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推进新基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
8页吉林省推进新基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吉林省推进新基建的基本情况(一)启动实施“761”工程2020年4月《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出台,其主要内容包括:“7大新型基础设施”,即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基础设施、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城际高速铁路;“6网”,即水网、市政基础设施网、路网、智能信息网、电网、油气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智能信息网主要包括数字政务基础设施、5G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基础设施等;路网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铁路、机场、物流枢纽等;水网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引调水、河湖连通、两河一湖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等;电网包括特高压、500千伏及220千伏电网主网架、城乡配电网(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油气网包括成品油、天然气储备、石油、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加油(气)站等;市政基础设施网包括城市排水、供水、供气、供热、市政道路、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污水垃圾设施等;社会事业补短板工程包括中小学薄弱校舍、职业院校、本科高校实训基地、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妇幼健康服务设施、养老、社会福利服务、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公共体育普及工程等。
二)重点项目投资领域已明确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总投资10962亿元,计划实施项目2188个其中水网总投资130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网总投资2117亿元,路网总投资5102亿元,智能信息网总投资839亿元,电网总投资477亿元,油气网总投资198亿元,社会事业补短板总投资921亿元智能信息网包括重点实施移动、联通、电信、吉视传媒等公司5G核心网、基站、室内分布,省内干线、城域网等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项目和5G开展的行业应用项目,重点实施通信基站、城域出口带宽、核心光缆、县乡光缆、主干光缆、传输管道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基础,持续提升吉林省信息通信网络服务能力,建设汇聚机房、云资源池新建工程、千兆小区新建工程等项目,逐步完善企业专线、无线宽带、视频监控等通信基础设施,推动省内信息通信网络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吉林省农业物联网与农业大数据平台,覆盖全省农业种植面积8000平方公里,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可溯源管控鼓励多领域数据中心建设,助力全省数字产业发展三)各市(州)有序推进新基建在吉林省启动新基建“761”工程方案后,各市(州)也相继安排部署新基建。
长春市谋划推进新基建“761”工程项目约900个,加快并优先发展“四大板块”,为长春都市的现代化建设输送强劲动能其中包括吉视传媒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东北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吉林移动在长春建设745个基站,吉林联通与一汽集团联手打造5G网络智能工厂,长春铁塔公司投资3.9亿元建设基站基础工程,净月高新区数据中心投资9亿元建设一期项目,吉林联通以长春为中心,建设覆盖382个工业领域的MEC基地,着力打造吉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吉林市围绕集约精细智能绿色发展,谋划实施新基建“761”工程737项,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广延伸的要求,聚焦补短、补缺、补断,通过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实现从成网到联网的过程四平市共谋划新基建项目38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辽源市围绕大数据、机场、水利和新能源汽车谋划实施新基建项目335个,白山市围绕绿色转型、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等方面,共谋划新基建项目419个,松原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势资源转化、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方向,共计谋划新基建项目526个,白城市谋划了275个项目,延边州谋划了651个项目,通化市谋划了百余个重点项目。
二 吉林省推进新基建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新基建既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硬件”方面,也包括良好的营商环境“软件”方面,因此采用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营商环境作为评价指标,对新基建的产业支撑维度进行评价[1],结果显示: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四省“挤入”产业支撑维度得分排名前十,而吉林省得分58.08,排名倒数第10此外,新基建投资数额较大,需要较好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但吉林省经济基础在全国排名中位居后列采用地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政府财政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新基建的经济基础进行评价[2],结果显示:得分排名前十的地区有8个来自东部地区,而吉林省得分59.22,排名倒数第9综合产业支撑维度和经济基础维度,吉林省新基建的产业基础得分58.57,全国排名倒数第9二)承接能力不强在新基建运营过程中,需要用地、用电和当地市场需求来支撑,因此从土地利用、用电成本和人口基础方面,采用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平均销售电价和人口密度指标,对新基建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经过综合测算,结果显示:吉林省新基建承接能力指数为71.3,低于全国9.1个百分点,全国排名倒数第6。
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新基建承接能力指数分别为78.3和76.0,在全国的排名均高于吉林省(见图1)以上表明,吉林省在人口密度、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同时新基建主要使用各类电力、电子设备,对用电需求较大,但吉林省在平均销售电价方面也不具备比较优势图1 各省份承载能力维度评价结果(三)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新基建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吉林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突出2019年吉林省R&D经费为148.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27%,低于全国水平0.96个百分点同时,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带动不足,多数处于资本积累阶段,对长期的研发投入较低2018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57.5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5%;专利申请数量为3333件,平均每户企业0.56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1%;新产品开发项目数2842项,平均每户企业0.48项,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4%;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占比26.6%,低于全国14.2个百分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三年吉林省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全国排名最末。
与此同时,吉林省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一是缺少能熟练操作应用开发和工业软件的专业人才,二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如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工业知识不了解,对工业的基本流程和业务也不熟悉,而工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够精通,这两方面的短板为吉林省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技术攻关带来挑战四)“两化”融合水平偏低新基建需要较高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来支撑,但吉林省的“两化”融合水平偏低2019年全国通过“两化”评定企业数量为4897家,吉林省仅有14家,占全国的0.29%目前,吉林省“两化”融合工作较国家平均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全国平均得分53,而吉林省评估诊断得分46.7,排名第20;生产装备数字化率为33.7%,全国平均为45.9%;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为55%,全国为67.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35.2%,全国为48.4%此外,现有网络支撑能力不足吉林省大部分企业工厂内部没有建立起生产装备、信息采集设备、生产管理系统和生产要素的广泛互联网络,工厂外部也没有实现企业、平台、用户、智能产品的广泛互联尽管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英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林亚泰明星制药有限公司等,被评定为吉林省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但数量为29户,仅占全省工业企业数量的0.47%。
三 吉林省推进新基建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一)国家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出现“新基建”提法,会议明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定制造业投资、实施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0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指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二)新基建需求增长潜力大新基建可以稳定投资、弥补国内IT基础设施短板,还可以赋能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以数字基建为主的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发展潜力巨大。
新基建带来的更多是平台效应和对各个行业的赋能,在数字经济新形态以及数字新基建、新技术、新要素的赋能作用推动下,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基建应用场景大、市场潜力大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有着巨大的应用场景云办公、教育、无人驾驶、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有望随着新基建逐渐完善而爆发此外,新基建本质是高科技应用的普及,基础设施就位后,规模效应有望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从而让普通大众均能享受科技红利,可以极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创造新型就业机会三)新基建加速智能经济发展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还是智慧办公、智慧零售,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都迸发出了化危为机的力量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进一步释放了以往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积蓄下来的能量,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随着5G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会更加普及,会创造更多的先进技术,融入消费者的需求中以交通领域为例,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正在成为拉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新引擎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趋缓、全球疫情加剧的背景下,新基建可为我国城市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构筑一条高速之路。
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仍在不断变化和丰富四)各省份争相布局新基建国家出台新基建政策后,各省份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新基建在2020年已经公开的26个省份的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中,安徽、广东、浙江的新基建项目数绝对量较大,分别达到了280、165和109项,而河北、山东、广东的新基建项目数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3.5%、35.0%和34.1%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各地也在加紧布局目前已有19个省份明确2020年重点工作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其中有6个省份明确规划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超过17.8万个,广东、浙江、江苏计划新增基站数均超过5万个数据中心方面,国内在运营的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共占整体市场50%以上的份额此外,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基建的政策,例如《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0年)》《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
四 吉林省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对策建议(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除5G基站、公共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外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领域,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