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与评价绪论教学教程课件.ppt
24页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目标:理解领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初步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基本技巧,并有运用教育测验进行教育评价,了解国内外教育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学时数:54课时•学习基础:学生应具备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集中量、差异量、相关、回归等知识•参考书目:• 1、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师大出版社• 2、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河南大学出版社• 3、王孝玲 〈教育测量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4、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 5、刘本固著〈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第三节 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一、教育测量(Educational measurement)•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现象加以描述• 法则是指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数字就是代表某一事物属性的量,数字也是作为事物的符号,有时有确定的意义数字具有一定意义时就是数值,数值具有区分性,如:1是1、2是2;具有序列性,如:1<2<3;具有等距性即有可加性.• 教育测量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二、教育测验(Educational testing)• 测验就是对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
• 行为是指被试对测题所作的反应行为样本是指一组有代表性的行为系统程序是指测验在编制、实施、评分、解释方面都依据确定的规则•测验的类型:• 标准化与非标准化测验• 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速度测验与难度测验• 客观测验与非客观测验• 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最高作为测验与典型作为测验• 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按测验的功能可分为:• 1、智力测验• 2、能力倾向测验• 3、成就测验• 4、人格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测性测验三、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教育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现象及其变化的主因素进行的价值判断 对教育评价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价值判断”,必然要涉及教育价值问题所谓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教育价值包括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2、教育评价的对象是教育现象,特别是受教育者,因而评价的重点是学生•3、教育评价的出发点是价值准则价值准则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依据•四、教育评估(Educational assessment)• 教育评估是对教育现象进行评论估计,不含有价值的意义。
但汉语中特别是口语评价与评估交替使用• 教育评价中的概念理解误区• 1、把测量当评价即以事实当判断• 2、把评比当评价即把评定优劣当作评定价值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教育测量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测量运动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专门的职业训练和职业• 2、十九世纪西方社会开始重视智力落后者和精神失常者,并对其进行诊断和训练• 3、心理学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的研究• 4、中国的科举制度传入西方,西方各国建立了现代考试制度•(二)、教育测量运动的先驱• 1、心理学史家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九十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二十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奈的十年高尔顿是英国的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首先用进化论的理论研究个体差异,对977个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家谱、生活史进行了研究1889年出版了《遗传的天才》一书,设计了多种感觉、运动强度、反映速度的测验,采用自由联想法、问卷法、等级评定法,分析个性差异• •2、卡特儿将实验心理学与测验运动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编制了五十多个测验,对美国大批儿童和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1890年他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描述了这些测验,并在该文中首创心理测验这一术语。
•3、智力测量的鼻祖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他1889年建立了第一个法国心理学实验室,创办了第一种法文心理学杂志1903年他以自己的两个女儿为被试,用填字、图片解释来测验其智力,发表了《智力的实验研究》一书1904年比奈作为法国公立学校中低能班管理委员会的委员,极力主张用测验法去辩别心理缺陷儿童1905年他与助手西蒙发表了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一文,介绍了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有30个难易不同的项目组成•(三)、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教育测量运动自本世纪初兴起,二十年代进入狂热,四十年代达到高峰,五十年代转入稳步发展时期这期间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编制了一批操作测验,以弥补语言文字量表的缺陷可用于文盲和有语言障碍的人,并进行跨文化研究• 2、编制了一批团体测验,扩大了测验的应用范围,如军队甲种、乙种测验• 3、编制了多维度标准化测量,如韦科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成人智力量表(WICS)、学前智力量表(WPPSI)• 4、编制了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量在美国于1944年成立了教育测验中心(ETS),该中心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测验编制了研究机构•5、发展了性向测验、兴趣测验、性格测验、人格测验等。
•(四)、教育测量的发展趋势• 1、统计与计算技术为教育测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新的测量理论提高了测量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3、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教育测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实验与测量的关系更加紧密,相互吸收,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二、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评价的萌动阶段• 二十世纪初,教育测量运动对教育评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中影响广泛的评价包括1910年Flexner对美国医学教育评价所进行的研究,Carttler对大学研究生院所进行的教育评价研究,1913年美国大学制定了大学认定评价体系• (二)教育评价的探索阶段• 从三十年至四十年代,美国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最著名的是“八年研究”三十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组织了一个“中学与大学关系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提出了一个实验方案挑选了7所大学和30多所中学联合实验,要求用八年的时间完成,时间为1933年到1940年,故称“八年研究”八年研究”形成了Tyler评价体系• (三)教育评价的发展时期• 50年代至60年代,标准化测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出版了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1964年出版了Krathwohl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教育评价进一步用于课程研制、课程开发。
• (四)教育评价的新生时期• 70年代至80年代,一些国家通过法律、文件形式规定了教育评价工作,使教育评价得到了蓬勃发展,教育评价的研究机构增多,国际教育评价学会的会员国逐年增多,教育评价理论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不仅注重宏观研究,而且注重各学科的专业性评价教育行政机构更加关心教育评价,并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重视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五)后现代时期 后现代教育评价兴起于80年代后期,其特征有二:一是增加了教师在评价领域中的权威,以教师评价取代专业评价,二是对某些测量原则的适切性提出了质疑,以开放性的结论和评定取代以前的评价第三节 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二、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科学管理的基本环节•三、教育测量与评价是进行教学监控、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