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市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69页xx市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1章 概述 11.1 项目名称 11.2 编制范围 11.3 项目背景 11.4 编制内容 21.5 编制依据 21.6 主要技术规范 31.7 目标任务 41.8 技术路线 41.9 综合管廊建设结构框图 51.10 主要结论 5第2章 城市概况 62.1 xx概况 62.2 xx新区概况 72.3 自然地理 82.4 地质情况 82.5 社会发展 82.6 经济发展 9第3章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及特点分析 93.1 普查基本情况 93.2 新城区地下管线特点分析 93.3 老城区地下管线特点分析 103.4 全市普查综合情况分析 113.5 问题及解决方案 12第4章 路网及管线规划 134.1 交通路网规划 134.2 电力规划 134.3 电信规划 164.4 给水规划 164.5 燃气规划 174.6 热力规划 18第5章 城市综合管廊简介 195.1 综合管廊定义 195.2 综合管廊的类型 205.3 管线敷设对比分析 20第6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16.1 片区内地下管线现状 216.2 综合管廊建设的需求 216.3 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226.4 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 23第7章 综合管廊方案设计 247.1 设计原则 247.2 综合管廊内部管线 257.3 综合管廊断面型式 267.4 综合管廊总体布置 297.5 综合管廊横断面位置 307.6 综合管廊竖向设计 307.7 综合管廊节点设计 327.8 监控中心 347.9 管廊排水设计 387.10 管廊电气设计 397.11 管廊通风设计 417.12 管廊消防设计 427.13 管廊信息检测与控制 457.14 管廊施工方式 467.15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46第8章 组织结构及建设计划 478.1 组织结构及分工 478.2 建设计划 47第9章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509.1 环境保护 509.2 水土保持 51第10章 劳动定员及安全生产 5310.1 劳动定员 5310.2 职工培训与职责范围 5310.3 安全措施 53第11章 四新技术的应用 54第12章 投资估算 5512.1 编制依据 5512.2 编制方法 5612.3 工程投资估算 56第13章 运行成本 60第14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6114.1 资质要求 6114.2 招标范围和方式 6114.3 招标文件编制 6114.4 招标的组织和工作 61第15章 工程效益 6115.1 直接效益 6215.2 间接效益 63第16章 社会风险评价 6316.1 本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内容及防范措施 6316.2 项目建设社会风险综合评价结论 64第17章 结论与建议 6517.1 结论 6517.2 建议 65第1章 概述1.1 项目名称xx市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工程1.2 编制范围xx市xx新区北片区北起海慧路,南至荆南大道,西至西三环,东至象山大道。
其中关公大道以北的为北片区,以南的为南片区本项目范围主要为北片区,总面积约28.4平方公里,规划期末人口为26万1.3 项目背景xx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12月成立了xx新区2012年8月,xx新区建设总体方案通过省政府批复,正式确定建设“零工业”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思路2012年10月,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将xx新城率先建成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区xx市xx新区成功申报了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镇)暨绿色生态城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能源利用和绿色市政本次综合管廊工程是绿色市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政院受xx市城乡建设与住房委员会委托,在《xx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 年)》的指导下,编制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建设方案2013年8月18日在xx市政府”5+2”会议上进行了“双喜片区综合管廊建设方案”汇报,会议原则同意双喜片区地下管线敷设采用A、B型综合管廊和支线廊结合的方式通过结合最新的各专项规划,提出了整个xx新区北片区的综合管廊建设方案,并于10月18日和12月28日两次向xx新区领导小组进行方案汇报会后根据各个部门的意见以及xx新区市政工程的建设情况,完成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编制内容根据xx新区总体规划及各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编制北片区的综合管廊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的系统布局,标准断面及节点形式,建设的断面位置和竖向规划等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列出项目建设计划,并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1.5 编制依据《xx市总体规划》2011~2030《xx市xx新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xx市xx新区北片区电力专项规划》(2013~2030)《xx市xx新区北片区电信专项规划》(2013~2030)《xx市xx新区北片区给水专项规划》(2013~2030)《xx市xx新区供热专项规划》(2013-2030)《xx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xx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2013-2030)《xx市中心城区燃气专项规划》(2013-2030)《xx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1-2030)《xx市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3-2030)1.6 主要技术规范序号规范名称标准号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1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1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6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 31:20061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 50065-20112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GB3096-822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2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9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3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1.7 目标任务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xx新区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覆盖整个地区的层次化、骨架化、网络化的综合管廊系统,推动新区的开发建设的进程,逐步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管廊系统。
1.8 技术路线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以下技术路线完成论证过程和方案设计1.9 综合管廊建设结构框图通过成立综合管廊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保证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营和收费,主要分工和职责如下:1.10 主要结论(1)经论证在xx市xx新区北片区建设综合管廊工程是十分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2)工程主要内容包括xx新区北片区综合管廊全长总计141.6公里,其中:A1型综合管廊长16公里;A2型综合管廊长11.9公里;B型综合管廊长17.4公里;其余道路路段均设置支线沟,长96.3公里,并配套建设6座监控中心3)项目总投资: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63615.03万元,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及设备工程费用209217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8947.02万元,第三部分工程预备费18253.12万元第四部分建设期利息17097.88万元第五部分铺底流动资金100万元第2章 城市概况2.1 xx概况xx位于湖北中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xx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xx新区、屈家岭管理区和xx高新区,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
近几年来,xx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国家节水型社会试点市、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2016年中国菊花展举办地2.2 xx新区概况 xx新区xx新区位于湖北省xx市西郊畔东侧紧邻xx市中心城区,西与当阳市接壤,北部为马河镇,南面是团林铺镇xx新区托管原东宝区xx镇、原掇刀区双喜街办事处,共49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486平方公里xx新区北片区是城区西拓的主阵地,着重发展城市未来的高端服务职能,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塑造,避免大规模低效率扩张建设根据《xx市xx新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xx新区北片区以行政、金融服务、居住、教育研发、休闲功能为主;未来的市级政务中心、商务中心、西片区商业中心、xx乃至鄂中地区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外部发展条件机遇,高品质打造xx新区,重新整合空间资源2014年xx新区成功申报国家低碳生态试点城2.3 自然地理xx地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里。
xx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南拥江汉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境内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岗岭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xx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