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数民族地区合格劳动力现状与出路建筑工程管理论文.doc
3页少数民族地区合格劳动力现状与出路_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生产力到底由哪些因素构成?这是生产力经济学研究过程中争论最多的问题直到今天,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主要的不同观点有:一是于光远、艾思奇等主张的“二因素”论,他们认为生产力只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劳动手段),而不包括劳动对象二是李平心、孙冶方、王学文、骆耕漠等主张的“三要素”说,他们认为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此外,还有“多因素”说和系统说不管“二因素”论还是“三要素”说,抑或是“多因素”说和系统说,劳动者这个因素是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没有人,就没有生产力 作为生产力经济学范畴的劳动者,是指在生产领域内发挥劳动功能的人,表现为体力与智力之总和的劳动承担者,是生产力诸要素的主体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原始起点利用生产力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笔者把合格劳动力这个概念定义为:能够科学运用生产工具,适应于劳动对象的各个层次的劳动者合格劳动力区别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劳动生产力 中国西部是一个土地广袤、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区域西部地区12省市区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总人口2.85亿人,占全国的23%。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7%,而国内生产总值却仅占全国的14.7%东西部差距之所以这样悬殊,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生产力经济学的劳动力这个角度阐述,特别是合格劳动力 一、少数民族地区合格劳动力现状 (一)合格劳动力存量低,且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虽然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其中真正的合格劳动力数量偏低劳动力呈现出“一头重”的失衡结构 (二)合格劳动力呈典型的二元结构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属于不发达经济,其经济结构是典型的二元格局,一元是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传统经济部门,一元主要是由外力促使的比较先进、生产效率稍高的现代工业经济这两种产业部门长期隔绝,缺乏互动与这种二元经济结构相联系的就是合格劳动力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较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一方面是大量传统落后的技术工艺;一方面是数量众多的科技人才,一方面是大量较低文化素质的生产经营者 (三)合格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分工程度低从劳动力的产业配置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多数民族地区在60%以上,其次是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的是第二产业。
从城乡配置来看农业合格劳动力中的乡村劳动力占绝对比重,农业合格劳动力在绝大多数地区占农村总就业的80%以上由于合格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分工程度低,这样造成合格劳动力的畸形发展体力型劳动力占绝对比重,而文化型、科技型的劳动力欠缺严重 (四)西部民族地区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西部合格劳动力不断流出合格劳动力流失一直是困扰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留不住合格劳动力,形成了“合格劳动力少—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两难问题 二、少数民族地区合格劳动力的出路 合格劳动力的出路,是指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产业特点和劳动者自身的素质等决定适合的就业方向、途径和就业岗位其目的在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使人尽其才,减少失业和合格劳动力的流失 (一)增强合格劳动力开发意识,重视劳动力开发规划的制定作为生产力经济学范畴的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的主体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原始起点没有人,就没有生产力合格劳动力是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没有合格劳动力,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二)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事业,提升合格劳动力的整体结构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各方面差距大,知识差距尤其大。
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获取并利用知识的成功因此,西部民族地区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的专门教育,把纯体力型劳动力培养成文化型、科技型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高层次的合格劳动力,将“合格劳动力少—群体工作能力差—收入低—持续贫网”这个恶性循环彻底改变 (三)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信息交流,改变信息不对称各地劳动部门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公布各地劳动力需求变化情况,以引导合格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充分就业为解决合格劳动力的出路保驾护航 (四)推动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地流动就西部民族地区合格劳动力的流动方向来看,可以分为城乡流动和区域流动区域间的流动就是由西部内地向东部沿海地区、由贫困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这样做有利于推进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工作,加快脱贫步伐,有利于通过东西部经济互动,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合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方面有利于将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资金等引回来,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本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有益的几年前的“孔雀东南飞”到现在的回乡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三、结语 没有人,就没有生产力合格劳动力是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没有合格劳动力,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合格劳动力虽然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的合格劳动力现状不容乐观,但只要西部民族地区端正态度,采取合理的政策扶持,提高合格劳动力的存量,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结构,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影响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薛永应,徐则林.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2]庄万禄.民族经济学.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3]滕晓慧,姜言文.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4]应柏君.中国西部劳动力素质的现状与评估.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