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词读书报告.doc
3页选读课:《唐宋词》1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2 花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 今年花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4 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5 无可奈何花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6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花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7 无可奈何花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8.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9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花洲上寻芳去 (范仲淹《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10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11 惜春长怕花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12 日日花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13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花飞絮 (苏轼《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14 桃花花落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15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花间留晚照。
(晏殊《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16 语多时,依旧桃花花面,频低绿叶眉 (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17 画舫停桡,槿花花篱外竹横桥 (欧阳迥《南乡子》画舫停桡)18 烟花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19 砌下落花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20 风里落花花谁是主?思悠悠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沟)21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花蕊嗅 (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22 花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23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24 春花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5 流水落花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26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花下越台前 (李珣《南乡子》 )27 日上花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28 桃花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桃花谢了春红)29 流水落花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30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 惜春长怕花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耽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 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 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 “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 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 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 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2 流水落花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 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 潮。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好景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 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 等巨大!李煜(937 年-978 年) ,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 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 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 为词中之帝,作品为千古流传3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 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 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 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欧阳修是在宋代真宗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诞生于古绵州城(今四川省绵阳市) 的我国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金石学家卒于熙宁五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享年六十六岁他一生不仅亲自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而且大胆 探索,勇于创新,广泛涉足于文学、史学、经学、文学理论批评、金石学、目录学等 领域,并在多门学科中都有很高的建树,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
尤其是他对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 位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下片写 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 ,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 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章丘人, 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 疾并称“济南二安” 她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 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 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5 无可奈何花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 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 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 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 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晏殊善长诗词尤 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追宗“西 昆体” ,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 妙语天成,韵味独特, 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 , “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