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验装置渗透作用1.ppt
63页第第 四四 章章 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第一节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蔗糖蔗糖溶液溶液鸡蛋膜鸡蛋膜 (半透膜半透膜)蔗糖蔗糖溶液溶液鸡蛋膜鸡蛋膜 (半透膜半透膜)蔗糖蔗糖溶液溶液气球膜气球膜 (不透膜不透膜)蔗糖蔗糖溶液溶液多层纱布多层纱布(全透膜全透膜)向烧杯内加清水向烧杯内加清水至液面与漏斗内至液面与漏斗内平齐平齐向烧杯内加等浓向烧杯内加等浓度蔗糖液至液面度蔗糖液至液面与漏斗内平齐与漏斗内平齐向长颈漏斗内向长颈漏斗内加入蔗糖液加入蔗糖液向烧杯内加清水向烧杯内加清水至液面与漏斗内至液面与漏斗内平齐平齐组号组号第一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第三组第三组第四组第四组实验实验操作操作探探究究实实验验装装置置实验实验现象现象液面上升液面上升液面不变液面不变液面不变液面不变蔗糖液漏出蔗糖液漏出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4)发生条件)发生条件半透膜半透膜浓度差浓度差((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 2、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概念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 2、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 2、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3 3、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实验、渗透作用实验2 2、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3 3、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①①单位体积内水分子多的一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多的一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单位体积内水分子少的一侧少的一侧②②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高浓度③③低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高渗溶液一、渗透作用一、渗透作用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BC细胞吸水膨胀细胞吸水膨胀细胞失水皱缩细胞失水皱缩水分进出平衡水分进出平衡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2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 1)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2 2)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3 3)外界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 = = 细胞质浓度,水分细胞质浓度,水分 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1、如图,在、如图,在U形管中部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处装有半透膜,在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3000的蛋白质的蛋白质)的水溶液,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侧加入清水,并使并使a、、b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
经过一段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时间后,实验结果将是 ( )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液面低于b液面,液面,b侧为红色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液面高于b液面,液面,b侧为无色侧为无色D2 2、右图示扩散作用实验装置,甲乙、右图示扩散作用实验装置,甲乙 两管的口径两管的口径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相同,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分子通过,淀粉分子无法通过,当无法通过,当 达到扩散平衡时达到扩散平衡时 ( ( ) )A.A.甲、乙两管中的液面高度相等甲、乙两管中的液面高度相等B.B.甲、乙两管中葡萄糖的浓度相等甲、乙两管中葡萄糖的浓度相等C.C.甲、乙两管中的淀粉的浓度相等甲、乙两管中的淀粉的浓度相等D.D.两管的葡萄糖皆为两管的葡萄糖皆为8%8%,淀粉皆为,淀粉皆为4%4%B3 3、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浸没在盛有10%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B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液((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液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液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具一定浓度具一定浓度)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液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 )((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 (具一定浓度具一定浓度) )外界溶液外界溶液浓度差浓度差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大于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小于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吸水 植物细胞失去的水来自细胞内的哪个结构?植物细胞失去的水来自细胞内的哪个结构?1.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植物细胞分别在何浓度溶液中吸水植物细胞分别在何浓度溶液中吸水/ /失水?失水?2.2.作出假设:作出假设:植物细胞失去的水来自液泡。
植物细胞失去的水来自液泡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而在低浓度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而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吸水溶液中会吸水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探究实验实验细胞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细胞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3.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思考思考1 1:选择怎样的:选择怎样的材料、如何操作才材料、如何操作才能观察到液泡?能观察到液泡?思考思考2 2:需要观察哪:需要观察哪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 思考思考3:这些溶液下:这些溶液下的植物细胞先后观察的植物细胞先后观察顺序如何安排,才能顺序如何安排,才能观察到细胞失水、吸观察到细胞失水、吸水两种情况下液泡大水两种情况下液泡大小的变化?小的变化? 3.3.设计实验设计实验4.4.进行实验进行实验1.选择紫色的洋葱选择紫色的洋葱鳞片叶作材料制成鳞片叶作材料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进行观察 1.制作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1)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撕取洋葱鳞片叶紫色较浓的外表皮,平撕取洋葱鳞片叶紫色较浓的外表皮,平展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并盖上盖玻片。
展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并盖上盖玻片2.观察正常状态下观察正常状态下的细胞2.观察正常状态下的植物细胞:观察正常状态下的植物细胞: 用低倍镜对光用低倍镜对光→固定临时装片固定临时装片→调节粗准调节粗准焦螺旋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3.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时的细胞胞失水时的细胞3.观察高浓度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观察高浓度溶液中的植物细胞: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收,这样重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收,这样重复几次4.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吸水时的细胞胞吸水时的细胞4.观察低浓度溶液中的植物细胞:观察低浓度溶液中的植物细胞: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收,这样重复几次一侧用吸水纸吸收,这样重复几次((2 2)方法步骤:)方法步骤:1 1、滴清水、滴清水2 2、取材、取材3 3、平展、平展4 4、盖盖玻片、盖盖玻片①①制制片片 5 5、显微观察:先、显微观察:先低低倍后倍后高高倍倍6 6、滴、滴0.3g/mL0.3g/mL蔗糖溶液观察现象蔗糖溶液观察现象 7 7、滴清水再观察现象、滴清水再观察现象②②观观察察记录记录实验实验结果结果正常状态正常状态高浓度状态高浓度状态低浓度状态低浓度状态观察到观察到的图像的图像液泡大液泡大小变化小变化原生质原生质层位置层位置变小变小原生质原生质层脱层脱离离细胞壁细胞壁逐渐恢复原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来大小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恢复恢复原来位置原来位置大大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紧贴紧贴细胞壁细胞壁①①②②④④③③⑤⑤细胞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液泡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液原生原生质层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由质壁分离状态恢复原状原生质层由质壁分离状态恢复原状质壁分离的外因: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质壁分离的内因:质壁分离的内因: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细胞壁细胞壁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蔗糖溶液蔗糖溶液细胞液细胞液5.5.分析实验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得出结论6.6.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结论: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结论: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复原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能验证的问题能验证的问题((1 1)验证原生质层、细胞壁具有伸缩性)验证原生质层、细胞壁具有伸缩性((2 2)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3 3)验证细胞的死活)验证细胞的死活((4 4)能测定细胞液的大致浓度)能测定细胞液的大致浓度((5 5)鉴别不同类型的溶液如)鉴别不同类型的溶液如: :蔗糖蔗糖与与KNOKNO3 3((4 4)比较不同溶液的浓度大小)比较不同溶液的浓度大小例例1 1:(07:(07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 离现象离现象 B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 破裂破裂 C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 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 能能例例1 1:(07:(07广东高考广东高考) )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 离现象离现象 B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 破裂破裂 C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 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 能能B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实实例例一一1 1、水稻培养液中的、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增高?高?是不是水稻是不是水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2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有差异吗?1.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在培养过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SiSi4+4+离子较多,吸收离子较多,吸收CaCa2+2+、、MgMg2+2+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较少,结果导致水稻培养液里的CaCa2+2+、、MgMg2+2+浓度增高。
浓度增高2.2.在番茄的培养液中,在番茄的培养液中, CaCa2+2+、、MgMg2+2+的浓度下降,而的浓度下降,而SiSi4+4+的浓度的浓度升高,证明番茄吸收的升高,证明番茄吸收的CaCa2+2+、、MgMg2+2+比比SiSi4+4+ 多3.3.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差异的结论: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和水一结论:物质(如碘)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和水一样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的样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的20 —2520 —25倍倍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250mg/L250mg/L血液中碘的浓度血液中碘的浓度I-- 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实实例例二二结论:结论: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择性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有选择性28.1628.1648.5548.55米曲菌米曲菌38.6638.6651.0051.00酵母菌酵母菌2.412.414.934.93圆褐固氮菌圆褐固氮菌12.9512.9533.9933.99大肠杆菌大肠杆菌K K2 2O OP P2 2O O5 5微生物微生物实例三实例三 几种微生物体内矿物质含量几种微生物体内矿物质含量((%))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1、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1、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2、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 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1、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2、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 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3、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四四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总结1、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2、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 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3、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附:附: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由细胞所处的溶液影响由细胞所处的溶液影响如乙醇、尿素、如乙醇、尿素、KNO3等溶液等溶液 1、、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分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cbacbacbacbABCDC C2 2、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浓度为、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浓度为1 1mol/Lmol/L的的KNOKNO3 3溶液中,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但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质壁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表皮细胞又恢复到原来状态分析分离复原,表皮细胞又恢复到原来状态分析((1 1)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2 2)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 3 3)以上事实表明细胞膜对)以上事实表明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存在差的通透性存在差异,所以它是一种异,所以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1 1))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洋葱表皮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渗透失水;又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胞渗透失水;又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便导致质壁分离的伸缩性,便导致质壁分离. .((2 2))由于细胞可选择性地吸收由于细胞可选择性地吸收K K++和和NONO3 3--,,导致细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直至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开始胞液浓度增加直至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开始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离子离子3 3、鲜蒜放入用醋和白糖勾兑的冷开水中、鲜蒜放入用醋和白糖勾兑的冷开水中 浸泡,一个月浸泡,一个月后就可以做成酸甜可口的糖醋蒜,以下后就可以做成酸甜可口的糖醋蒜,以下 有关说法正确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是( ( ) )A.A.醋和糖分子不能进入蒜细胞,只能停留在细胞间隙里醋和糖分子不能进入蒜细胞,只能停留在细胞间隙里B.B.鲜蒜细胞死亡后,糖、醋分子进入蒜细胞鲜蒜细胞死亡后,糖、醋分子进入蒜细胞C.C.鲜蒜细胞在上述冷开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鲜蒜细胞在上述冷开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 死亡又自动复原死亡又自动复原D.D.进入蒜细胞的糖和醋酸分子都是经过主动运输进入蒜细胞的糖和醋酸分子都是经过主动运输B4 4、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0.9 mol//L)L)和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溶液(0.45 mol(0.45 mol//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记贴标签,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
请根据给定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请根据给定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实验材料: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实验材料:3 3瓶液体、新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水实验用具:刀片、滴管、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水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2)(2) 3)(3) 结果预测:结果预测:( (表示在坐标图上并加以说明表示在坐标图上并加以说明) )制制3 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取取3 3种液体分别滴在种液体分别滴在3 3张装片的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张装片的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重复几次重复几次) ),同时,同时 以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以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 (或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情况或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情况) )说明:图说明:图a a为滴加为滴加 ;; 图图b b为滴加为滴加 ;; 图图C C为滴加为滴加 。
图图C C为滴加蔗糖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引起质壁溶液后,引起质壁分离,液泡缩小,分离,液泡缩小,且不会自动复原且不会自动复原结果预测:结果预测:( (表示在坐标图上并加以说明表示在坐标图上并加以说明) )图图a a为滴加蒸为滴加蒸馏水时,洋馏水时,洋葱表皮细胞葱表皮细胞吸水,但变吸水,但变化不大图图b b为滴加硝酸钾溶液为滴加硝酸钾溶液后,先引起质壁分离,后,先引起质壁分离,液泡缩小;后因液泡缩小;后因K K+ +和和NONO3 3- -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导致细胞重新吸水,表导致细胞重新吸水,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液现为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增大5 5.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D D 1、上图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上图示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三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 胞,请回答:胞,请回答:练习练习 ((1)图)图A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细胞处于何种生理状态? ((3)如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观察)如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观察到的图,先后观察到的图示顺序为到的图,先后观察到的图示顺序为 → → 。
((4)图中标号)图中标号①①指的物质是指的物质是 2)如上图是同一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如上图是同一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则A、、B细胞所处外界溶液浓度是细胞所处外界溶液浓度是 >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外界溶液外界溶液ABBAC4 4、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A.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C.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D.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D5 5、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发黄,俗称“烧苗烧苗”其原因是(其原因是( ))A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C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D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B6 6、利用高浓度盐水(、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NaCl溶液)杀菌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防腐的原理是( ))A A、、盐水中的盐水中的Cl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有杀菌防腐的作用B B、、盐水中的盐水中的Na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不利于细菌的生活C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D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渗出而死亡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