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通用).doc
10页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广东卷,解析版)一、单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C;解析:此题综合考查了常见的有机物知识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而纤维素不能,A错;葡萄糖的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其不是电解质,B错;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条件下取代,乙醇溶液条件下消去,C对;食用植物油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不生成乙醇,D错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D;解析:此题考查了电化学知识。
分析图2所示的装置,由于金属铁的活泼性强于铜,当a、b不连接时,金属铁置换溶液中的铜,铁片上析出铜,A对;a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原电池,铁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铜片上发生反应:Cu2++2e-= Cu,B对;根据上述两选项分析,溶液中的铜离子析出,铁片溶解生成亚铁离子,故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C对;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铁电极移动,D错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 ;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 ;(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VI(结构简式见右)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有机化学知识1)根据化合物I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5H8O4,其属于酯类,故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与1分子反应生成:,该物质结构中含有2个苯环和1个碳碳三键,故其1mol能加成8 molH2答案:(1)C5H8O4,+2NaOH+2CH3OH;(2)+ 2HBr+2H2O;(3),CH2=CH-COOH;(4);(5),8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I、vII和v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平衡值:x-0.1 x-0.1 0.1 0.3,根据平衡常数K=27,可列式得:0.1(0.3)3/(x-0.1)2=27,解之得x=0.11mol,可知CH4的平衡转化率=(0.1/0.11)100%=91%;(3)根据反应:CH4(g)+H2O(g) CO(g)+3H2(g) △H=+206 kJ•mol-1 ①;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 ②;将反应①-反应②得:CO2(g)+3H2O(g) === CO(g)+ 3H2(g)+2O2(g) △H=+1008kJ•mol-1。
答案:(1)vII>vIII>vI,II;(2)①略;②91%;(3)CO2(g)+3H2O(g) === CO(g)+ 3H2(g)+2O2(g) △H=+1008kJ•mol-132、(15分)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粗铝含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刚才镀铝,工艺流程如下:(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 ;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 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 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答案:(1)2Al+Fe2O3Al2O3+2Fe,4Al+3SiO22Al2O3+3Si;(2)HCl,NaCl、AlCl3;(3)2OH—+Cl2=Cl—+ClO—+H2O;(4)阳,Al+4Cl―—3e—=AlCl4―和2Al+7Cl―—6e—=Al2Cl7―;(5)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钢材与空气接触,阻止电化学腐蚀发生。
33、(17分)某同学进行实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 步骤4: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知识。
1)Ba(OH)28H2O只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少许BaCO3;(2)步骤2中滴加稀硫酸时,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有Ba2+;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检验其是否是碳酸钡,故应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步骤4: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现象为石灰水变浑浊,证明BaCO3的存在;(3)①配制250mL约0.1mol•L-1 Ba(OH)2 8 H2O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转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②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方程式:Ba(OH)2+2HCl= BaCl2+2H2O,可知取用盐酸的体积不多于50mL不少于25mL时,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在0.2 mol•L-1 -0.1 mol•L-1之间,故选0.1980;③Ba(OH)28H2O的质量分数=0.5x0.02x10—3xVx315x10 x 100%/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