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2页PPT).pptx
52页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讲授 胡勤勇讲授提要讲授提要n n一、会计的昨天一、会计的昨天一、会计的昨天一、会计的昨天-历史厚重历史厚重历史厚重历史厚重n n(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n n(二)西式会计(二)西式会计(二)西式会计(二)西式会计n n(三)建国以来的会计沿革(三)建国以来的会计沿革(三)建国以来的会计沿革(三)建国以来的会计沿革n n二、会计的今天二、会计的今天二、会计的今天二、会计的今天-风云变幻风云变幻风云变幻风云变幻n n (一)会计改革方兴未艾(一)会计改革方兴未艾(一)会计改革方兴未艾(一)会计改革方兴未艾n n (二)真实的会计战场(二)真实的会计战场(二)真实的会计战场(二)真实的会计战场n n (三)时刻不忘职业风险(三)时刻不忘职业风险(三)时刻不忘职业风险(三)时刻不忘职业风险n n三、会计的明天三、会计的明天三、会计的明天三、会计的明天-融会贯通融会贯通融会贯通融会贯通n n(一)会计与其他管理的融合(一)会计与其他管理的融合(一)会计与其他管理的融合(一)会计与其他管理的融合n n(二)会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二)会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二)会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二)会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n n(三)未来需要复合性会计人才(三)未来需要复合性会计人才(三)未来需要复合性会计人才(三)未来需要复合性会计人才一、会计的昨天一、会计的昨天-历史厚重历史厚重n n(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一)中式会计n n1 1、中国古代会计地位、中国古代会计地位n n(1 1)官方:)官方: n n “ “会计会计” ”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
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名曰会计官职,名曰“ “司会司会” ”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 “计计” ”,一年总盘算为,一年总盘算为“ “会会” ”,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两者合在一起即成“ “会计会计” ” 周礼周礼 天官记载的司会职责如下:天官记载的司会职责如下:“ “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而听其会计而听其会计” ” “司会主天下之司会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是以参互考日成、月要考月成、岁会考岁成之事大计,计官之长,是以参互考日成、月要考月成、岁会考岁成之事” ”可见其职责已经分明在司会下另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大职可见其职责已经分明在司会下另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大职能部门,其中:司书主管王朝的整个会计账簿;职内能部门,其中:司书主管王朝的整个会计账簿;职内“ “掌邦之赋入掌邦之赋入” ”,即掌管财务收入账簿;职岁,即掌管财务收入账簿;职岁“ “掌邦之赋出掌邦之赋出” ”,即掌管财物支出账簿;,即掌管财物支出账簿;职币则掌管财物结余账簿。
职币则掌管财物结余账簿n n n n 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 “编户制度编户制度” ”、“ “上计制度上计制度” ”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 ,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n n隋唐至宋代隋唐至宋代隋唐至宋代隋唐至宋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会计、审计审计和和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国库组织发展到较为完备的程度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国库、现金出纳与实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物出纳、签证单位与财物发放单位,以及审计与会计之间都有了明确的分工, ,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各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负责唐代的“ “度支部度支部” ”和宋代的和宋代的“ “总计司总计司” ”、“ “会会计司计司” ”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
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等专门组织的设置,表明了当时对会计的重视唐代建立起来的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的审计组织机构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比部,和行使财计监察的御史台及御史监察制度,以及后来宋代的后来宋代的“ “审计司审计司” ”、“ “审计院审计院” ”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设置,都反映了当时对经济监督工作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账户籍制度,以的重视唐宋时期计算各项赋税收入的计账户籍制度,以“ “量入为出量入为出” ”为原为原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则的岁入岁出预算制度,财物出纳保管制度,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呈递“ “上计上计簿簿” ”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的上计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已成为封建统治者加强经济控制的基本财计制度财计制度n n(2 2)民间:战国策有冯谖为)民间:战国策有冯谖为“ “孟尝君市议孟尝君市议” ”故事,孟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 “谁习计会谁习计会?” ”古代的古代的“ “计会计会” ”就是如今的就是如今的“ “会计会计” ”,冯谖立即站出来,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
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 “ “账房先生账房先生” ” n n2 2、中式会计理论发展、中式会计理论发展n n 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 “书契书契” ”、“ “官契官契” ”等)、账簿(当时的等)、账簿(当时的“ “籍书籍书” ”)和)和“ “三柱结算法三柱结算法” ”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周礼中讲的中讲的“ “日成日成” ”、“ “月要月要” ”和和“ “岁会岁会” ”报告)n n古代会计时期,会计的职能就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古代会计时期,会计的职能就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与计算,同时也有对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职能的记录与计算,同时也有对经济活动实施管理的职能 “司会司会” ”其职能是其职能是“ “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式,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式,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可见,“ “司会司会” ”既要管理国家和地方百物财用,又既要管理国家和地方百物财用,又要利用账册和公文等为据来考核各地方官吏的行政工作,要利用账册和公文等为据来考核各地方官吏的行政工作,并检查下属的会计工作。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曾有并检查下属的会计工作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也曾有“ “会计当而已矣会计当而已矣” ”之说,之说,“ “当当” ”中即包含把账记好、把财中即包含把账记好、把财物管好之意物管好之意 n n 战国至秦汉时期,以战国至秦汉时期,以“ “入、出入、出” ”为记账符号,以上入为记账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账法的形成,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账法的形成,以“ “入入出出= =余余” ”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账簿设置分为国中后期会计账簿设置分为“ “恒籍恒籍” ”(汇总登记的会计(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书)、“ “禾籍禾籍” ”(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 “苑苑籍籍” ”(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济的发展,采用了以“ “收、付收、付” ”为记账符号,以上收下为记账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账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账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
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n n 唐宋时期出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 ”和和“ “四柱清册四柱清册” ”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 ”是是按照按照“ “旧管旧管” ”(上期结存)、新收(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本期收入)、“ “开除开除” ”(本期支出)(本期支出)、“ “实在实在” ”(期末结存)这(期末结存)这“ “四柱四柱” ”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特定的格式,定期结算帐目的一种会计方法 “四柱清册四柱清册” ”是以是以“ “四柱四柱” ”为基本格式,以为基本格式,以“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 ”为基为基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本方法所编制的一种会计报告 “四四柱结算法柱结算法” ”的创立、运用和发展,的创立、运用和发展,“ “四柱清册四柱清册” ”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编报形式的产生、运用,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是唐宋时代在会计方法方面的重大贡献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 ”是系统反映国家是系统反映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经济和私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法, ,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它集中归结了中式会计的基本原理, ,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是中式会计方法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为中国会计从单式账法向复式帐法的为中国会计从单式账法向复式帐法的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
演变奠定了初步基础n n从世界范围讲,从世界范围讲,“ “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 ”中的中的“ “四柱平衡公式四柱平衡公式” ”(旧管(旧管(旧管(旧管+ +新收新收新收新收= =开除开除开除开除+ +实在)和实在)和实在)和实在)和“ “四柱差额平衡公式四柱差额平衡公式四柱差额平衡公式四柱差额平衡公式” ”(新收开除(新收开除(新收开除(新收开除= =实在旧管)实在旧管)实在旧管)实在旧管)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的建立、运用,比西式簿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记中的平衡结算法的出现要早得多n n在唐宋时代在唐宋时代, ,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会计分析工作也有了进展, ,如在唐朝的元和如在唐朝的元和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账、户籍的国计簿和宋朝的元佑会计录中,就有计账、户籍的分析分析, ,国家国家财政收支财政收支的对比分析的对比分析, ,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以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专门分析宋代的的专门分析宋代的太平经国之书太平经国之书和和玉海玉海,则是,则是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汇集会计史料的重要著作在这一时期, ,中国民间会计中国民间会计也得到了发展也得到了发展, ,中国早期的金融业中国早期的金融业柜坊,典当业柜坊,典当业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质库,以及为商业服务的货栈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邸店等行业也运用四柱结算法。
柱结算法 n n 明清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明清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账法: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账法:、“ “龙门账龙门账龙门账龙门账” ”它把全部经济事项划分为部经济事项划分为“ “进进” ”(各项收入)、(各项收入)、“ “缴缴” ”(各项支出)、(各项支出)、“ “存存” ”(各项资产)、(各项资产)、“ “该该” ”(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类,遵循(各项负债和资本)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