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技创新体系中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效率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7938581
  • 上传时间:2021-12-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2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技创新体系中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效率研究 蒋同明 陈彤〔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系统过程,包含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最终输出商业价值本文以高新产业为例,通过DEA模型测算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比较我国31个省市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存在的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整体技术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效率偏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效率处于领先水平,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技术转化效率非常低为此,从科技中介服务、专利保护、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四个角度针對性提出建议〔关键词〕创新体系;技术研发;技术转化;效率;高新产业〔〕F223〔〕A〔〕1000-4769(2019)01-0114-0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依赖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而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生态系统,最大特点在于其过程性,这个动态过程主要由两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技术研发活动,孵化最新技术成果和发明;第二个环节是技术应用,将研发成果应用于经济实际。

      这两个环节合在一起构成技术的创新过程我国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高新产业,并以高新区和创业园区为孵化基地,2016年,国家高新区劳动生产率为31.5万元/人,是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9.5万元/人)的3.3倍高新区GDP总和达8.98万亿,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1%;研发经费支出5544.7亿元,占我国全年R&D经费支出的35.4%;新增授权专利26.2万件,当年新增注册企业29.8万家国家高新区的经济体量和创新驱动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注目(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和产业的孵化基地,其发展成果成为技术和产品区域扩散的扩散源,进而导致地理空间的拓展、成熟产业的迁移和先进技术的扩散高新区技术扩散和转移的直接结果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形成,实现城市群的整体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由此可见,高新区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源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成果产出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全球发达国家或发达园区相比仍有差距, 2016年美国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是84.8万元/人,尤其美国硅谷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为114.4万元/人,二者都远高出我国国家高新区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思路关于科技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见解,一是基于创新要素流动方向和形态的视角比如Roper根据价值链理论,通过分析创新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形态,构建了创新价值链,包含三个创新阶段,即知识资源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开发〔1〕庞瑞芝等依据要素流动方向及形态特征,认为创新过程主要包含创新资源转化(新知识诞生)和创新知识转化(新知识扩散和价值实现)两个阶段〔2〕二是基于要素的投入产出视角比如冯锋根据要素投入产出关系,将创新过程简化为研发子过程与商业化子过程〔3〕三是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比如涂振洲、 顾新基于知识流动机理,认为创新是产学研协同发展过程,是知识的垂直流动,并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三个阶段〔4〕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必经之路,诸多学者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进行了研究易磊、和炳全构建了技术创新扩散模型,通过分析技术创新的扩散机理,认为技术扩散对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作用〔5〕饶睿、 胡河宁认为非技术限制因素对技术创新扩散有重要影响,构建了基于经济、政治、自然和文化4个系统的非技术限制因素,具体分析了4个系统对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方式,并提出化解限制因素的对策和意见。

      〔6〕吕永卫、周瑞敏基于网络组织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和特点,探讨了加速技术创新扩散的有效机制,并认为技术扩散存在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正面效应和规避负面效应的科学办法〔7〕黄海洋、 陈继祥基于突破性创新分析大学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及模式,通过对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创新扩散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促进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机理和特征〔8〕卢子芳等以复杂网络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社会关系网络仿真模型,将影响消费者产品购买的自身因素(偏好、价值)和外部因素(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广告作用)作为变量指标,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内外部因素在产品扩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识别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9〕周艳丽、 吴洋、葛翔宇通过建立带跳扩散过程和随机波动率的美式期权定价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的专利权价值进行实物期权定价评估,并对跳扩散强度参数和随机波动率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10〕李牧南基于“研发—转化”解耦视角的创新效率评价模型,将被评价单元的创新效率分解到两个维度和四个象限,对“无研发创新”和“研发活动网络化”等现象进行更为精确地刻画〔11〕刘大勇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与制度条件,分析了技术市场、产品市场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制度的共同作用过程,研究指出,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有效激励、管理与保护,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转化的价值链条,再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相结合,可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12〕李静把工业企业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EA 模型测算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2015 年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且分析了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13〕张肃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9 —2016 年高技术产业省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高投入、低效益”矛盾依旧,但技术研发阶段效率高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低效主要源于技术转化阶段效率较低〔14〕基于文献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过程研究虽有差异,但从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角度来看,都基本包含了技术开发与技术转化两个阶段本文亦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阶段和成果转化两大阶段在技术开发阶段,产业技术创新主要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成果转化阶段,产业技术创新主要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新工艺直至实现商业化应用在技术成果扩散和转化方面,学者们从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因素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起到积极作用本文认为,技术研发到技术转化两阶段存在效率差异,比如科技中介服务对技术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技术专利流通不畅会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经济效果,有必要针对性比较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效率差异,探寻制约技术创新效率的具体原因,以保证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更好实现。

      二、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两阶段投入产出指标构建1.基于DEA的BCC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于1978年发展起来的它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生产r种产出;我们令DUM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j=1,2……,n;[Xij]表示DUMj的m1投入变量,i=1,……,m;[Yij]表示DUMj的r1产出向量,i=1,2……,r某一特定DUMj0的相对效率可由以下原始模型求得:2. 投入产出指因素分析技术创新是一个多要素投入、多产出并受到经济环境、政策和文化等因素扰动的动态复杂系统,投入要素涉及财力、人力及物力等各个方面,产出也包含了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有形及无形资产在技术研发阶段,投入要素包含了科技研发投入、科技人才投入、固定资产投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通过孵化产生发明专利、技术和产品升级在技术转化阶段,投入要素是发明专利、人力资本以及政策财政支持等,最终产出为经济产值和科技进步。

      3.投入产出指标设置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梳理,他们基本将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投入指标设定在R&D经费、R&D人员、科研机构数量、固定资产数量、FDI等范围内,产出指标包含专利数量、经济产值、新产品收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两阶段的效率,其中,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扩散、转化和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高新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活动人员数量以及高新区新增固定资产作为技术研发阶段投入指标,将高新区专利申请数作为技术研发产出指标在技术转化阶段,将高新区专利申请数量、从业人员平均数和政府财政支出作为投入变量,在产出指标方面选择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来体现创新在后期应用推广中的市场价值本文所采用数据均来自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测算基准年为2016年三、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两阶段投入产出效率比较通过BCC模型,借助DEAP2.1软件,测得我国2016-2017年31个省市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阶段的技术效率(见表2和表3所示)测算结果可知,在技术研发阶段,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780,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850,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913,规模效率相对较高,技术效率较低。

      其中高于均值水平的省市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慶、四川、西藏和陕西北京、上海、广东技术效率值达到1,说明这些省市技术研发效率非常高山西、内蒙古、吉林、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甘肃、青海和新疆的技术效率不足0.7,处于严重落后水平,与北京等地区相差甚远在规模报酬方面,北京、上海、山东、湖北、广东、西藏、陕西保持规模报酬不变,天津、河北、陕西等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减,黑龙江、湖南等省市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在技术转化阶段,我国31各省市技术转化效率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浙江和广东等省市技术效率值为1,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技术转化效率为0.085、0.054和0.074,不足0.1,表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技术成果转化严重滞后从整体上看,2016年我国31个省市技术转化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560,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667,规模效率均值为0.830,都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效率水平说明我国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并未释放出来,技术研发的成果(包含专利、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价值从雷达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技术效率方面,我国整体技术研发效率严格高于技术转化效率,其中部分省市表现双低,比如青海、宁夏、河南、新疆等省市,一些地区技术转化效率高于技术研发效率,比如浙江、海南、贵州等地。

      有些地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严重脱节,比如陕西,2016-2017年西安高新区专利处于领先水平,而技术转化效率只有0.529,低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陕西诸多研发成果未能转化为经济价值在规模效率方面,西藏和青海规模效率严重滞后,即使西藏的技术研发效率较高,但创造的经济价值还是有限四、结论与建议本文基于BCC模型,测算了我国高新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的技术效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我国整体技术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效率偏低;二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效率处于领先水平,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技术转化效率非常低;三是我国部分省市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严重脱节,比如陕西,专利水平全国领先,但转化成果很不理想,这与陕西的经济、政策、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针对此研究结论,为了改善这种分化局面,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结点,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中介而支撑技术扩散的重要媒介就是技术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因此,要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直接对接经济市场运行,促进区域的技术成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