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评论学整理.pdf
10页一.新闻评论学研究的对象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通讯社新闻评论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新闻评 论发展史 . 二. 新闻评论的意义 1.新闻评论是传统党报(刊、台)宣传的纲 2.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喉舌 3.梳理与评价信息 4.新闻媒体的重要内容、言论表达的主要方式 三.新闻评论的概念 定义: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媒介上针对现实和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新闻事件、 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 作 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节目或其他意见信息类型 四.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 新闻性、政治性或思想性、论理性或专业性、公众性 五.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1.强烈的新闻性 时新性 显著性 重要性 接近性 2.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 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或思想问题发言针对具有政治或思想意义的问题发言着 重从政治、思想、理论的角度发言 3.论理性或专业性 理性说理,以理服人专业视角,专业解读 4.广泛的公众性 评论对象的公众性和贴近性议论方式的易受性和语言表达的通俗性评论观点 的多元性评论主体的广泛性评论受众的普遍性 六.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1.传播内容不同 新闻报道: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评论: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 2.传播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 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表达权 3.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或记录等方式再现事物的状态和来 龙去脉,一般不直接发表议论 新闻评论: “直抒胸臆” 以判断、评价、分析、议论等方式对客观事物发表看法, 但不排除对事实必要的叙述或纪录 4.传播要求不同 新闻报道:以“真实性”为原则,报道中以讲清事实要素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公众性”为原则,引入事实性信息,不要求“五W”俱全,注重 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讲求前瞻性分析与规律性认识 七. 新闻评论的功能与作用 1.认识功能: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事物趋势、提高认识能力 2.教育功能: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3.监督功能: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众人物、监督利益团体、监督社会公众 4.协调功能: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引导 5.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 6.解读作用: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 7.表态作用:代表政府表态、媒介表态、公众表态、个人表态 8.深化作用:洞察事物本质、把握普遍联系、作出理性分析、指出变化规律 八.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1.政治眼光——目光敏锐, 触觉敏锐2.理论头脑3.社会交往能力4.知识储备5. 表达技巧 九. 王韬的政论 《循环日报》 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
主编王韬是中国第一位 报刊政论家 .《园文录外编》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论文集 王韬政论的特色: 王韬的政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 桐城时文、八股程式的局限,强调文章是“载道之器”,指出“文章所贵在乎纪 事述情,不应拘泥于章法, 墨守成规, 他的政论对报章文体的发展和政论文风的 改观都起到了开拓和奠基的作用 十. 梁启超“时务文体”的特色 1.“纵笔所至,略不检束”2.“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3.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情感” 十一. 张季鸾 张季鸾在主持 《大公报》 笔政后, 先声夺人, 提出著名的 “ 不党、不卖、不私、 不盲 ” 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文人论政的典型 )以锋利之笔 ,写忠厚之文 ,以钝拙之 笔,写尖锐之文 .于右任 : 恬淡文人 ,穷光记者 ,呕出肝胆 十二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评论有哪些主要变化 1.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 评论题材的扩展评论体裁的丰富评论比重的增加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报刊 言论版的出现 2.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 广播电视评论时效性的提高广播电视评论独特类型的形成广播电视评论手段 的创新 广播电视评论影响的扩大 3.网络言论的出现与繁荣 对传统新闻评论特征的冲击对传统新闻评论功能的延伸对传统新闻评论体裁 的补充 十三.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融合趋势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2.个性化趋势 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 3.开放性趋势 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 4.专业化趋势 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评论主体的专业化评论方式的专业化 十四. 何为新闻评论的选题新闻评论的选题,即选择并确定论题,选择和确定评论所要分析、议论的对象 和范围十五. 评论价值 所谓“评论价值”是指对评论对象中蕴含有值得阐发,有启发、重要或新鲜的 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有“评论价值”,否则没有“评论价值” 。
评论价值的内涵 首先必须蕴含某种思想观点其次应当是重要的或新鲜的观点再次这种思想观 点应当是对读者有意义的,或指导,或鼓舞,或批评,或启发,等等最后这 种思想观点还应当值得阐发的 十六. 选题的来源政策文件的研究 1.作者的发现2.媒介的报道3.受众的提供4.专门的策划5.其它媒体的报道尤 其是主流媒体或同城竞争媒体的报道 十七. 选题的类型 事件性选题:以突发新闻事件或记者新近采集的新闻事实为分析议论对象的选题 社会性选题: 与公众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 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 题类选题 常规性选题:配合重大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所确定的选题 十八. 好的评论选题应具备的条件 1.触及现实, 富有新意新闻评论是否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它的选题 是不是触及现实,时效性和针对性强不强 2. 面向全局,准而有当一是评论所论述的问题,应体现着特定时期的主攻方 向, 或与当时的广大群众的利益直接有关的;二是评论应面向广大读者群众, 力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 3.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这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即从大问题的某一 个侧面选定论题,使论题具体集中,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学会小题 大做,善于从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事件中,找出其背后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 的问题,从而深入挖掘,写出大主题,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
(1)一篇评论最好重点提出一个问题,题目力求拟得具体、切实2)其次, 可以把重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多角度地来一篇一篇的加以论述(3)再者依托 典型,借事明理,或者引申发挥 4.选题差异化 5.与目标读者需求的紧密对接 6.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十九. 选题的根据 1. 所谓“上面的精神” 包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限行的法律、条例、党和国家领 导人 2. “下面的情况”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客观形势,舆论动向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 题、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各种各样的看法评论应该是来自实际,高于 实际又指导实际 两个舆论场: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 三符合: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客观事实 三满意:党中央和国务院满意,实际工作者满意,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发言人和代言人:作为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发言人”,要准确及时 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同时也是人民的喉舌,是百姓的“代言人” 三贴近:贴近读者、群众、生活 二十.新闻评论立论的含义(什么是立论?) 立论:形成和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即确定评论的主要观点和看法和基本见解。
它贯穿于评论的始终, 起着统帅整篇评论文章或整个评论节目的观点和材料的作 用 新闻评论的立论(立意)是作者对所评述的问题和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 自己的见解,换言之,就是确定评论的主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十一 . 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 事实判断——对事实真相的常识性、专业性判断 价值判断——对事实的价值、意义、影响的判断 因果判断——对事实与主客观原因之间内在联系的判断 趋势判断——对事实的发展趋势与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判断 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 二十二 .立论的准备 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收集各方的意见或观点熟悉相关的政策、法律及 法规 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 二十三 .立论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值得关注的舆论对象、普遍存在的社会时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 矛盾、思想上的困惑、疑惑2.准确性——阐述政策的准确、作出判断的准确、 使用语言的准确、把握尺度的准确3.深刻性——发人所未知、未言4.新颖性— —观点独到、视角的新奇、由头、论据的新鲜、语言表达的独特5.前瞻性—— 见微知著,洞察事物本质;审时度势,预测事物进程;未雨绸缪,提示隐忧与建 议 6.发挥专业判断能力——如财经、军事评论; 二十四 . 立论的辩证思维与方法 首先,要全面地历史地思考问题,而不要片面地笼统地看问题;其次,要本质地 联系地思考问题, 而不要表面地孤立地局部地看待问题。
再次,要学习运用对立 统一的思维规律思考,引出结论,不要表面、孤立、形而上学地看待并分析事物 和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五 . 谋篇与结构的含义 评论的谋篇与结构,是对评论逻辑思路与层次安排的总体构思与谋划 1.谋篇,也就是布局, 或者说搭架子、 列提纲 .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人们的 认识规律 2.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谋篇见诸于文字(节目)的外在形式,指的是评论各个 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主体、结尾、段落层 次、过渡、照应等 提出问题——引论(开头)分析问题——正论(展开部分)解决问题——结论 (结尾) 二十六 . 评论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1.评论的结构布局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应考虑评论的具体内容二是应考虑受众的实际状况三是应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新闻评论的结构应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1)布局合理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详说什么略议什么, 如何安排观点和材料, 如何排各部分所 占的比重, 开头、中间和结尾之间应如何衔接与过渡等等,都应注意其协调和合 理性 (2)层次分明 评论结构从总体来看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各部分又可分为不同的层 次。
每一层次运用什么材料,提出什么见解,都应有一个先后的顺序,合理的安 排 (3)逻辑顺畅 谋篇布局要符合事物的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逻辑 二十七 . 引论( 27—1) 1.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也就是通常讲的绪论 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担负着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帅 引论给读者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主体部分:即正论( 27—2) 也称“本论”是新闻评论的展开论证说理部分 正论部分的谋篇, 关键在于要体现层次与层次、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 各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二十八 . 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标题任务不同 新闻标题,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标明论题范围或传达作者态度、见解 拟题手法不同 新闻标题:观点态度蕴含于事实的概括、叙述中 评论标题: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 标题结构不同 新闻标题:结构较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 评论标题:结构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 写作要求不同 新闻标题:具体、确定,句式较完整,常用实题 评论标题:概括、抽象,句式较灵活,常用虚题 二十九 . 新闻评论标题的功能 (1)提示标题明确告知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议论的问题,有利于突出论题的 时效性或针对性。
(2)体现论点直接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或主要看法,有利于突出鲜明的观点或 独到的见解 (3)表明态度直接表明对事件或问题的立场、态度或倾向, 有利于突出作者或 媒介明确的态度 (4)引发兴趣运用新鲜的事例、 手法或语言引发受众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