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pdf
16页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改革部门和统计部门定期对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特制定本方案 二、评价内容 全国和各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具体包括人口发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社会和谐四个领域 三、评价方法 本方案包括两种评价方法: (一)通过多级综合方法,使反映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统一为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总指数其步骤为: 1.通过《社会综合统计制度》和部门(专业)年报收集反映全国和各地区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统计指标资料 2.将统计指标加工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指标和简要说明见附件一、二 3.将每一综合评价指标加工为单项指数单项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四、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的计算方法” 4.将单项指数加总为领域指数和总指数在本方案中,总指数是以全国的社会发展水平2005 年为基期100计算的 (二)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反映社会发展基本特征的评价指标作为聚类变量计算出聚类解,将各地区按社会发展特征进行分层归类,进行比较分析 四、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的计算方法 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的计算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一)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方向性和权数(详见附件一)。
(二)计算单项指数 1.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 无量纲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正向指标: 100))min(/())min((ik ×−−= kkkik XXXXY 逆向指标:100))/(max())(max( ×−−= kkikkik XXXXY公式中, i=0表示全国; =1,2,3……31表示各地区序号,表示评价指标序号( =1,2,3……30) , 为 i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数值, 为基期年各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为基期年各地区第 k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ik k ikX k)min(kX k)max( kX kX 为基期年第个评价指标的全国数值, Y 为 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 k ik i k2.赋予权数 将 i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 )乘以其权数,即得到这一评价指标的单项指数 k ikY(三)计算领域指数和总指数 将 i地区某一领域中各单项指数相加即可得到该地区这一领域的指数,将各领域指数相加即可得到该地区的总指数 五、各地区聚类分层的计算方法 本方案采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进行各地区的聚类分析计算步骤为: 1.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 无量纲标准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kkikikSXXY /)( −= 公式中, i表示地区序号( i=1,2,3……31), k表示评价指标序号( =1,2,3……30)。
为 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数值,kikX i kkX 为各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的平均值, 为各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差, 为 地区第 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标准化数值各评价变量进行无量纲处理后变成均值为0、方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 kkS kikY i k2.计算地区之间的距离 使用平方欧氏距离其公式为: 212)(∑=−=mkjkikij YYd公式中, i和 j表示地区序号( i, j=1,2,3……31, i≠ j),=1,2... , 指总体(领域)评价指标变量个数 表示地区 i和地区k m m ijdj之间的距离, 表示地区 i第 k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表示地区ikYjkY j第 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k3.聚类分层 每个地区自成一类,逐步使离差平方和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为一类,直到所有的地区合并为一类为止以此为基础,再根据特定分析需要确定分层类数并得出所需的聚类结果 六、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 本方案的评价结果表现为基本评价形式和分析形式两类 基本评价形式包括: 1.全国社会发展水平总(领域)指数及其发展情况 2.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总(领域)指数及其发展情况 3.各地区社会发展特征总体(领域)聚类结果。
分析形式根据特定需要确定 附件一: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二: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附件一: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领域 序号 评价指标 单位 方向性 权数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逆指标 1/6 2 0-4 岁人口性别比 女性=100 逆指标 1/6 3 平均预期寿命 岁 1/6 4 人口总负担系数 % 逆指标 1/6 5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 % 1/6 人口发展 6 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1/6 1/47 恩格尔系数 % 逆指标 1/9 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9 9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1/9 10 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1/9 11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1/9 12 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脑数 台 1/9 13 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 % 1/9 14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小时 1/9 生活水平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9 1/416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逆指标 1/8 17 传染病发病率 1/10 万 逆指标 1/8 18 孕产妇死亡率 1/10 万 逆指标 1/8 19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1/8 20 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 个 1/8 21 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1/8 22 每万人口拥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数 张 1/8 公共服务 23 教育卫生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1/8 1/424 城镇登记失业率 % 逆指标 1/7 25 交通、火灾死亡人口比率 1/10 万 逆指标 1/7 26 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 件 逆指标 1/7 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收入户差异倍数倍 逆指标 1/7 28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低收入户差异倍数 倍 逆指标 1/7 29 城乡人均收入之比 农村=1 逆指标 1/7 社会和谐 30 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性别比 女性=100 逆指标 1/7 1/4附件二: 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一)人口发展 (1)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
计算公式: 1000×−=年平均人数本年死亡人数本年出生人数‰ 或 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 -=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人口统计年报 (2)0-4 岁人口性别比 指一定时期内0-4 岁人口中,男孩人数与女孩人数之比 计量单位:以女性为100 资料来源:人口统计年报 (3)平均预期寿命 指 0 岁(即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表示一批人出生后平均一生可活的年数 计量单位:岁 资料来源:根据人口统计年报资料推算 (4)人口总负担系数 也称总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被抚养人口数与抚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被抚养人口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0-14岁和65 岁及以上人口),抚养人口指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 岁人口) 计算公式: %100×=抚养人口数被抚养人口数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人口统计年报 (5)城镇人口所占比重 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占本地区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 计算公式: %100×=本地区全部常住人口数城镇常住人口数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人口统计年报 (6)平均受教育年限 指一定时期时 1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
计算公式:=PPiEi∑式中P为本地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Pi 为具有i 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 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16,高中文化程度12,初中文化程度 9,小学文化程度 6,文盲 0 计量单位:年 资料来源:根据人口统计资料推算 (二)生活水平 (7)恩格尔系数 指食物支出金额占消费总支出金额的比重 计算公式: %100×=消费性支出总额食品支出总额由于我国目前对恩格尔系数的测算只在城镇和农村分别进行总的恩格尔系数可参照以下公式测算: 计算公式: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城镇恩格尔系数 -1×+×=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城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 (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 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计算公式:城镇居民家庭人口数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 计量单位:元 资料来源: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指农村居民家庭当年从各种来源得 到的总收入中相应扣除所发生的费用(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和记账补贴等)后的人均收入。
计算公式:农村居民家庭人口数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 计量单位:元 资料来源:农村住户调查资料 (10)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指按城市人口计算的平均使用面积 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数城市住房使用面积= 计量单位:平方米 资料来源:城市住户调查资料 (1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指按农村人口计算的平均住房面积只计算住房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的住房 计算公式:农村人口数农村住房面积= 计量单位:平方米 资料来源:农村住户调查资料 (12)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脑数 指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家用电脑台数 计算公式: )-1 WW (有的电脑数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的电脑数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 ×+×=式中W为城镇居民户数占总户数比重 计量单位:台 资料来源:城市、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和公安部门户籍统计人口资料 (13)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 是指农村饮用自来水的人口数与农村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 100%×=农村总人口数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数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14)人均生活用电量 指每一用电人口平均每年的生活用电量 计算公式:年平均人口数报告期生活用电量= 计量单位:千瓦小时 资料来源:能源统计年报资料。
(1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指使用各种类型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百分比其中,农村卫生厕所包括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三联沼气池式、粪尿分集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和其他类型的厕所以及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高温堆肥无害化处理的非水冲式厕所农村总户数指县城以下农村农户总数 计算公式: 100%×=农村总户数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三)公共服务 (16)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指某地区一年内未满5岁(0-4岁)儿童死亡人数与该地区当年全部活产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 10005×=年内活产数岁儿童死亡人数一年内未满‰ 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17)传染病发病率 指 27 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和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群中新发生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 万年平均人口数染病例数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100000/1027×= 计量单位:1/10万 资料来源: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18)孕产妇死亡率 指一年内每 10 万名孕产妇的死亡人数按国际通用计算方法,“孕产妇总数”以“活产数(活产胎儿数)”代替 计算公式: 万年内活产数年内孕产妇死亡人数100000/10×= 计量单位:1/10万 资料来源:卫生部门统计年报。
(1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指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初中毕业生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初中毕业生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计量单位:% 资料来源:教育部门统计年报 (20)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数 指百万人拥有的县及县以上艺术表演场所、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单位数 计算公式:)年底人口总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