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狱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规范运行.doc
20页监狱心理健康机构规范运行研究及对策李 玫四川省成都女子监狱 四川成都610109[内容摘要] 本文论证了成立专门的监狱心理健康机构的必要性,并就如何规范地运行监狱心理健康机构,对监狱警察和罪犯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关键词:机构 规范 运行1.监狱心理健康机构的内涵“监狱心理健康机构”,是指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监狱民警、驻狱武警、罪犯群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帮助的机构心理健康”一词的应用,与过去“心理治疗”、“心理矫治”等提法相比,拓展了心理学在监狱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促进了心理学应用与监狱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1.1适用对象监狱心理健康机构的工作对象应该是监狱民警、驻狱武警(以下统称警察)与罪犯近年来,我们关注了罪犯的心理需求,重视了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专门组织力量研制罪犯心理测试量表,这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体现,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相比之下,我们对监狱人民警察、驻狱武警官兵,尤其是一线从事直接管理教育工作的监狱警察,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不够监狱民警和驻狱武警的工作环境比较封闭,工作时间一般比较长,长期与罪犯打交道,工作压力大,在高度危险、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久而久之,心理上会出现一些障碍。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到警察的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形成心理上的疾病,妨碍正常履行警察职责,妨碍公正执法因此,我们在提高警察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警察的心理健康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警察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罪犯改造的直接资源,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罪犯的改造、监狱的宗旨、刑罚的终极目标就无从谈起现在,各级监狱机关已经把警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罪犯的心理健康与否,情绪稳定与否,能不能安心改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管理水平因此,监狱心理健康机构应当既包括面向罪犯提供的心理学服务,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也包括面向警察提供的心理学服务,如对警察开展心理健康、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转介服务和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还包括面向监狱本身提供的心理学服务,如参与警察的招募、选拔与培训工作,为制定监狱管理与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实施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和团体精神,直接参与罪犯的分类、个案管理与教育或为之提供心理学方法技术等。
1.2工作目标具体目标:解决罪犯及警察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养成维护心理健康的习惯长远目标:促进警察提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从事管理和教育工作,去感染和影响罪犯,实现“改造人”的终极目标2.监狱心理学服务机构规范运行的必要性国内监狱系统目前开展心理学服务工作的现状,从认识上看,各级监狱管理机关都充分肯定心理矫治工作的作用及地位,称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管理科学化的具体体现从现象来看,则存在以下问题:2.1发展迅速,但不平衡心理学服务于监狱工作,最早是从罪犯心理矫治开始的心理矫治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81年9月,是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首先提出的从那以后,全国各监狱广大警察进行了20多年的积极探索,在应用心理学知识改造罪犯的工作中起到创新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4年末,罪犯心理矫治内容成为司法部现代化文明监狱的一项标准2003年6月23日发布的司法部79号令《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正式把心理矫治列入日常的工作内容;2004年9月20日司法部的《现代化文明监狱标准》又再次把心理矫治工作的内容列为其中的一条从心理矫治工作发展速度来看,沿海、长江中下游、直辖市等经济发达省份监狱发展迅速,而内地、少数民族自治区等经济欠发达省份监狱发展缓慢,极不平衡。
2.2队伍扩大,亟待提高时至今日,监狱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也有了一定提高特别是自2002年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认证,为监狱系统的心理学服务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全国监狱系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人员超过1万人,(在此专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司法部联合认证的,不包括社会普通咨询师认证中未通过犯罪心理学、罪犯心理学和罪犯心理矫治3门专业学科培训和考试的咨询师)但即使是取得心理咨询员(师)资格证书的工作者,其实际能力也大多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具有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亟需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业务水平2.3做法多样,缺乏规范主要表现在:2.3.1机构不统一监狱心理学服务机构的设置五花八门:2.3.1.1名称不规范以罪犯心理矫治(或矫正)命名的,如心理矫治室、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正中心等等;以心理咨询命名的,如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科、心理咨询中心等等;以医学模式命名的,如心理门诊、心理诊所等等;还有的命名为教育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的2.3.1.2所属不规范有的设置在监狱教育改造科内,有的设置在监狱医院内,还有的单独设置,有的是副科级单位,有的是正科级单位,有的只是一个股(分监区)级设置,有的监狱甚至只是由一两名人员兼职负责此项工作,未成立机构。
2.3.2人员及编制不统一监狱目前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专职的少,兼职的多,有医生、护士、教师、律师、管教警察,有的已经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司法部上岗证,有的则无证上岗2.3.3场所不规范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等工作场所的设置,有的监狱单独设置,有的设置在禁闭室、惩教中心,有的设置在医院,有的设置在教学场所,有的设置在警察办公区等等2.3.4职称不规范2002年我国开始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2004年司法部监狱管理局联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也开始对监狱心理学服务工作者进行国家职业资格和监狱系统上岗认证但由于未将心理咨询师纳入专业技术职称管理范畴,使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享受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2.3.5内容不规范有的机构只负责罪犯心理健康的实务工作,有的则兼顾警察、驻狱武警的心理健康服务;有的机构规定人员着警服工作,有的则规定着便装;等等2.3.6评估标准不规范有的省监狱局制定了罪犯心理矫治评估标准,有的监狱也制定了罪犯心理矫治评估标准,也有的就没有明确的罪犯心理矫治评估标准2.4需要迫切,保障不力在实践中,各级监狱机关对警察及罪犯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取得了共识,但由于监狱经济等原因,在设施、经费、人员培训等方面保障不力。
2.5各有所长,缺乏交流以下几个省市为例:北京市: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监狱心理咨询人员持证上岗,全市各监狱、分监区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北京监狱系统每一个新入监的罪犯都要进行心理测试,建立起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气质类型、行为特点等心理学内容的心理档案如今,北京市监狱系统共建立起罪犯心理咨询档案7000余份,并对心理障碍较为突出的顽危罪犯建立了矫治个案,采取了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从而实现了较好的心理矫治效果在北京市监狱,罪犯整洁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鲜花和观赏鱼,每个罪犯负责养护一盆花和一条鱼监狱负责人说,这些美好的事物应该唤起他们健康、善良的信念在专门对未成年罪犯实施改造的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已专门确立了罪犯心理调节日,每星期四管教所就以分监区为单位,运用讲授心理学课、音乐疗法、心理暗示、唱卡拉OK等多种形式,有效调节罪犯的情绪,缓解罪犯的心理压力上海市:上海市监狱系统在罪犯改造中开始引入心理矫治手段是在80年代末,包括对罪犯的心理与行为矫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及与此相关的罪犯心理诊断、疗效评估、再犯罪心理预测等项内容,由专业人员与监狱警察密切配合,协同进行,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
上海11家监狱都不同程度引入了心理咨询,90年代,提篮桥监狱开设“罪犯心理咨询室”1996年上海市女子监狱成立时,就引入了心理咨询,另外不定期请职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2004年青浦监狱制定了15项心理矫治制度、规定、职责和标准,为所有罪犯建立了心理档案江苏省:江苏省监狱系统在2006年10月29日召开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会议上下发了《江苏省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规定(讨论稿)》,其中有几项重要的内容:1、充分肯定心理矫治工作的作用及地位,称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管理科学化的具体体现2、监狱警察担任监狱心理咨询师,必须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和司法部监狱管理局颁发的上岗证,没有“双重”证书的不得从事心理矫治工作3、统一称谓:罪犯心理矫治中心(科)改为: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有条件的要独立设置,为正科级单位人员享受技术津贴,统一着装(非警服)4、每两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促进交流,共同提高5、要求分管监狱长要参与相关知识培训,几年内考取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6、要求提高知识层次,每年不少于一周的专业培训广东省:广东省监狱系统统一成立了“心理矫治科”,单独设置,人员按押犯比例设定,均实行持证上岗。
海南省:海南省海口监狱于2005年1月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学服务机构,名称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这一经验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在全省监狱系统推广,其他监狱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四川省:以最早开展女警教育的川北监狱、川中监狱为基础模式,有些监狱先后成立了教育中心、女警教育中心、心理矫治中心,人员或专职或兼职不等成都女子监狱于2007年10月17日成立了独立的专门机构,命名为“心理健康中心”,为正科级建制,开展罪犯及监狱警察心理学服务工作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于2009年也成立独立的专门机构,命名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除以上两个监所,该省的其他监狱尚无独立的专门机构不过,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已经于2009年将全省监狱的心理健康机构统一命名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但四川省监狱系统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中,尚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并未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综上所述,监狱心理健康机构亟需规范化运行,形成一个具体的发展思路和从上至下的一个可操作办法监狱警察心理服务、罪犯心理矫治的定位、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专家、学者、各级课题、调研组都在不同层面进行过详尽阐述当前,成立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规范对监狱系统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及其他一系列心理服务,已经势在必行。
3.心理健康机构规范运行的基本设想坚持专业化,是必由之路但在监狱已经按传统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发展了那么多年的情况下,心理学事业要站稳,且有所成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对于一项事业来讲,离不开各方的互动,需要心理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上级的引导,作为拥有主动权和影响力的上层,有责任构建沟通、交流和提高的平台,推动此项事业的发展专业化进程的第一步,必须建立专业化的机构、人员、配套设施、规章制度没有专业化的机构和人员,规范化运行便是一句空话3.1工作体系3.1.1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成立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在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统一安排下,在司法系统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抽调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组成,可适当吸收基层的业务骨干做为专兼职研究人员该中心的主要任务:一是开展监狱心理健康理论与技术方面重要课题的调查研究;二是开展对基层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监狱系统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三是做好基层心理健康实践的技术指导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3.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成员由监狱管理局有关领导、专家组成,可以国内、省内聘请心理学专家担任顾问。
职能:一是对全省各监狱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二是制定全省监狱系统心理健康工作的计划和规章制度;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