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 岳麓版.ppt
23页第34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学们好! 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猜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这个民族创造了怎样的辉煌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学习目标,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认识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3.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勃兴,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2世纪时,北方草原上散步着许多蒙古部落,他们为了争夺草场、水源、人口与牲畜,争战不断,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勃兴,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 1206年,铁木真召集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河源聚会,并被各部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 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治措施,1.颁布法律,初步建立军事、政治制度 2.将草原各部牧民统编,分设长官管理,平日从事生产,战时随时出征 3.创制蒙古文字,通行全国,成吉思汗被人赞誉为“一代天骄” ,你认为合适吗?请说明理由答: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结束了蒙古的分裂,符合人民的愿望积极) ②创制了蒙古文字,促进了蒙古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积极) ③积极对外扩张,尤其是西征,极大的改变了亚欧的政治格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积极) ④在西征的同时也对被征服地区进行了屠杀和掠夺,给当地带来了浩劫消极) ⑤总之,他功大于过,是我国古代蒙古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不愧为“一代天骄”评价),西夏、金、南宋的相继灭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首先进攻西夏,从1205年开始,蒙古军队先后对西夏发动过6次进攻,1227年,西夏灭亡 西夏亡国前夕,成吉思汗病死军中,成吉思汗陵,西夏、金、南宋的相继灭亡,西夏灭亡后,成吉思汗的继任者遵照成吉思汗临终前的灭金方略,联合南宋攻金,于1234年灭掉了金朝 蒙古灭金后,随即开始进攻南宋,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等人拥立宋室成员,继续抵抗,兵败被捕后慷慨就义,蒙古的西征,除对西夏、金、南宋的战争外,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西征 蒙古军队通过3次西征,占领了今天中亚直到欧洲东部的广阔地区,影响:西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苦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地的民族交融,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元朝全盛疆域图,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模仿汉法进行统治 1271年,他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并于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的建立,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以来的政权分立局面,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原因: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评价: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忽必烈统治措施,忽必烈热心于中原儒家文化,重用汉人谋士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改革军制、注重农业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 设置各种机构,确立中央集权 制度,元朝疆域,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超过了汉、唐时,行省制度,目的:为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元朝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内容: 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 在地方设置10个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中书省与十行省,澎湖巡检司,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课后习题,1.(2016•四川内江)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2.下列政权被蒙古族所灭的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南宋 ④北宋 ⑤金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A,B,课后习题,3.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4.(2016•内蒙古包头)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