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好农村路”改建工程(吴双路) 总体设计说明.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liy****000
  • 文档编号:593731869
  • 上传时间:2024-09-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5.7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好农村路”改建工程(吴双路) S1-02说明书1 概述1.1项目背景龙兴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南部,面对长寿山脉,背依铁山山脉,紧靠长江支流御临河流经镇内27公里,坐落在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内,东与洛碛镇相连,西与玉峰镇接壤,南与江北区复盛毗邻,北与石船交界,距渝北区所在地44公里,距重庆市中心36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清初,龙兴镇一带置有隆兴场;1989年12月25日,由龙兴乡改为龙兴镇截至2018年末,龙兴镇户籍人口为60466人截至2020年6月,龙兴镇下辖14个社区、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龙华路266号龙兴古镇是一个中小型创业基地镇,这里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着山地、平坝、丘陵、河谷等多种地形,御临河流经境内10公里,水资源充裕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多种可采矿藏,页岩、煤炭和铝钒土等非金矿产资源丰富2018年,龙兴镇有工业企业74个,其中规模以上3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3个。

      近年来,龙兴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美丽小城、重庆最佳休闲旅游小城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地处两江新区核心区的龙兴,凭借开发建设创造的“两江速度”和“龙兴奇迹”,广受国内外关注1.2 项目概述本项目涉及公路均为农村公路,主要功能均为连接沿线群众与主线村道或等级公路出行道路,路基宽度主要分布在6.5-7m之间,路线纵坡较大,路线指标差,路面坑洼严重,下雨时更是泥泞不堪,造成了极大的出行安全隐患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原有道路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沿线群众出行的需要,因此急需对路面进行硬化本次项目包含4条部分线路,分别为吴双路扩宽加铺沥青段、吴双路沥青硬化段、吴双路支路一段、吴双路支路二段,全长约3.89km其中(1)吴双路扩宽加铺沥青段长度约1.160km,现状为3-4m宽水泥砼路面,本次拟原水泥砼路面利用并扩宽至6m后加铺沥青面层2)吴双路沥青硬化段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农村公路,线路总长约2.030km,本次拟对其全线硬化加铺沥青面层处理3)吴双路支路一段位于石道桥附近,长度约0.455km,部分路段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部分路段需新建路基,其中新建道路长度约为0.123km,直接水泥路加铺约为0.332km。

      4)吴双路支路二段全长约0.245km,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本次拟对其加铺水泥砼路面本次设计采用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6.0m相关建设标准参照《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9-121号》、《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的规定1.3 任务依据一、设计依据规程、规范1.1.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1.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1.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1.7、《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交计〔2019〕121 号);1.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1.1.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1.10、《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 )1.1.11、其它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

      二、相关依据1.我院与甲方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1/1000地形图;3.其它相关资料;4.有关规范、规定、标准、会议纪要1.4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两车道,标准路基宽6.5m,行车道宽2×3.00m,路肩宽2×0.25m,相关建设标准参照《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的规定,主要指标见表1-1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1序号项目规范指标采用指标1设计速度(km/h)15152停车视距(m)15153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极限值(m)1515不设超高最小平曲线半径(m)90904最大纵坡(%)1212最小坡长(m)4550竖曲线半径(m)凸最小值75300凹最小值75300竖曲线最小长度(m)(极限值/最小值)15245路基宽度(m)6.56.56桥涵设计汽车荷载公路-Ⅱ级公路-Ⅱ级1.5测设简述根据现状地形图,控制测量路线全长3.89km本项目采用坐标及高程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项目包含4条部分线路,分别为吴双路扩宽加铺沥青段、吴双路沥青硬化段、吴双路支路一段、吴双路支路二段,全长约3.89km。

      其中(1)吴双路扩宽加铺沥青段长度约1.160km,现状为3-4m宽水泥砼路面,本次拟原水泥砼路面利用并扩宽至6m后加铺沥青面层2)吴双路沥青硬化段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农村公路,线路总长约2.030km,本次拟对其全线硬化加铺沥青面层处理3)吴双路支路一段位于石道桥附近,长度约0.455km,部分路段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部分路段需新建路基,其中新建道路长度约为0.123km,直接水泥路加铺约为0.332km4)吴双路支路二段全长约0.245km,现状为6.5-7.0m宽土路基,本次拟对其加铺水泥砼路面主要控制点为沿线房屋,原有构造物等1.7工程规模本项目总长约3.89Km,设置7处涵洞,其他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下表1-2主要工程数量表1-2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施工图设计数量1路线长度Km3.892路基挖方1000m30.4913路基填方1000m310.0004沥青混凝土路面1000m220.4055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m34.5436排水工程1000m30.5707涵洞道78波形梁护栏m8802 建设条件2.1自然区划本路段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划V2区2.2气象与水文渝北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

      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时左右,平均无霜期319天2.3 地形地貌渝北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岭谷地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全境自西向东由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三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条状山脉与宽谷丘陵交互组成的平行岭谷北部为中山,海拔1460~800米;中部为低山,海拔800~450米;南部多浅丘,海拔450~155米本区域地质属沉积岩广泛发育区,地质形态为华蓥山帚状褶皱束和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褶皱带呈北北东向展布,狭长而不对称,褶皱紧密,向斜宽,背斜窄,断裂少地貌多呈垄岗状,山体雄厚,长岭岗、馒头山、桌状山错落于岭谷间,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谷坡河岸多溶洞过境主要河流有长江和嘉陵江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区境中、东部有寸滩河、朝阳河、长堰溪、御临河注入长江,长江沿区境东南边境流过 2.4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路段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岩性特征及分布范围由新到老概述如下: ①第四系(Q)第四系土层(Q):主要有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层(Q4el+dl)、洪坡积层(Q4dl+pl)、滑坡堆积层(Q4del)与崩坡积层(Q4dl+col),零星分布于路段沿线。

      人工填土(Q4ml):该层在沿线均有分布,由于公路经车常年辗压而该层较为密实残坡积层Q4el+dl:沿线路均有分布,以黄褐色为主,少量为暗褐色,主要为砂质粘土,少量为碎石土,一般厚0~2m,部分厚达4m以上,多呈可塑到硬塑状崩坡积层(Q4dl+col):该层在沿线路分布广,以黄褐色为主,少量为暗褐色,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大量的砂岩块石,少量为碎石土,块石粒径差异大,最大的孤石粒径在10 m以上,该层一般厚2~4m,部分厚达6m以上,多呈可塑到硬塑状坡洪积层(Q4al+pl):为黄褐色粘质粘土土,一般厚2~4m,局部厚度稍大,多在沿线的田与小的沟槽中的出露,土体多呈软到可塑状滑坡堆积层(Q4del):为块石土夹粘性土、粘性土、碎石土等,一般厚2~6m②侏罗系该段线路地层较为单一,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组成砂岩:以浅灰色、灰白色、紫红色为主,中到细粒结构,中到厚层状构造,局部含少量泥岩团块,局部路段砂岩风化强烈,风化厚度大表层风化层部分呈松散砂状,风化层强度低,用手轻捏即碎成砂状,中风化层强度稍高砂质泥岩、泥岩:紫红色,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条带,表层强烈风化呈土状,部分块状,中风化层岩体完整,石质新鲜坚硬,强度高。

      2.5水文地质条件路段区沿线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二大类①松散岩类孔隙水残、坡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山区沟槽、洼地及坡麓地带,地下水沿基岩面渗出或股状流出,受大气降水及基岩裂隙水补给分布零星,多在雨季存在,迳流短、排泄快,水量贫乏,是影响表层土体稳定的主要因素,路基开挖,易形成牵引式滑坡;部分孔隙水分布于沿线的坡洪积成因的土层中冲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沿线沟溪河漫滩、阶地,以块石、卵石、碎石土为主要含水层,埋深0.5~2.0米,水量丰富,受沟水、大气降水补给②基岩裂隙水沿线主要为沟、梁、山、槽相间纵横交错,水流排泄畅通,沿线的厚层砂岩分布较广,分布地势较高,砂岩中有较多的基岩裂隙水,但由于地层中构造裂隙较发育,均匀性差,总体富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动态变化大,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2.6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场地抗震设防烈度Ⅵ度。

      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的有关规定执行,可进行简易设防3 总体设计3.1项目设计指导思想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我院在项目区域其他项目的勘察设计经验,本项目以“安全、耐久、节约、和谐”为设计目标,充分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等特点基础上,做到安全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环保,合理运用技术指标,达到资源节约、保护环境、促进和谐、通畅快捷的目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正确把握技术指标,妥善处理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公路建设与城镇规划、农业发展、旅游等因素的关系;注意与区域路网的结合,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docx 国旗下《爱护牙齿健康成长》的讲话稿.docx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docx 幼小衔接语文测试卷-带有答案.docx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及答案.docx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5.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同步练习题(附答案).docx 2024年证券从业《基本法律法规》考试卷及答案.docx 【课件】Unit+1+Section+B(1a+-2b)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课件】Unit2+We're+family+Section+B++(1a---2b)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第26讲+++殖民与反殖民++课件+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突破.pptx 世界近代史第一单元++走向近代课件++++2024年贵州省中考历史复习专题.pptx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课件+++2024年河北中考历史备考复习.pptx “四好农村路”改建工程(吴双路)桥梁、涵洞工程设计说明.docx 1#路一期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清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四标段)扶欢河段施工设计说明.doc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提升项目污水管网设计说明.doc 公园西南门立体停车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doc 铁佛寺社区居住环境改善工程-污水管网改造-管道设计总说明.doc 悬挑雨蓬设计计算书.docx “四好农村路”改建工程(吴双路) 施工组织计划说明.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