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docx
12页加强“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他们位高权重,拥有实际上的人事权、经营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和职务、薪资调动权,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腐蚀的主要目标;他们接触面宽、关系广、应酬多,容易被人情世故所左右;他们受到直接监督相对较少,有的本身也不乐意接受监督,发生问题的概率比较大他们一旦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深入分析对“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难的问题,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规范其从政行为,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难的突出问题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人际关系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调整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对有些单位、部门和地区党政“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尽管近年来,江苏各地坚持以体系建设为统揽,加强权力监控,加大惩治和预防力度,但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一是自律意识不强,不愿接受监督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一把手”存在着不愿被监督的现象主要源于有的对自己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过去没有错,将来也不会犯错,用不着别人监督;有的认为监督自己就是对自己挑毛病、找茬子,有损自己的权威,于是放纵自我,不愿接受监督;有的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认为不受监督乃天经地义,自视高人一等,抵制监督;甚至有个别的“一把手”个人私欲膨胀,把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当成私有财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私情不讲党性,工作中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想方设法拒绝或逃避监督。
二是监督体制不顺,监督先天乏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并以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为主,特别是监督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么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要么由同级党委或行政机关任命,这在客观上决定了监督者缺乏执纪的自主性、独立性,对“一把手”的监督也会停留在“华而不实”的状态尤其是派驻在各部门的纪检组,因人、财、物权受制于监督客体,不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所谓的监督往往停留于“纸上谈兵”至于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等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其监督对象又大都交叉分布在各有关单位内,具体运行时监督合力很难形成,这必然会严重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弱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效能三是内部监督乏力,下级监督薄弱目前,自上而下的监督相对较为有力,但自下而上的监督或是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则相对薄弱由于“一把手”大权在握,委员很难起到监督作用有的成员内心也反对“一把手”违法乱纪,但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求洁身自好,不愿去冒监督“一把手”的风险;有的认为自己是“一把手”提拔的应感恩,或者以后的个人升迁还需仰仗“一把手”,就不想监督;有的明知“一把手”作出的决策是违背党的方针政策,但这个决策对自己或亲友或熟人有好处,也就不愿对“一把手”监督,而是顺水推舟;有的过多考虑自己的政治前途、地位,更怕被打击报复,不敢得罪“一把手”,等等,致使对“一把手”用权行为本应严格监督的,反而成了监督的“盲区”。
四是存在神秘行政,群众监督不到由于当前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还不是很高,监督信息不够畅通,社会实施有效监督的难度较大加之,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运行往往是在特殊的环境里利用特殊的方式来完成,如各种形式的会议、上下左右打招呼、个别几个人的口头交代、指示等当“一把手”为了某种私利,其权力运行由光明转入黑暗,不公开真实信息,不搞评估论证,不搞专家咨询,不征求群众意见,在这种神秘行政情况下,监督渠道就会被堵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四权”皆空,就无法实施有效监督二、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难的原因分析“一把手”的权力一旦失去制约和监督,就很容易发生权权、权钱、权色交易分析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之一:“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党政“一把手”常常由一人担任,有的“一把手”甚至身兼数职,许多重大事项,“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致使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无论一个地方,还是一个部门,“一把手”都处在权力的中心位置,掌管着人财物的决策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一把手”愈独断专行,敢于监督他的人就愈少,投其所好的人就愈多。
即使“一把手”比较民主,有接受监督的度量,但由于一些人有求于他或想利用他谋求政治进步,或是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就会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原因之二:权力滥施时暗箱操作有些“一把手”不是把人民赋予他相应的权力,看作是党和人民的信任,而是把职务和权力视作自己的资本,作为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只是将制度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一些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用、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上,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抛在一边,不商量,不讨论,决策往往处于封闭状况,个人说了算,或是搞假民主,走走程序,走走过场,对不同意见置之不理,实施形式上的民主、实质上的独断,或者不讲程序,一杆子插到底,集决策和执行于一身,事前不打招呼,事后也不向班子其他成员通气,内情不透明,或者知悉的人极少,或是以需保密为由,应该公开的事情也不公开,使他人无法监督原因之三:监督主体的地位没有独立监督客体领导监督主体、监督主体依附于监督客体的事实,决定了监督机关很难能自主、独立地履行对同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职能即使在对下级党委、政府及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过程中,如发现被监督单位及个人的违纪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敏感问题时,要不要向上级反映,反映到什么程度,也要事先向同级党委或政府请示汇报征得同意后,才能履行监督机关自身职能,一旦同级党委、政府有异议,或者不同意,监督机关也只有无能为力。
原因之四:内部监督的环境欠佳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党内最主要、最有效的一种监督,因为班子成员朝夕相处,同堂议事,知根知底,监督起来既有针对性,又有说服力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秩序化,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作用越来越强,有的班子成员的政治激情逐渐消退,政治责任心下降,不愿在原则问题上较真,明哲保身,视人情高于原则,为人情牺牲原则的情况越来越多,以至于习以为常,因而在领导班子内部,面对“一把手”的违法乱纪行为,思想顾虑重重还有,虽然党委(党组)班子名义上是集体领导,但同时又强调个人的作用,上级对下级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一把手”身上,许多工作都明确要求“一把手”挂帅,造成对“班长”作用过分强调,挤压了班子成员的监督空间,很难形成监督氛围,致使谁强调监督,就会被其他人视为争权夺利,就会失去信任,受到孤立三、对“一把手”权力有效监督的几点对策近年来,江苏各地重视从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入手,积极改革创新监督制度和监督方式,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解决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实际,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解决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加强学习提高,强化自我监督意识。
一把手”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内容上要构建“三个框架”:一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框架;二是以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党纪条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性框架;三是以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生活情趣等人文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辅助性框架通过学习来不断牢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要认清自我监督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没有抵制被腐蚀拉拢的先天禀赋,如果丧失警觉,放松思想改造,规避监督,发生变化变质的可能性就严重存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不容忍度已史无前例,在当今计算机联结,或可谓人脑串联的互联网时代,腐败行为无所遁形;腐败分子露出一个,必然完蛋一个,不会有其他结局的悬念要摒弃四种心理:一是攀比心理自以为素质、智商、地位比商人高,而人家富自己却“清贫”,心理不平衡二是从众心理以为别人或许也在收礼,这是一种人情往来的常态,没必要计较三是弥补心理觉得自己为官辛苦,到头来仍两手空空不划算,因此能捞则捞四是侥幸心理以为收礼是“一对一”活动,比较隐蔽不会有人知晓从而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警钟长鸣,自觉接受监督。
二)理顺监督体制,增强监督主体权威纪检监察组织应实行分级直管的垂直领导体制,直接对上级和同级党代会负责,割断与同级党委政府的利益纽带,变同级监督为独立监督,解决“不敢监督,无法监督,不愿监督”同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也避免上级纪检监察组织因“鞭长莫及”而造成对下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乏力的问题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应割断与部门单位的供给关系、利益关系和工作关系,强化监督职责,建立职责明晰而又统一协调的监督关系,形成对部门单位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合力在乡镇,要在落实党代表监督制的同时,着眼区域便利,整合各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力量,建立协调机制,采取交叉监督、交叉检查、联合办信办案等方式,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这样有利于监督主体排除各种权力的干扰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三)实行科学分权,促使权力相互制衡一把手”权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在承担重大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打破这一状况,江苏各地注重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适度分解,取得了较好效果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结构,比如就人事、财务和重点工程重要项目交副职直接分管,由“一把手”担任监督组长,推行“副职分管、主官监督、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工作决策机制,有利于降低“一把手”犯错误的概率,有利于调动副职的积极性。
要清晰界定权限和职责,对哪些是集体权限,哪些是“一把手”个人权限,哪些是下一级单位的权限,哪些是班子其他成员的权限,都应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便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有效防止“一把手”变集中为集权,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在重大决策的表决方式上,要不怕麻烦,不怕烦琐,坚持票决制,真正由单一的“一把手”拍板,变为“一把手”拍板与班子成员一人一票投票表决相结合,减少决策风险,防止决策失误要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有限责任政府出发,在严格落实好部门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多部门审批“集中办理”和网上审批等制度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从根本上削弱“一把手”行政审批决策权;公共资源、公共资产交易要严格依托统一市场交易平台,真正市场化运作诸如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重大项目,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官商勾结、沆瀣一气,缩减“一把手”行政权力的决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市场交易监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市场交易廉洁规范有序四)抓住监督重点,防止权力滥用变质在对象上:突出年长资深的他们容易自恃资格老,惟我独尊,固执己见,搞特殊化;容易自恃阅历深,经历经验丰富,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筹,自以为是;容易自恃根基深、情况熟、关系好,出了问题好解决,放纵自己。
突出“讳疾忌医”的他们自身存在不少问题而又不愿意改正,有的认识偏激,心胸狭隘,自高自大,老虎屁股摸不得;有的对别人严,对自己宽,容不得人,容不得事,更容不得委屈,听不进不同意见;有的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拒绝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为所欲为在内容上:突出用人权用人上的腐败是政治上最大的腐败,能否选准人、用好人,各级“一把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健全并落实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违规失责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重点看其是否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群众公认,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