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声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pdf

1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75876814
  • 上传时间:2024-08-1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07.37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初中物理声现象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单选题 1、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 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解析: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A 不符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不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2 答案:C 解析: 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 C 3、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 答案:C 解析: A.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听声辨人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 B.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听声辨人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是发声体的材料的不同,而听声辨人是指声音的特色,故 C 符合题意; D.音速是指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听声辨人无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 3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 A 错误; 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B 正确; 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 C 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 B 5、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A.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 B.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高 C.狗不能听到超声波 D.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 答案:D 解析: A.由题可知,人发声频率范围是 85~1100Hz;故 A 项错误; 4 B.由题可知,蝙蝠发声频率范围是 10000~120000Hz;可知蝙蝠发声的频率高于人的发声频率,所以人发声的音调比蝙蝠低;故 B 项错误; C.由题可知,狗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 15~50000Hz,而频率大于 20000Hz 的声称为超声波,所以狗能听到超声波;故 C 项错误; D.由题可知,大象发声频率范围是 14~24Hz;而蝙蝠听觉频率范围是 1000~120000Hz,所以大象发声频率不在蝙蝠听觉频率范围内;故 D 项正确。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够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歌唱演员“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D.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A 错误; B.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其频率小于 20 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 B 错误; C.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周围的观众都能听到他的歌声,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C 正确; D.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5 A.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A.桌面是固体,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1.3s,超声波的速度是 6 340m/s.则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102m C.汽车从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68m D.汽车的速度是 28.33m/s 答案:D 解析: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由 v=ᵆᵆ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故 A 错误;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5s=51m;故 B错误;CD、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m﹣51m=34m;这 34m 共用了:t′=△ t﹣t1+t2=1.3s﹣0.25s+0.15s=1.2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ᵆ′ᵆ′=34ᵅ1.2ᵆ=28.33m/s,故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40m/s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要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答案:D 解析: 7 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故 A 错误; 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 20000Hz,频率不在这一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因此并不是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故 C 错误;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 正确。

      故选 D 10、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波碎石 B.倒车雷达 C.B 超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 答案:A 解析: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A.利用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A 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 C.B 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 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计算题 11、聪聪和同学们乘坐汽车去郊游汽车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匀速靠近汽车鸣笛,经 3s后,聪聪听到回声v声=340m/s)求: (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了多少 m? 8 (2)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了多少 m? (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多少 m? (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少 m? (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还需多少秒汽车能开到山脚下? 答案:(1)60m;(2)1020m;(3)540m;(4)480m;(5)24s 解析: 解:(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的路程为 ᵆ车= ᵆ车ᵆ=20m/s × 3s=60m (2)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的路程为 ᵆ声= ᵆ声ᵆ=340m/s× 3s=1020m (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 ᵆ鸣笛=ᵆ车+ᵆ声2=(60m+1020m) ×12=540m (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 ᵆ聪聪= 540m-ᵆ车=540m-60m=480m (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汽车能开到山脚下需要的时间为 ᵆ车=ᵆ聪聪ᵆ车=480m20m/s= 24s 答:(1)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走了 60m; (2)从汽车鸣笛,到聪聪听到回声时,声音走了1020m; (3)汽车鸣笛处到山的距离是540m; (4)聪聪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480m; 9 (5)从聪聪听到回声时算起,汽车能开到山脚下需要的时间为 24s。

      12、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 72km/h 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行驶时发现前方有一山崖,当司机发现前方有个山崖时开始鸣笛,过了 3s 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声的传播速度为:v声=340m/s) (1)听到回声时,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 答案:(1)60m;(2)540m 解析: 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 vt=20m/s×3s=60m (2)声音通过的距离 S声音=v声音t=340m/s×3s=1020m 由题意可知,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 ᵆ =ᵆ车+ ᵆ声音2=60m + 1020m2=540m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60m (2)刚开始鸣笛时轿车与山崖的距离为 540m 13、司机驾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看到路旁指示牌标有距障碍物 0.9km 字样,便鸣笛一声,5s 后听到回声,又继续行驶 22s,司机再次鸣笛并听到回声此时声速为 340m/s)求: (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多少 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m/s? 10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多少 s? 答案:(1)100m;(2)20m/s;(3)2s 解析: 解:(1)设车前进的距离为车s,则 2×900m-s=v声×5s 带入数据解得 s=100m (2)车的速度 ᵆ车=ᵆ车ᵆ=100m5s= 20m/s (3)经过 22s 车距障碍物的距离为 s=900m-100m-20m/s×22s=360m 设听到回声时间为t1则 2×360m-vt1=v声t1 带入数据解得t1=2s 答:(1)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车前进 100m。

      (2)汽车的速度为 20m/s (3)第二次鸣笛后听到回声经过 2s 14、利用声呐探测海深时,是利用回声的原理如图所示,当探测船到达探测海面时,由船上的发声仪器发出声音,在 6s 后,接收到回声,请求出此处海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 11 答案:4500m 解析: 解:由ᵆ =ᵆᵆ可知 s=vt=1500m/s×6s=9000m 海洋深度 ℎ =ᵆ2=9000m2= 4500m 答:此处海的深度是 4500m 15、在一根长为 1000 米的铁管两端,有甲、乙两位同学,若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已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 5100m/s,求甲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答案:2.7s 解析: 甲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差 ᵮᵆ =ᵆᵆ空-ᵆᵆ铁=1000m340m/s-1000m5100m/s≈ 2.7s 答:甲同学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 2.7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