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三最后一次模拟(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8页2015年高考语文最后一模(全国新课标Ⅰ卷)第Ⅰ卷 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个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就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显然,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菊是可吃的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记,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时日,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
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晋人嵇含的《菊花铭》,认为服菊即可成仙:“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诜诜仙神,徒餐落英傅玄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同样的观念:“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陈人阴铿《赋咏得神仙诗》“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更具逍遥气象除了养生成仙,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钟繇之子钟会的观点最具代表,他认为菊有五美:“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君子德”和“象劲直”,使其具有了高蹈的道德价值此外,所谓“黄华高悬”“纯黄不杂”“冒霜吐颖”,同样大有审美意味。
时人诗文中,同样盛称菊花之美曹植眼中的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钟会的《菊花赋》,大写菊花之美:“延蔓蓊郁,缘阪被岗,缥干绿叶,青柯红芒,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曜垂光词采华丽摘编自李建修《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因为陶渊明,菊具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B. 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比如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C. 菊有食用及药用价值,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浸润了菊花的甘谷水而痊愈D. 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钟会认为菊有五美,既有审美意味,又具有高蹈的道德价值2.下列对文中所引用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中的这两句证明菊花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食用B. 魏文帝曹丕在给钟繇的信中说:“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锺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C. “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傅玄认为服用菊花可以成仙,在这一点上他与嵇含的看法完全相同。
D. “荣曜秋菊因为菊花有超乎凡俗的美,曹植才把洛神比作秋天盛开的菊花,容颜鲜明,光彩照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梅、兰、竹、菊等植物,因为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便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B. 陶渊明采菊,不只是喜欢菊花的美丽,还因为他注重养生,想通过服菊延长寿命,让自己具有仙气与逍遥气象C. 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所以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D. 葛洪、嵇含、傅玄、阴铿、钟会、曹植等人都关注或喜欢菊花,但他们对菊花的关注点却各有所重,不尽相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应明经举,累授乾封尉,苏良嗣甚礼之永昌元年,三迁雍州司兵,良嗣时为文昌左相,谓安石曰:“大材须大用,何为徒劳于州县也特荐于则天,拜并州刺史,又历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持重,少言笑,为政清严,所在人吏咸畏惮之长安三年,为神都留守,兼太子左庶子 时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皆恃宠用权,安石数折辱之,甚为易之等所忌尝于内殿赐宴,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安石疏奏曰:“蜀商等贱类,不合预登此筵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
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时凤阁侍郎陆元方在座,退而告人曰:“此真宰相,非吾等所及也睿宗践祚,拜太子少保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将引安石预其事,公主屡使子婿唐晙邀安石至宅,安石竟拒而不往睿宗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倾心东宫,卿何不察也?”安石对曰:“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太平于帘中窃听之,乃构飞语,欲令鞫之,赖郭元振保护获免出为蒲州刺史无几,转青州刺史 安石初在蒲州时,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托,安石拒之,皎大怒开元二年,皎弟晦为御史中丞,以安石等作相时,同受中宗遗制,宗楚客、韦温削除相王辅政之辞,安石不能正其事,令侍御史洪子舆举劾之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于是下诏,安石为沔州别驾安石既至沔州,晦又奏云:“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敕符下州征赃安石叹曰:“此只应须我死耳!”愤激而卒,年六十四选自《旧唐书·韦安石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数人于前博戏 引:招引B. 时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潜有异图 潜:暗中C. 安石不能正其事 正:正确对待D. 安石尝检校定陵造作,隐官物入己 造作:营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B. 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C. 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D. 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良嗣十分器重韦安石,认为他是栋梁之才,不该在州县这些地方官任上耗费时光,特意把韦安石推荐给武则天B. 韦安石为人刚正不阿,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兄弟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C. 太平公主打算谋反,想拉拢韦安石,但韦安石拒绝了她;又因为韦安石在睿宗那里揭发了她的阴谋,于是就构陷拘捕了韦安石D. 韦安石为政清廉严明,深受官民敬畏;在朝中任要职尽心尽力,敢作敢为;晚年因得罪小人遭贬谪陷害,最终忧愤而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因顾左右令逐出之,座者皆为失色则天以安石辞直,深慰勉之2) 子舆以事经赦令,固称不可监察御史郭震希皎等意,越次奏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 村 戴复古①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8.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分)9.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针对当时士族阶层崇尚虚无、混淆生死、不思进取的现实,明确指出“ , ”,要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时间2)杜甫《蜀相》中“ , ”两句表达了对理想的君臣际遇关系的肯定与憧憬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见赠》诗中“ , ” 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吃西瓜 冷清秋不了,真不了打个嗝,全是西瓜味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 够不着地上的工具这怎么说得出口可怎么能怪自己嘛大热天,恰又口渴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原本是拒绝的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违规就违规吧当然是喜欢的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组长给制定计分制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娘就这样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
又想起昨天那户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你总是不会拒绝你吃,你吃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你寻思,放回去谁还会吃啊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搁谁抗得住啊?自进门嘴就没让闲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难不成还要继续“为难”不成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你不自在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