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届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21页2021届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关于蛋白质、核酸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高温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不能改变DNA分子双螺旋结构B. 原核细胞中存在蛋白质与DNA的复合物C. 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D. 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肽键、氢键等化学键的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根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A、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也可以使DNA双链解开,变为单链结构,A错误;B、原核细胞中存在DNA与DNA聚合酶等复合物,B正确;C、蛋白质、核酸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C正确;D、核酸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RNA的合成涉及到磷酸二酯键、RNA与DNA结合涉及到氢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正确,应选A。
2. 不同的细胞或细胞结构都有一定 的特殊之处,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由于细胞骨架参与,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得以维持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核孔数目减少,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C. 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因不同部位所需能量的多少变化而发生移动D. 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可能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等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3、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4、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发送详解】A、细胞骨架可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孔,没有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B错误;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真核细胞内需要能量多的局部,线粒体分布较多,可见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C正确;D、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纤维素,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所以它形成的囊泡中有蛋白质,D正确。
应选B3. 协同运输是一种物质的逆浓度跨膜运输,其依赖于另一种溶质的顺浓度,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如图为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离子电化学梯度,葡萄糖依赖该离子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酵母菌对乳糖的吸收也是如此,它依靠H+的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离子电化学梯度下 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细胞通过协同运输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 酵母菌吸收乳糖时,不消耗ATP,该过程为协助扩散C. 图中细胞吸收Na+与轮藻细胞吸收K+的跨膜方式是相同的D.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与其运输物质的种类是一一对应的【答案】A【解析】【分析】协同运输又称协同转运,是一种物质的逆浓度跨膜运输依赖于另一种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物质运输方式,不直接消耗能量,但是需要间接消耗能量,该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协同转运又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同向转运的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详解】A、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葡萄糖利用该能量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B、酵母菌对乳糖的吸收依靠H+的顺浓度梯度运输产生的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的能量,为主动运输,B错误;C、图中细胞吸收Na+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轮藻细胞吸收K+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D、协同运输时,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运输两种物质,D错误。
应选A4. 在催化化学反响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低温下保存酶是因为低温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活性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选择的反响物最好是过氧化氢C.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D. 温度适宜条件下,酶可为化学反响提供活化能而加速化学反响【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响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响的活化能详解】A、低温条件不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故酶适合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B、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能用来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C、利用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分解,C正确;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响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响提供活化能,D错误,应选C5. 细胞中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如图表示前三个过程,分别是糖酵解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柠檬酸循环,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才能进行B. 硝化细菌中的柠檬酸循环是粒体基质中进行的C. 在缺氧的情况下,柠檬酸循环的速率不会改变D. 分解丙酮酸过程可为其他反响提供能量、底物【答案】D【解析】【分析】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产生ATP和[H]的过程,即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这一过程是在细胞质中进行,不需要氧气。
柠檬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发生粒体基质中详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A错误;B、柠檬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但原核细胞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氧气浓度会影响有氧呼吸的速率,会影响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也包括柠檬酸循环,C错误;D、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6.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能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别离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C. 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2、无丝分裂的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别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某些单 倍体植株(如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粒形成的单倍体)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受精作用没有,D错误7. DNA半保存复制过程是分别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在复制起始点呈现叉子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DNA连接酶可以将脱氧核苷酸片段连接在一起,如图表示某DNA分子复制的的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RNA聚合酶B.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连接酶的参与C. 前导链和后随链延伸的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D. 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不一定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DNA半保存复制过程是分别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叉处进行DNA解旋、合成新链,所以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复制叉处进行DNA解旋、合成新链,所以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错误;B、后随链先形成DNA单链的片段,之间需要DNA连接酶相连接,B正确;C、据图可知:DNA两条链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前导链和后随链延伸的方向都是由5'端向3’端,C正确;D、DNA复制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正确8. 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但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中,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始终存在且不断地起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进化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B.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物种的遗传平衡状态C. 假设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那么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D.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自然选择总是同时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 群体中基因频率〔某一等位基因在群体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和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群体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从一代到另一代保持不变的现象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突变、选择、隔离、迁移、遗传漂变及近亲婚配详解】A、根据所学内容,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生殖隔离的生物间不能进行交配,或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种群,不是形成新物种,B错误;C、当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时,种群到达没有变异、自然选择、数量足够多、自由交配的理想状态,基因频率维持稳定,C正确;D、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对不同的变异进行选择,D正确。
应选B9. 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平衡与水、电解质的含量有关当人体对水的摄入量超过水的排出,就会导致体内水总量过多,表现为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钠浓度降低,甚至会出现水中毒现象关于水中毒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高温天气,大量出汗,假设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盐,可能会出现水中毒B. 人体中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导致的水肿,即水中毒C.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D. 在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缺乏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