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问题导入式+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案例.docx
6页高中物理“问题导入式+小组互助合作”教学模式案例 刘丽娜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流模式当今比较先进的物理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物理模型;“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物理模型去解决新的物理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物理模型认识我们提出“问题导入式”+“小组互助合作”这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是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土壤,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的有效产生和发现往往认为是高质量教学的逻辑生长点并且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优良环境,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去体验物理、理解物理、认识物理、学习物理、运用物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和物理问题能力、物理探索意识和物理探索能力、物理交流意识和物理交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互助合作”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以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来进行探讨任何理论都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本文以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第二章里面的主题为“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进行分析一、“导”教师导入新课1.问题导入(1)一般的受力分析顺序?(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2.小组讨论结果(1)一般顺序为重力、弹力、摩擦力、 外力等;(2)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F合外= F向);(3)F向= mv2/r=mω2r=m(2π/T)2r=m(2πf)2r=ma二、“思”学生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已知:水平面光滑,绳长为L,球的质量为m,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求:绳子的拉力?思考的结果:由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F向 = mω2rF=F向 = mω2L三、“议”学生分组讨论模型1:圆台转动类例1、如图,半径为r的圆筒绕竖直中心轴转动,小橡皮块紧贴在圆筒内壁上,它与圆筒的摩擦因数为μ,现要使小橡皮不落下,则圆筒的角速度至少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小橡皮受力分析如图。
小橡皮恰不下落时,有:Ff=mg其中:Ff=μFN而由向心力公式: FN=mω2r解以上各式得:模型2:圆锥摆例2.小球做圆锥摆时细绳长L,与竖直方向成θ角,求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解析:小球的向心力由T和G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由牛顿第二定律:通過这些问题的讨论可以总结出:匀速圆周运动的一般解题步骤1.四确定:确定研究对象、确定轨道平面、确定圆心位置、确定向心力的方向2.受力分析3.分析向心力的来源4.选定向心力方向列方程求解四、“检”课堂检测练习:一个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锥母线与轴线夹角为θ,小球到锥面顶点的高为h,(1)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少?(2)对圆锥面的压力为多大?(3)小球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各为多少?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