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工具的变化.ppt
7页通信工具的变化,60_70年代:中国的“文革”时期 使用的通讯工具主要为“固定” 当时世界进入工业时代,在欧洲,早已成为大众的通讯工具,而中国在“大折腾”中,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固定的按装率极低,不但居民家中不可能有,就是安装在街道“公用“也很少 农村的通讯更是落后,所谓的村村同,其实是在“做梦” 其他更落后的“电报”,仍在中国内地大量运用1949年全国解放后,电报通信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苏联和德国生产的电传机,分别安装在北京、沈阳、武汉等城市,并相继推出真迹业务老人们讲起,那还是70年代,那时的可能还有摇把的影子,78年开始改革开放,那时里老百姓的生活还很远,只有政府机关才会有每次打都像开手扶拖拉机,一通体力劳动过后才打到话务员那里,他再给转接 最初的并没有拨号盘,所有的通话都是通过接线员进行,由接线员将通话人接上正确的线路,拨号盘始于20世纪初,当时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一位内科医生因担心一旦接线员病倒造成全城瘫痪而提起的不过在我国70年代,部分区县还在使用干电池为动力,没有拨号盘的手摇机80年代以后,开始涌进寻常百姓的家中,那时,人们最常见到的大概就是这种拨盘。
80年代——9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世界 先是“固定”的大量安装,然后是“随呼机”的大量出现和使用,中国对新式的“通讯工具”的引进和生产飞速发展 “传呼机”的发展仅用大约5年,马上被“”取代 当时的又称“大哥大”在80年代香港电影中多见进入大陆后,先是“大款”用来“摆阔”的,因为最初又粗又苯的一台要几万元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当时人们把它又叫“寻呼机”,BB机,BP机,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现在——“固定”城市家家都有农村的安装率也逐年提高成为必须用品,更多的人使用等聊天,中国成为“通讯”普及的最大国家60年的通信工具进化岂能是区区几千字便可描述的虽然历史的长卷中仍有很多影响着我们成长的变革没有在记录在这里,但它似乎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今天,在我们身边的品种繁多、五花八门如果仅仅作为通话的工具无疑对它是一大浪费,它大有取代任何电子产品来充当我们生活中的偶像势头,因为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而它是个性化的象征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