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docx
4页探究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现代医药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期间全国经济转型和各行业产业优化过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药学事业的前行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将原有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生化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和苗侗药物生产与应用技术专业6个专业合并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具备化学制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制药单元操作技能,并拥有良好职业素养、有创新能力,可以满足制药生产企业生产、检验、营销等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不长,教学体系有待调整完善,专业办学水平存在提升空间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加速推行“产教融合”制度,明确提出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自身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际情况出发,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修订。
1、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定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从“十三五”以来,陕西省医药工业产值增速逐年加快,工业总量占全国比重明显上升在此期间,以杨森、步长、力邦制药为代表的一批骨干制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脑心通、前列地尔、达克宁、吗丁啉、力蒙斯、脂肪乳、奥硝唑等一批医药大品种也已形成同时充分发挥医药制备重点项目的辐射带效应,也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空间我院通过对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及周边地、市的典型制药行业相关企业的走访,对企业具体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岗位对作业人员技能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研结合学院办学特点,明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3]是培养具备从事原料药生产操作、药剂制备、药物及中间体试作与研发、品质分析评价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面向生物医药、化工医药及中间体的生产、检测、经营岗位;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与行业科技水平的推进,注重提升人才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2、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2.1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建设体系[4]应保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从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为重心,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创新意识的形成。
有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面窄和企业岗位新人上岗技能衔接不流畅的双重矛盾局面2.2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学习课程、专业基础学习课程、专业核心学习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课程公共基础学习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专业基础学习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核心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上了解和掌握典型工艺及相关设备和装置的技能操作,能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专业拓展学习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优化岗位操作和创新能力,储备成为职业人后的自我提升和补充的能力3、职业标准与学生情况分析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初次就业主要从事制药及相关的企业中生产过程基本单元操作岗位(备料、合成、精制提纯、配方调配)、分析检测岗位(原辅料、中间体、成品取样分析、工艺研发、检测评价)、质量管理岗位(企业内部标准制定与实施、生产异常时工艺及设备的对应)、产品营销岗位(产品及中间体的宣传、营销策划、售后服务等)、仓储管理岗位(原料、中间体、成品及设备、耗材)以药物制剂工为例,现行的国家职业标准是2009年由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批准执行的。
标准列出了工种应具备的技能内容与等级评定依据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医药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职业标准也顺应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我校参与了由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的职业(工种)标准制(修)订工作中《药物制剂及医用制品灭菌工》(SY-HZW201909)和《化学合成制药原料药精制干燥工》(SY-HZW201903)两个项目药物制剂工的拟新标准中对制剂设备的操作能力(如分装成型机、胶囊罐装机、辅助设备等)和制剂基本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干燥)有所增加,同时添加了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部分内容我校高职招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另有部分依据政策招收的退役军人与高中同等学历学生学生的整体学习基础薄弱,对理科课程的理论学习效果不好,自学能力欠缺,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对于实际专业操作项目感兴趣,动手能力强,对于生产现场岗位实操的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且反复动手意愿强4、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策略分析4.1重视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中侧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关联课程体系构建着眼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增加专业实操中常用知识与对应技能,删除非必需技术应用的不广泛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5],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余,充分使用角色互换、半分课堂、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融合职业标准,按照个人职业成长顺序由简单到复杂顺序安排课程及内容。
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与技能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并进4.2注重教学团队“双师”实力提升,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团队中有效组合并充分发挥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各自优势:校内教师的教学经历较丰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手段多样灵活,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掌握与学生互动节奏,理论教学效果明显;企业教师有固定、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专业技能全面,具备灵活解决岗位现场问题和创新能力从职业标准内容出发,选取典型实例和情景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在实操部分选典型生产工艺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理解的巩固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提升4.3开展多种模式的竞赛,以赛促培选取以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竞赛模式,学生们通过组队合作,教师进入协助角色共同完成专业任务模式通过竞赛形式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竞争学习和协作氛围,增进学生自信度同时塑造学生职业素养4.4积极与行业协会沟通互通,加强与企业、兄弟院校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地区行业协会的优质行业企业资源与牵头作用,了解和应对地区企业生产发展状况和用人实际岗位需求、职业技能期望与生产工艺特点与动向以行业协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中心,既弥补了校内专业教学设施相对于生产全套工艺单一不完善、建设周期长的短板,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新人培训时的所学不能所用的局促。
其次,通过参与陕西职教生化药品委员会的相关活动与各兄弟院校互动,关注专业建设发展趋势与动向高职药品生产技术生产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适应高职教育三对接,使高职教育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实现高职教育本质: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能推进人才培养、提升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陈妍,许旖旎,陶玲,等.“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4(4):544-547.[3]马宁,张青松.综合型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15,22(12):55-58.[4]陈秀虎,谌俊,刘元江,等.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21):81-84.[5]王杨,李云峰.基于企业项目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7,6(10):186-188.凌悦菲.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探索[J].轻工科技,2020,36(06):175-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