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体会.pdf
2页J T C M .J u n e2 0 0 6 ,V 0 1 .4 7 ,S u p p l e m e n t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体会王天生《灸经图》出土于1 9 0 0 年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它包括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s t e i n 6 1 6 8 、s t e i n 6 2 6 2 和收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的《新集备急灸经》( P .2 6 7 5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灸法专著它封藏于洞中一千多年,历代医籍不见收载其内容上也与其它针灸医籍有不少相异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一部珍贵文献研究它的临床实用价值,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意义1临床特点1 .1 取穴少而精:《灸经图》图8 原文:“哇鼻皱眼,当灸发际,灸耳上关,灸口吻,灸颊车髓孔,灸手阳明,灸五处,效三壮后,日复三壮后日舒手以粉著掌上吹之,粉去上善不去至更灸三壮,以粉为验”全图为正人形图、全图完整部分模糊,前臂穴点缺字不清,耳上关穴标引不明,笔者将原图作了临摹修改《灸经图》选取头针( 发际) 、局部( 耳上关、口勿、颊车髓孔) 、远端循经取穴( 手阳明) ,组成了一个治疗面瘫配伍合理、严谨、少而精的穴组。
目前临床上治面瘫每次少则取七八穴,多则取十几个穴,《灸经图》仅取5 个穴,它提倡取穴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杂,取穴少而精,尤如握紧拳头击打敌人,有力而便捷,多而杂的取穴,尤如张开十指击打敌人,无力而易自伤少则明,多则惑”1 .2 选穴科学合理方便方全:《灸经图》所选穴位没有大的血管神经分布距离眼睛、耳道、鼻腔较远,凡是耳前后,眼周围,鼻周围的穴位均不选用施治时不会对重要五官造成伤害穴位又是位于人体最暴露的部位,施治非常方便,施治采用元疤痕的温和艾灸法,可以连续施治具有无创伤、无交叉感、无痛苦、无后遗症、方便安全、配置科学合理的特点1 .3治疗宜早不宜迟:一般认为,针灸时机应于发病后7 ~2 0 天为宜有部分医家认为,面瘫的治疗应在急性期开始针灸治疗,而且越早越好《灸经图》在治疗面瘫时也是采取了后法当”可作“应当”讲,可作“当时”讲,当发现有口眼歪斜的临床症状时或发现有面瘫的预兆时,应当在当日当时即刻治疗这里的宜早治疗不是指宜早针刺,而是指宜早灸治1 .4治疗宜轻不宜重:如果面瘫时用轻微艾灸给予一个较弱的良性刺激,就会使神经产生兴奋,改善神经冲动传递,促使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使炎症水肿消退,使阴阳调和,邪去正安,达到阴平阳秘,从而使面瘫尽快痊愈。
另外头面为人之首,元神之府,诸阳之会,皮肉浅薄,重刺激则伤神损皮肉,所以宜轻灸面瘫发生时病变部位较表浅,治疗时也宜轻灸1 .5 治疗宜专不宜杂:现代临床中,遇见面瘫患者,治疗时往往中药、西药、激素同时用,针刺、艾灸、拔火罐、穴位注射、梅花针、按摩、理疗几乎同时上,结果往往是欲速不达艾灸既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激素的使用引发许多并发症,禁忌症较多,也无针刺所引起的创伤疼痛所以比较而言,艾灸有百利而无一害,艾灸具有其它疗法不具备的优势,用艾灸治疗面瘫是最稳妥、最有效、最安全、最简便的方法是作为首选并一直可持续整个疗程的方法1 .6 艾灸可治各种面瘫:《灸经图》对于面瘫,不论何种原因、何种类型,都应当和可以灸治对于临床中灸治不愈的顽固面瘫也可用后法,并可配合针药治疗,针刺选穴也按《灸经图》治疗面瘫所选5 穴为主,宜浅刺轻刺,所用药物对症辨证施治既可1 .7 独特的面瘫检验方法:《灸经图》灸治面瘫检验灸疗效果的方法是“后日舒手,以粉着掌上吹之,粉去上,善,不去,更灸三壮以粉为验在灸治第3 天,将粉放置于掌心,令患者鼓腮吹粉,若吹去掌心上之粉,说明面肌功能有所恢复,灸治已取得较好效果如不能吹去粉,则说明面肌功能未愈,则需要灸三壮,直至完全痊愈。
以吹粉去否以及吹粉,据粉之存留多少来判断面瘫病变程度,治疗效果,恢复程度的方法,这在中医学史上是最早、早简便、最有效、最独特的检测诊断方法所以《灸经图》仅从口的吹气功能就能判断其它部位的功能康复情况,可以执简驭繁的进行诊断检测2 艾灸方法及效果2 .1艾灸方法:《灸经图》治疗面瘫采用艾柱在穴位上点烯,利用艾火和药力的回吸之力透达穴位以治疗疾病施灸每燃烧一艾柱称为一壮艾柱有大中小之分是将艾绒制成如莲子、枣核、黄豆、麦粒、雀粪等不同大小圆锥状艾柱目前艾条灸疗因其操作简单,热力持久平稳深人、手法灵活、幅射面大、覆盖经穴多,又较安全,既可医者操作,又可患者自灸,现以成为一种灸疗的主要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施灸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尽量避免垂直上下施灸,以防止艾条残灰跌落皮肤造成烫伤和艾烟直接熏烤皮肤最好与皮中医杂志2 0 0 6 年6 月第4 7 卷增刊肤呈斜垂直面施灸比较安全约距皮肤2 ~3 c m 左右,徐徐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感为宜,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为防太近引起烫伤,医者可将另一只手的中食指分张,置于施灸穴位的两侧,这样就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距离,以免烫伤。
距离太远则力弱效微,所以选择合适的距离是关键一般每穴可灸3 ~5 分钟灸时艾条上的残灰要每隔3 ~5 分钟轻轻蹭除以避免残灰太长掉落皮肤引起烫伤如患者自灸,可取坐位,面对镜子,一定遮挡好患侧眼睛,用上法即可自行灸疗艾灸也有补泻之分,《甲乙经》云:“用灸补者,无吹其火,须自灭也用灸泻法,疾吹其火说明施灸时温和平缓为补,火烧灼急为泻,临床上应酌情掌握一般患者每治疗5 天,休息2 天;重症患者可治疗6 天休息1天;顽固面瘫患者可坚持每日灸1 次,每次灸2 0 ~3 0分钟,轻症灸时间短,重症灸时间可稍长2 .2临床效果观察:按照《灸经图》确定的面瘫功能恢复标准进行评定,分级标准为,痊愈:鼓腮吹气,气从口正中出,口两侧对称,能将掌中粉全部吹去;显效:鼓腮吹气,基本上气从口正中出,两侧基本对称,能将掌中粉大部吹去;有效:鼓腮吹气,气从患侧漏出,较治疗前能将更多的粉吹去;无效:鼓腮漏气,不能吹掉掌中粉,治疗前后无变化经1 ~4 0 天治疗,本组3 6 例中,痊愈3 0 例,占8 3 .3 %;显效3 例,占8 .3 %;有效2 例,占5 .6 %;无效1 例,占2 .8 %;总有效率9 7 .2 %;5 ~1 5天痊愈显效2 9 例,占8 0 .6 %。
其中有效2 例在继续灸疗时配合针药治疗,分别在7 0 天和9 6 天达到显效1例无效病例在继续灸疗并配合针药半年后达到有效临床观察显示,面瘫症状轻、病程短、治疗及时、灸疗后见效快者疗效就好,反之则效果差 3 体会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口眼歪斜”范畴中医是实践医学,《灸经图》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灸法专著,它融有秦汉隋唐时代灸法的宝贵经验和独具的特色,它是古人数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笔者虽然因条件限制,观察治疗的初发患者较少,但在力所能及的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它的临床价值文虽不足称发“敦煌莫高窟”千古之秘,也还不能断言《灸经图》治疗面瘫的方法就是世人期盼的金标准,但它所具有的简便验廉的纯自然疗法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疗法则必将对今人有所启示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人民医院( 7 3 0 0 7 0 )闭经治验2 例林惠珠闭经多因肝肾不足所致,但常伴有气滞血瘀,或肝郁气滞或气血虚弱等笔者多年来治疗闭经2 4 例,疗效满意,现举2 例介绍如下1 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蔡某,女,1 7 岁,学生,1 9 9 7 年5 月3 1 日初诊,患者6 年前初潮,月经不规则,服中药后,数月淋漓不尽,后转诊某中医妇科调理,症状好转,但此后闭经。
五六年来,注射黄体酮方有月经曾作B 超,子宫发育较幼稚今来求诊,患者发育一般,营养中等,气色一般,舌淡,脉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治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方用:巴戟天1 0 9 ,沙苑子1 0 9 ,熟地黄】5 9 ,杜仲1 5 9 ,党参3 0 9 ,菟丝子1 0 9 ,白术1 0 9 ,茯苓1 0 9 ,酒白芍1 5 9 ,鸡血藤1 5 9 ( 另烊) ,阿胶1 0 9 ,当归1 0 9 ,香附1 0 9 ,甘草3 9 药后2 天月经来潮,嘱其往前经后各3 剂,每月随症加减,1 年后痊愈,随访1 年未复发2 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庄某,女,2 5 岁,学生,2 0 0 5 年2 月4 日初诊患者1 2 年前初潮,月经不规则,8 年前开始闭经,8 年来曾多方求治,效果不佳,须注射黄体酮方来月经曾作性激素检测:P R I 3 4 .2 u g /I P r 0 9 2 .8 n g /m l ,F S H 5 .3 I U /L ,L H 5 .3 I U /i T O .2 5 n g /d l ,E 2 1 0 2 p g /m l B 超:双侧卵巢大小正常,附件未见异常患者发育一般,多毛,颜面皮肤较粗糙,常胸闷,舌红,脉弦。
证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治宜滋补肝肾,理气活血方用:女贞子1 0 9 ,杜仲1 5 9 ,菟丝子1 0 9 ,巴戟天1 0 9 ,沙苑子1 0 9 ,红花1 0 9 ,香附1 5 9 ,青皮1 5 9 ,郁金1 0 9 ,赤芍1 0 9 ,当归1 0 9 ,益母草1 0 9 ,甘草3 9 药后7 天月经来潮,嘱其经前经后各3 剂,每月随症加减,4 个月后颜面皮肤转细腻8 个月后未药月经来潮,随访3 个月,至今未复发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妇幼保健院( 3 6 2 0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