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生物学实验7 古物学实习.ppt
28页古生物学实验古生物学实验7古植物古植物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古植物的分类系统了解古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古植物的叶、茎构造特征掌握古植物的叶、茎构造特征 •掌握主要古植物化石代表掌握主要古植物化石代表•重点:重点:古植物的叶、茎构造特征古植物的叶、茎构造特征•难点:难点:叶脉类型、多次羽状复叶的辨认叶脉类型、多次羽状复叶的辨认二、方法原理二、方法原理•首先确定化石的类型(叶、茎)首先确定化石的类型(叶、茎)•分别观察化石构造特征分别观察化石构造特征•对于多次复叶,观察复叶次数的步骤:小对于多次复叶,观察复叶次数的步骤:小羽片,羽轴,羽片,末次羽片;单羽状复羽片,羽轴,羽片,末次羽片;单羽状复叶,双羽状复叶等,叶,双羽状复叶等,2次羽叶、次羽叶、3次羽叶等次羽叶等三、三、实验仪器及材料实验仪器及材料 •仪器:放大镜仪器:放大镜•材料:古植物化石标本材料:古植物化石标本蕨类植物——石松纲石松纲•二歧式分枝二歧式分枝•单叶单脉,针形单叶单脉,针形•螺旋着生螺旋着生•以石炭纪为主以石炭纪为主叶脱落后留下的印痕及排列方式为鉴定的主要特征叶脱落后留下的印痕及排列方式为鉴定的主要特征叶脱落后留下的印痕及排列方式为鉴定的主要特征叶脱落后留下的印痕及排列方式为鉴定的主要特征四、实验内容四、实验内容 石松纲石松纲—叶座叶座•鳞鳞鳞鳞木木木木叶叶叶叶的的的的基基基基部部部部膨膨膨膨大大大大,,,,脱脱脱脱落落落落后后后后留留留留在在在在茎茎茎茎表表表表面面面面上的痕迹上的痕迹上的痕迹上的痕迹•在茎上螺旋状排列在茎上螺旋状排列在茎上螺旋状排列在茎上螺旋状排列蕨类植物蕨类植物—节蕨类节蕨类•木本或草本,单轴式分枝木本或草本,单轴式分枝•明显的分为节和节间明显的分为节和节间•叶着生于节处,单叶轮生叶着生于节处,单叶轮生•以以C、、P为主为主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真蕨类真蕨类•以大型羽状复叶以大型羽状复叶为特征为特征•草、木本均有,草、木本均有,以草本为主以草本为主•以以T3为主为主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种子蕨类种子蕨类•常见的化石多为大型常见的化石多为大型羽状复叶,与真蕨类羽状复叶,与真蕨类植物的形态难以区别,植物的形态难以区别,但有种子但有种子•时代:以时代:以C、、P为主为主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苏铁类苏铁类•多为低矮木本植物,多为低矮木本植物,茎表面粗糙,常绿茎表面粗糙,常绿•部分分枝或极少分枝部分分枝或极少分枝•单羽叶,多平行脉、单羽叶,多平行脉、放射脉或单脉放射脉或单脉•时代:以时代:以J为主为主裸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松柏类松柏类•多为乔木多为乔木•叶小,针形,单脉,叶小,针形,单脉,•叶着生螺旋、对生等叶着生螺旋、对生等•时代:以中生代为主时代:以中生代为主叶的特征叶的特征 1 1、叶的、叶的类型类型•类型类型::单叶、复叶单叶、复叶•单叶单叶::叶柄上只有一枚叶片的称单叶叶柄上只有一枚叶片的称单叶•复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掌状复叶 ))叶的特征叶的特征 2 2、叶、叶————形状形状•叶的形状:叶的形状:线形、披线形、披针形、卵形、椭圆形、针形、卵形、椭圆形、心形、肾形、舌形、心形、肾形、舌形、扇形、楔形、镰刀形、扇形、楔形、镰刀形、匙形。
匙形 3 3、叶、叶————顶端、基部形态顶端、基部形态•叶的叶的顶端顶端::急尖、渐尖、钝圆、凹缺、小尖头、截形急尖、渐尖、钝圆、凹缺、小尖头、截形•叶的叶的基部基部::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圆形楔形、心形、偏斜、截形、下延、圆形4 4、叶、叶————叶脉、脉序叶脉、脉序•叶脉:叶脉:叶片上的维管组织叶片上的维管组织•脉序: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叶脉类型:叶脉类型:单脉、扇状脉、放射脉、平行脉、单脉、扇状脉、放射脉、平行脉、弧形脉、羽状脉、简单网脉、复杂网脉弧形脉、羽状脉、简单网脉、复杂网脉主要化石主要化石•石松类石松类—Lepidodendron(鳞木)(鳞木)•节蕨类节蕨类—Sphenophyllum(楔叶)(楔叶)• Calamites(芦木)(芦木)• Annularia(轮叶)(轮叶)•真蕨类真蕨类— Cladophlebis (枝脉蕨)(枝脉蕨)• ——Pecopteris((栉羊齿)栉羊齿)•种子蕨类-种子蕨类-Alethopteris(座延羊齿)(座延羊齿)•苏铁类-苏铁类-Pterpphyllum(侧羽叶)(侧羽叶)•松柏类-松柏类-Podozamites(苏铁衫)(苏铁衫)石松类石松类—Lepidodendron(鳞木鳞木):C-P•叶叶座座化化石石,,叶叶座座呈呈纵纵菱菱形形或或纺纺缍缍形形,,少少数数横横菱菱形形;;叶叶痕痕位位叶叶座座中中上上部部,,叶叶痕痕中中有有束束痕痕及及侧侧痕痕,,叶叶痕痕上上方方有有叶叶舌舌穴穴,,有有的的种种具具横横纹或中脊纹或中脊 叶叶座座多多样样,,叶叶痕痕心心形形,,其其中中央央为为维维管管束束痕痕,,两两侧侧为为气气管管痕痕。
叶叶座座上上常常有有中中脊脊和横纵纹和横纵纹 叶叶座座形形状状是是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定的重要依据 叶座叶痕束痕通气道痕叶座中脊横纹石松类石松类—Lepidodendron节蕨类节蕨类——CaCalamites(lamites(芦木芦木) )::C C2 2-P-P•茎干化石最常见的类型是髓腔充填茎干化石最常见的类型是髓腔充填泥沙所形成的髓模,其泥沙所形成的髓模,其节间节间表面也表面也有有纵向的肋和沟纵向的肋和沟芦木上下节间的芦木上下节间的纵沟、纵肋在节部相错纵沟、纵肋在节部相错,纵肋的顶,纵肋的顶端常具有端常具有节下管痕节下管痕,为通气组织为通气组织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节蕨节蕨类类—Sphenophyllum (楔叶)(楔叶) :D3-T•叶轮生叶轮生,每轮叶为,每轮叶为3的倍数,通常为的倍数,通常为6枚叶枚叶,一般成顶端宽而,一般成顶端宽而基部窄的基部窄的楔形楔形扇状脉扇状脉叶的排列形式有两种,一种六枚叶叶的排列形式有两种,一种六枚叶等大,另一种六枚叶不等大,呈三对分列于枝两侧,称为三等大,另一种六枚叶不等大,呈三对分列于枝两侧,称为三对型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我国石炭对型。
晚泥盆世至早三叠世,我国石炭—二叠纪最盛二叠纪最盛节蕨类节蕨类—— AnnulariaAnnularia(轮叶):(轮叶):C2-PC2-P•叶叶轮轮生生,,每每轮轮6-40枚枚,,辐辐射射排排列列,,几几乎乎在在一一平平面面上上,,单单脉脉,,线线形形或或倒倒披披针针形形,,长长短短几几乎乎相等相等• C2-P真蕨类真蕨类——PecopterisPecopteris(栉羊齿):(栉羊齿):C-TC-T为形态属为形态属多次羽状分裂,小多次羽状分裂,小羽片以两侧边平行,顶端钝圆羽片以两侧边平行,顶端钝圆的椭圆形的椭圆形、长舌形为主,以、长舌形为主,以整整个基部着生于羽轴两侧个基部着生于羽轴两侧,排列,排列整齐如栉状整齐如栉状羽状脉羽状脉,中脉直,中脉直达顶端,侧脉分叉或否石炭达顶端,侧脉分叉或否石炭纪至三叠纪,以石炭纪、二叠纪至三叠纪,以石炭纪、二叠纪最盛 真蕨类真蕨类真蕨类真蕨类—— Cladophlebis (枝脉蕨):(枝脉蕨):P-K1 • 蕨叶多次羽状分裂,蕨叶多次羽状分裂,小羽片小羽片形态似栉羊齿,形态似栉羊齿,但常较大且多少呈但常较大且多少呈镰刀镰刀状状,全缘或具齿,顶端,全缘或具齿,顶端尖或圆凸。
尖或圆凸羽状脉,侧羽状脉,侧脉常分叉脉常分叉 种子蕨类种子蕨类—Alethopteris(座延羊齿(座延羊齿 )) C2-P1多多次次羽羽状状复复叶叶,,小小羽羽片片全全缘缘,,基基部部全全部部着着生生于于羽羽轴轴上上且且下下延延成成耳耳状状,,并并与与相相邻邻小小羽羽片片顶顶端端相相连连,,侧侧脉脉一一般般分分叉叉,,耳状部分,耳状部分,具邻脉具邻脉叶单羽状,裂片线形、叶单羽状,裂片线形、扁针形或舌形,基部全部附着于羽轴扁针形或舌形,基部全部附着于羽轴的两侧平行脉的两侧平行脉,近基部处分叉,近基部处分叉1—3次,然后平行伸出晚次,然后平行伸出晚石炭世至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最盛石炭世至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最盛苏铁类-苏铁类-Pterophyllum(侧羽叶):(侧羽叶):C3-K1松柏类松柏类松柏类松柏类——Podozamites (苏铁杉):(苏铁杉):T3—K1 枝枝轴轴细细,,叶叶稀稀螺螺旋旋状状着着生生,,呈呈假假两两列列状状叶叶呈呈椭椭圆圆形形,,披披针针形,叶脉细密平行叶边缘,至顶端常聚缩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形,叶脉细密平行叶边缘,至顶端常聚缩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
五、实验注意事项五、实验注意事项•拿标本时要连盒子一起拿,以免标本错放!拿标本时要连盒子一起拿,以免标本错放!•化石标本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化石标本轻拿轻放,以免损坏!•每次实验课当堂交作业每次实验课当堂交作业•作业一律使用铅笔作业一律使用铅笔六、思考题六、思考题•如何判断多次羽状复叶?如何判断多次羽状复叶?•古植物的分类依据?古植物的分类依据?•古植物的叶片形态与古气候的关系如何?古植物的叶片形态与古气候的关系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