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doc
6页五上第六单元 课题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2.朗读课文,读出简约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画面3.仿照课文,学习由物及人、正反举例的写法教学重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说理文的一般写法教学难点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 【先学提纲】一、课后习题我能做1.完成课后习题3读读句子,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在文中,你还能找出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吗?分别用“ ”和“ ” 画下来 2.给下列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1) (2) 二、品读感悟我能行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1.第一个事例: ;2.第二个事例: ;3.第三个事例: 。
三、课外拓展我先行1.查一查:搜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相关资料,读一读提供阅读“小贴士”2.想一想:“雨水滴不穿石头”的现象,让你联想起了哪些事例?四、学会表达我能写请你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用简洁的语言另外介绍一位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事例 学情分析1.学生对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在预习中对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也有一定的认识,有效地激发了深入阅读的兴趣2.说理不轻文,才能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本堂课的关键是引领学生深入品读语言文字,将简约的文字读成丰富的画画,这种深层阅读的感悟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加以提高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聆听水滴,默写词语。
上一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安徽广德的太极洞内观赏了一大自然奇观,那就是——(滴水穿石)你听!(播放水滴声)看着这画面,听着这声音,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些四字词语?请你在默写本上写下来2.集体校对,纠正错误滴水穿石 接连不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设计意图:用水滴声勾起学生对自然奇观的记忆,联想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巧妙渗透课文所要传递的一种精神 二、品读感悟过渡:刚才,我们通过默写回顾了作者为我们描述的自然现象板书:描述现象)今天这一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引出观点,感知启示1.为什么能形成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2.作者由此引出观点(板书:提出观点)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1)像水滴那样,到底像水滴哪样呢?把“那样”换成文中的一个词语,你会说吗?(2)让学生变换句子说话,并比较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3)指导读好反问句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解读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中培养语感,感受水滴的力量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下文解读名人的事例作铺垫。
二)学习事例,感悟精神过渡:是呀,这小小的水滴,滴穿的是石头,滴出的是精神!其实在我们人类社会里也有许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第一版块:整体感知,归纳事例1.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名人的事例?(设计意图:练习抓住要点,简要地归纳内容2.小结:对啊,因为他们都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第二版块:走近人物,读出画面1.抓关键词,感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出示学习目标一:●品读事例,渗透学法★事例一1.提示任务: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李时珍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动手圈画关键词语,简要地写写批注2.自主学习,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分享阅读成果1)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预设①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②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设计意图:扣住“二十几年”这一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再现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巧妙整合学生所找出的关键词2)情境朗读:在这二十几年中,他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不知承受了多少寂寞和艰辛,他没有放弃(女生读)在这二十几年中,他遍访名医,遭受白眼,坐冷板凳,吃闭门羹,他没有放弃(男生读)在这二十几年中,他不知亲自品尝过多少带毒的药草,面临多少次死亡的威胁,他没有放弃(齐读)小结:读了语段,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同学们,你真了不起,将简单的文字读成了丰富的画面。
2.朗读课文,读出简约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画面出示学习目标二:(3)补充《本草纲目》的相关资料,体会李时珍的成就4)小结:李时珍的成功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5)朗读中再次感受李时珍的精神设计意图:用激情描述以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从而真切地体会李时珍为写成《本草纲目》付出的艰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总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像水滴一样的精神;带着感受朗读课文,读出丰富的画面●运用学法,自学课文过渡: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二三两个事例1.提示任务:哪些词句能看出爱迪生、齐白石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水滴精神?圈画关键词语,写写批注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3.交流分享★事例二过渡:先让走出国门,走近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谁能用朗读来分享你的读书感受抓住关键词谈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的水滴精神预设:围绕“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谈读书感悟2)补充资料: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3)朗读爱迪生的事例4)小结:爱迪生迷恋电学,日日研究,月月研究,像小水滴一样锲而不舍,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事例三过渡:再让我们回到中国,了解国画大师齐白石。
1)谁来读读齐白石的故事?(2)哪个词语最能打动你?预设:抓住“始终”“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等关键词体会齐白石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3)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教师描述画面①用成语夸一夸这些作品②关注作品的落款,体会白石老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4)师生合作读好语段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爱迪生和齐白石像小水滴一样的精神3.小结提升:三个名人,虽然年代不同,国籍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却是相同的4.写法总结:本文围绕观点,选取典型材料,叙事简洁5.指导仿写:(1)从省略号里你读懂了什么?如果让你选材,你会选取哪些人的事例?(2)交流课前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3.仿照课文,学习由物及人、正反举例的写法出示学习目标三:【设计意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借助写话、口语交际的形式,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地介绍,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说理的方法6.深化观点:你们的事例也证明了作者的观点(齐读)你理解引号中的三个词语吗?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 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再听水滴,感悟启示1.这些名人都成功了,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句子,齐读)。
2.课文第四自然段多余吗?读读看这是正反说明的方法,这样说理更充分,让我们更加明白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齐读)如果让你也来举个反面的例子,你会选哪个事例?3.小小的水滴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让我再一次想起了太极洞内那滴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接连不断的水滴声,那是一曲美妙的音乐,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再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太极洞播放水滴声)【设计意图:再听水滴声,首尾呼应,是情感的内化,是主题的升华4.在学习的征程上,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当你泄气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这微不足道但是给人力量的水滴声这水滴声似乎在告诉我们—— 学生交流读书感悟后,出示一组名言,学生诵读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有志者,事竟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彩虹总在风雨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设计意图:读书要有收获,读书要重视积累,将名言与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一举两得三、课堂总结作者先由自然现象引出观点,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证明,最后总结了得到的启示作者在举例的时候,选材典型,叙事简洁我们以后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四、检测完善(一)填写表格人 物成 就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二)品读感悟是啊,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1.联系课文内容,写出语段中词语的意思语段中的“滴水穿石”本来的意思是 ,在语段中指 滴穿”的意思是 ,“顽石”指 2.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三)读书收获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你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收获吧!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写一写1.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摘录文中的原句 2.用上名言写下读书感言 即时反馈,评讲提升。
五、板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描述现象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提出观点 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