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RPR(弹性分组环).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0875156
  • 上传时间:2024-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RPR的简称Resilient Packet Ring弹性分组环(802.17), 从字眼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技术的三个特点, 首先是Resilient(弹性的),这个比较复杂我们后面慢慢谈谈这些弹性的优点 再次是Packet(包),这个技术基于包的传送 最后是Ring(环),包的传送要建立在Ring这种拓扑结构上而且是一种双环结构,每个环上最大的带宽1.25Gbit/s, 双环最大带宽2.5Gbit/s. 外环携带内环数据包的管理字节,内环携带外环的管理字节这样,双环互为保护和备份目录我们来谈谈“弹性”带来的优点: 1. 1、业务分级 2. 2、拓扑自动发现 3. 3、空间重用 4. 4、公平算法 5. 5、保护RPR关键技术 1. 1.网络结构与协议分层 2. 2.基本MAC协议 3. 3.流量控制 4. 4.SLA支持和带宽管理 5. 5.拓扑自动识别 6. 6.保护倒换机制RPR特点与发展现状 1. 1.带宽效率 2. 2.保护机制 3. 3.简单的业务提供 4.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5.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我们来谈谈“弹性”带来的优点: 1. 1、业务分级 2. 2、拓扑自动发现 3. 3、空间重用 4. 4、公平算法 5. 5、保护RPR关键技术 1. 1.网络结构与协议分层 2. 2.基本MAC协议 3. 3.流量控制 4. 4.SLA支持和带宽管理 5. 5.拓扑自动识别 6. 6.保护倒换机制RPR特点与发展现状 1. 1.带宽效率 2. 2.保护机制 3. 3.简单的业务提供 4.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5. 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血清试验:展开编辑本段我们来谈谈“弹性”带来的优点:1、业务分级  将业务分为A,B,C3级。

      其中A细分为两级,B细分为两级数据类型实际上被分为5级,每一级有不同的QoS,保证业务的区分度,分别对应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和尽力传送 2、拓扑自动发现  保证了对环上新增和移去的节点,动态实现拓扑结构更新如果要增加或者减少RPR上的总带宽,则可以结合LCAS功能来实现使用LCAS可以动态的调整带宽,而不影响原有业务 3、空间重用  RPR单播帧在目的节点剥离的机制,实现了环上带宽的空间重用环上带宽可以几个点的业务共用,带宽利用率提高 4、公平算法  RPR内环和外环都支持独立的公平算法公平算法保证了低优先级的B_EIR和C类业务在RPR环上的公平接入通过设置公平算法的权重,可以使不同的结点具有不同的接入速率节点可以分别在外环和内环上设置不同的权重 5、保护  wrapping+string, wrapping相当于断纤处环回,倒换时间快,但是路径不是最优String保护模式倒换时间慢,但选择最优路径   目前,电信业的开放和互联网的发展,致使网络与通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住宅用户和各类商业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且业务的发展和宽带的增加之间相辅相成从网络发展的角度看,以太网(Ethernet)因其简单性、易扩展性及其高的性价比,在局域网(LAN)中已占主导地位。

      超过95%的用户用以太网连接其内部网络,且正以每3-5年10倍的速度增长10Mbit/s,100Mbit/s,和1Gbit/s的以太网已广泛应用,10Gbit/s也即将商用化同时,在广域网(WAN)方面,基于同步数字序列(SDH)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的骨干网传输速率已达到Tbit/s但在城域网(MAN)方面,无论是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帧中继(FR),异步传输模式(ATM),(SDH)等传输效率一般都不是很高,无法跟上LAN和WAN的发展,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严重阻碍了WAN端到端的服务潜力同时,这些技术又是基于语音传输为基础的虽然这些技术具有高可靠性和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它们基于“专线”的方式,需要预先确定所需的带宽,这与数据业务突发性的特点显然是相背道的这样,就导致了光传输带宽的浪费许多研究表明,专线带宽的利用率不足50%,多数情况下不超过20%其次,原来的传输多数是用点到点为基础的,而数据业务常需要点到多点的传输这种情况下,以前者来适应后者,又必然要浪费大量的带宽此外,从提供新业务的角度来看,由于网络下层承载技术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提供与管理,由开始计划到完成一条回路一般需要几周甚至几月的时间,这将严重阻碍新数据业务的提供。

      再有,从成本上考虑,显而易见,目前的MAN技术也不占有任何优势   建立良好的MAN,首先需要有一个价格合理、扩展性好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不断膨胀的IP流量和光纤带宽的增长,其次要能够对各种不同的IP业务进行优化,以最少的中间电路层在分组交换网上传输IP业务同时,还必须支持现有的传统语音业务,因为这仍是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将来应该在达到可接受的Qos保证时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费用由于MAN中存在大量的光环形网,充分利用其优点和特点更是非常必要IP领域很早就认识到了环形网络结构的价值,发展了像令牌环,FDDI等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都无法满足上述MAN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在拥塞情况下维持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转发量、保证节点间的平衡、迅速从节点或传输媒体故障中恢复、即可插可用等IP传输和业务传递发展需要因此,并不适用于新一代的MAN   为了解决上述MAN存在的问题,在城域范围内构建新的环形拓扑结构,通过传输类似以太网结构的分组来提供各种增强型业务,在不降低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加经济的MAN解决方案2000年11月,IEEE802.17工作组正式成立,目标是开发一个PRP(Resilient Packet Rings)标准,优化在MAN拓扑环上数据包的传输。

      该技术结合了以太网的实用性和光设备的强大功能,利用空分复用、统计复用和保护环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使得协议开销最小,实现了节点对网络资源的公平利用同时,还支持业务分级(SLA)以及即插即用等特性该技术打破了LAN与WAN的接入瓶颈,将MAN转变为快速、简单、可靠、能及时提供丰富增值业务的带宽网络,为运营商、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MAN的城域接入网解决方案,并预计到2003年制定出最终协议标准而目前由于国际上还未形成统一标准,还有许多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综合参考了各种提案中较为一致的意见,同时也阐述了笔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看法 编辑本段RPR关键技术  SONET采用了固定时隙分配技术来执行带宽分配和服务保护,以太网则依赖于以太网网桥或IP路由器来实现带宽分配管理和服务保证这样,当使用SONET时,网络使用效率不高当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网络的服务质量又得不到保证考虑到带宽市场的潜力、兼容性、技术特点、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5个标准,RPR采用了以缓存器插入环(BIR)为基础的优化的MAC协议来弥补这些缺陷,提供下一代接入网所要求的恢复能力、有保证的服务质量和可管理能力。

      1.网络结构与协议分层  网络拓扑基于两个反方向传输的环,相邻节点通过一对光纤连接节点间使用光纤连接并可采用WDM进行扩容节点具有以太网接口,可直接与路由器相联RPR的内环和外环都作为工作信道来传送简化的SDH,或者以太网帧格式和RPR协议封装的数据帧和控制帧从网络结构可以看出,RPR支持多播传输和点到点的连接,因此更利于数据业务的传送此外,当发现节点网元或光纤传输失效时,RPR执行快速自动保护倒换机制,数据会在50ms内转换到无故障通路,这样就提高了网络的健壮性   从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OSI)出发,在总结多种协议 参考模型的基础上,给出普遍认同的RPR协议参考模型可以看出RPR网络必须要完成的功能包括:支持多种物理层(PHY)技术,介质访问控制(MAC)客户层处理,MAC与MAC控制技术,运行、管理、维护、与操作(OAM&P),兼容性能考虑等其中,PHY可采用Ethernet,SDH或WDM,因此对上层也是透明的而MAC与MAC控制技术是RPR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标准化组织研究的重点前者主要内容是数据传输操作控制,而后者主要包括流量控制、业务等级支持(SLA)、拓扑自动识别、保护倒换等功能。

      2.基本MAC协议  RPR的基本MAC结构是一个BIR,在任何一个节点都存在3个缓存,即发送缓存、接收缓存和转发缓存如果目的地不是本地,则通过转发缓存发出而本节点的报文则通过发送缓存发送数据   RPR支持空分复用技术,即传输的数据报文在目的节点而不是在源节点被取出节点11到节点2,以节点3到节点6的报文传送是完全不影响的这样,网络不但能为传送的报文提供最短的传输路径,且仅占用户源和目的站之间的线路,环路上的其他部分可同时供其他站点使用,因此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 3.流量控制  由于RPR网络资源是基于共享的,同时目的地取出报文的方式又使得环上有超过一个节点同时传送信息,这就引发了流量控制的问题如果不进行节点接入控制,每个节点随意访问将会出现网络拥塞,增加端到端的时延和丢帧率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完全的“饥饿”状态,即节点的带宽完全被上游的流量所占用,而本节点流量无法接入图4中,如果节点11流往节点8和节点8流往节点10存在的流量都比较大,节点9可以传送数据的机会就比较少如果节点9总是被上游的流量所“覆盖”,它就会完全“饥饿”这种情况下,就提出了所谓“公平性”性能问题,即MA应该对环上所有节点支持上层客户“公平地”接入下层介质。

        任何一种公平性的具体的实现都是通过一些接入算法和一些控制信息协调实现的(如Cisco公司提出的SRP-fa等)具体算法的选择是RPR标准化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 4.SLA支持和带宽管理  为了适应MAN客户种类繁多、交换粒度差异大的特点,除流量控制外,RPR还必须有一套灵活的动态带宽管理和多等级承载业务SLA保证机制,以满足不同业务对传输延时、抖动、、差错率的不同要求   虽然已提交的RPR提案中对业务等级的定义与细节描述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用于业务速率恒定的情况固定带宽业务,用于有承诺带宽并且允许一定突发数据的可变带宽业务,与传统IP中的业务等级类似的尽力而为的业务数据流在进入环路时首先被分类、调度,然后根据不同的优先级标识,被放入不同的缓存区RPR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是采用带宽预留的方式来保证其传送,而对后两种则采用了动态的带宽分配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同时实现了对数据突发业务的语音等其他业务的有效支持 5.拓扑自动识别  在RPR环结构中,每个节点均有上下两个相邻节点,网络结构相当简单正常状态下,节点间没有任何关于拓扑信息的更新而当环初始化、新节点加入环中或需环路保护倒换时,RPR进入自动拓扑识别模式。

      触发器触发节点向环上的所有的节点发送第二层消息,节点可根据此消息判断有哪些节点处于环形拓扑结构中,在环的两个方向上达到其它节点需要几跳以及环上每段光纤的状态这样,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每个节点都详细地掌握着网络的拓扑图和每条链路的状态   基于此,网络不但实现了即插即用的特点,同时当网络发生故障时,故障点的两侧节点向其他节点广播故障消息,然后每个节点得知每个节点和每条链路的现状,这样节点可根据业务服务等级的要求进行基于源路由的业务倒换 6.保护倒换机制  如上所述,RPR是通过正反传输方向两个光环进行组网的,这种组网方式使得RPR具有很强的健壮性当一光环切断或某一网元失效时,RPR可通过第二层的保护机制自动为数据包切换到另一环路上,即使两个环路都失效,网络仍能工作   保护倒换机制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