术通过国家级管理层人才将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合之后,通过互联网实现武术资源的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武术拳种项目资源数据库是用于管理和存储武术拳种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信息的数据库;工作数据库是用于武术网络管理工作的信息库;公众数据库主要用于武术的宣传展示和传播发扬,服务于公众其武术的数据规范化步骤:一是其进行科学而客观地评估与分类,提炼永久传承和坚守武术文化的核心元素,如对武术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价值体系、话语体系等文化基因分类,以保证武术文化DNA 的真实传承二是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武术相关图形符号、纹理等基因式信息的特征进行识别与抽取,并进行矢量化表示,建立武术基因信息优质矢量数据集。
三是依据图形特征或语义特征创建一种准确、快速的图形图像检索方法,来达到武术文化基因信息准确检索、高效调用的目的3 结语穿梭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技艺训练功法之间的中国武术,其武术的海量信息资源在悠久历史长河的积淀和储存中,对保存和再现的历史实物操作场景赋予更高的要求它不是纯粹简单的数据堆砌和积累,亦不是碎片化的海量武术信息保存,而是在全方位统一调查和采集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在大数据网络背景下,虽存有不足和挑战,但通过实施相应的改正措施和修正方法,逐渐完善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亦仍能很好地整理、编码、加工、保留和储存中国武术的信息资源,建立规范而清晰的武术信息数据库系统,以到达中国武术利用传统思维的保存方式而不能展现的保真效果,更安全长久地保存武术中弥足珍贵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核故此,对中国武术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保护,即利用现代的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将武术各类门派、拳种以及技术体系等进行分类、加工和存储,建构图像、音频、动画、虚拟网络互动体验等数据库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和搜索引擎,以提高武术信息传播效率,扩大中国源远流长的武术文化影响力参考文献:[1]Anthony J G Hey.The Fourth Paradigm: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Microsoft Research,2009.[2]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3]王元卓,靳小龙,程学旗. 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6):1125-1138.[4]Big data.Nature,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J].2008(7209):1-136.[5]张东霞,苗 新,刘丽平,张焰,刘科研.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2-12.[6]刘 园. 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6):207-208.On the Appearance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Shu Xi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