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99期.docx
15页202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证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某县有关部门拖欠小学教师工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受理教师申诉的应是( )问题1选项A.同级人民政府B.上一级人民政府C.教师所在学校D.同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2. 单选题刚休完产假张老师回学校上班了,但请的保姆还未到位,这段时间既要看孩子,又要上班,经常两头顾不上,身心疲惫张老师需要调适的角色内心冲突是( )问题1选项A.角色责任与自我价值实现引发的心理冲突B.角色环境与社会环境引发的心理冲突C.不同角色责任引发的行为冲突D.不同角色期望引发的行为冲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角色冲突是指因不相容的期望导致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现象可分两种类型:角色内冲突与角色外冲突前者表现为两种形式:(1) 个体对理想角色的认识与其实际角色行为的认识发生矛盾;(2) 个体变换角色时产生的新旧角色冲突后者也表现为两种形式:(1) 不同角色地位的占有者对特定角色缺乏共同认识产生的冲突;(2)个体同时扮演几个角色时产生的多重角色冲突题干中张老师又要看孩子又要上班,需要承担两份责任,但是两边顾不上,这样的情况属于角色外冲突的第二种情况引起的行为冲突,故选CABD选项说法均不正确,故不选3. 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节拍、风格、节奏特点及情绪情感4分)(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这首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9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唱歌曲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27分)【答案】(1)歌曲特点: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是电影《红孩儿》的插曲,歌曲为F大调,4/4拍,具有鼓动性的歌词和号召性的音调,大量的运用了附点节奏,给人以坚定的感觉,表达了共产儿童团员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突出了进行曲的气势和进行曲的特点2)教学目标如下:①初步学会歌曲《共产儿童团歌》,指导学生用饱满的气息,具有力点的声音演唱歌曲;②用整齐、神气的踏步来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
③通过回忆、欣赏,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歌曲的了解3)学唱歌曲环节:1.介绍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2.组织朗读歌词,在朗读中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3.学习旋律:①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且节奏相同,两句旋律最后一个小节音不同,由此向学生讲述歌曲运用了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②学唱第一乐句:教师示范第一乐句有小附点和无小附点的区别,引导学生说一说附点的作用:更有助于表达坚定的情绪,符合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附点节奏,并跟随琴声学唱第一乐句③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第二乐句的练习,教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接着调换顺序④完整演唱: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引导学生以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加入乐器、动作创编……)4. 单选题为了认识蚕的生长过程,李老师指导学生饲养蚕宝宝,观察“卵-幼虫-蛹-蛾”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问题1选项A.谈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演示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中的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联系题干,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养蚕,观察变化,符合实验法。
故选BA项,谈论法,也叫谈话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地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题中没有体现反复操作,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或利用现代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5. 单选题毛泽东在《体育研究》—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这句话强调学校体育应注重( )问题1选项A.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B.增强学生体质C.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D.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题干出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意思是想要得到体育的效果,不是动用主观力量,非要促进他们对体育的自觉性不可题干中的这段话强调与个体的自觉性,强调学生有自我锻炼的习惯养成故本题选C6. 单选题在Word中,不缩进段落的第一行,而缩进其余的行,可实现这一功能的操作是( )问题1选项A.首行缩进B.悬挂缩进C.左缩进D.右缩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信息处理能力在这种段落格式中,段落的首行文本不加改变,而除首行以外的文本缩进一定的距离悬挂缩进常用于项目符号和编号列表悬挂缩进是相对于首行缩进而言的故本题选BACD均为干扰选项,故不选7. 单选题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问题1选项A.陶行知B.晏阳初C.梁漱溟D.蔡元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基础中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故本题选AB项,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晏阳初提出了四种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C项,梁漱溟提出要以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
D项,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主张教育独立8. 单选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所列举的教学活动中通常被合称为“三字—话”的是( )问题1选项A.铅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B.钢笔字、毛笔字、电脑打字、普通话C.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D.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地方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的内容三字一话指的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教师的字写得是否工整美观,普通话是否标准规范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电脑打字、地方话、铅笔字都应排除9. 案例题材料:小玉字典丢了,沈老师知道小玉字典有写“玉”字,检查全班的发现在小叶那里了解小叶家境贫寒,沈老师自己买了一本写了“玉”字给小玉,小叶红着脸低下头…问题:(1)结合材料,从德育角度评析沈老师(10分)(2)如果是你,处理类似的事情应遵循哪些原则(10分)(1)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以下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①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材料中,沈老师自己给小玉买了字典,引发了小叶羞愧心理,让小叶自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从道德情感入手对小叶进行了教育,遵循了这一规律②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斗争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沈老师在发现小叶的情况时,有考虑到小叶的难处,并没有当众批评她,而是促进她内部的思想斗争,提升思想品德,遵循了这一规律2)遇到类似事情,应秉承因材施教、疏导性、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① 因材施教原则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针对化教学对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要了解到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话教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② 疏导性原则强调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从道德认知出发,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针对材料中的小玉情况,老师可以委婉侧面的进行暗示教育③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要尽可能的多尊重一个人,也要严格要求一个人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当了解到学生有自己的困境,我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也会对其有一定的纪律约束答案】(1)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一下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值得我们学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材料中,沈老师自己给小叶买了字典,引发了小叶羞愧心理,从道德情感入手对小叶进行了教育,遵循了这一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斗争变化的过程学生不断作出反应、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拼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中,沈老师在发现小叶的情况时,没有当众批评她,遵循了这一规律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沈老师从小叶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小叶进行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2)如果你是名小学教师处理类似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长的成长为目的教师要本着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教师要本着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对方方面面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尽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达到“惩前,后、治病救人”的目的②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因为自己的主观随意导致理问题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着以势压人,那样只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其越错越远。
③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教师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消极、不利的面,又看到积极、有利的一面④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