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基础知识.docx
7页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也许诸多人问,为什么诸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同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抱负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但是是为了阐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体现,我们学习的目的是结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辨别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这是额外规定,初学者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P-R段:重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S-T段:代表心室初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T波:反映心室晚期迅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U波:一般觉得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导致,也有人觉得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构造就会发生变化,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导致钠离子迅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3. 除极和复极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 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种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种向下的波2.电位强度 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四)心电向量的概念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似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达方向又能表达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达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五)心电图导联 1.原则导联 为最早使用的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探查电极)之间的电位差2.胸导联 属单极导联,单极导联所测的是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其中V1、V2反映右室,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V5、V6反映左心室3.加压单极肢导联 涉及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和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原则导联I、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aVL、aVF,统称为肢体导联其中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其他的肢体导联均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心电图机上的导联线一般均以固定的颜色表达:惯例是红色导线接右上肢,黄色导线接左上肢,绿(或蓝)色导线接左下肢,黑色导线接右下肢,白色导线接胸壁各点六)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六个肢导联构成六轴系统,六个胸导联构成胸导联轴导联轴的实线一侧为正、虚线一侧为负七)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关系 将立体的P、QRS、T环通过投影到额面、水平面和右侧面上,临床上用心向量图表达;此即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将额面心向量环的每一点依次再投影到各肢体导联轴上,可记录出各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横面心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影,可描记出各胸导联的心电图此即心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二、、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一)心电图记录纸横代表时间,每小格是0.04秒;竖代表电压,每小格是0.1mv (二)心率的计算心率(次/分);心率=60/心动周期,即心率相称于60/(P-P或R-R间期)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1.波的振幅(电压) 向上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量到波的顶点,向下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波的底端o,2.各波时间 从波形起始部内缘量至波形终末部的内缘3.室壁激动时间(VAT) ,从QRS波群的起点,量到R波顶点与等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如R波有切迹或有R’波,则以最后的R’波为准一般只测V,导联VAT和V5导联VAT,用以代表激动从右心室(VlVA)或左心室(V5VAT)内膜面到外膜面除极所需要的时间4.间期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量到QRS波群的起点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的终点5.ST段移位的测量 ST段抬高时,应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上缘;ST段下移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下缘。
(四)心电轴 (不懂者看诊断书,判断重要是I和III的关系,两者QRS都向上,正常;尖对尖,向右偏;嘴对嘴,向左走)运用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鉴定心电轴与否偏移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上,表白电轴不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表白电轴左偏;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表白电轴右偏;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表白电轴重度右偏,又称“假性电轴左偏” (五)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畴及其变化的意义 (重点,红体字建议完整背诵)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如下P波 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P—R间期(P—Q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段 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的电活动,一般呈零电位而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QRS波群 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线段反映初期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T波 反映晚期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所需的总时间u波 代表心室肌的激后电位P-R段和T-P段 此两段为等电位线(基线)1 P波:意义:代表两心房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涉及窦房结,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V4-V6)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导联则是负向的波(其他上下均可) 时间不不小于0.12秒;振幅不不小于0.25mv(肢体导联)(胸导联不不小于0.2mv) 变异:①逆行P波是结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则P波呈双峰状、有切迹,时间不小于0.11秒,常用于二尖瓣病变,即“二尖瓣P波”③右心房肥大则P波高尖不小于0.25mv,多见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意义:代表两心室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方向:①额面心电图avR向下,其他大多向上②横面:V1导联R<S,V3导联R=S,V5导联R>S时间:成人是0.06~0.11秒(多数在0.06-0.10s),小朋友是0.04~0.08s振幅:①右室:V1导联上R波<1.05mv、avR导联上R波<0.5mv②左室:V5导联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2.0mv Q波:V1、V2无q波,其他导联均可有Q波深度<1/4R波,时间<0.04秒 变异:(QRS波的变异)①QRS宽敞畸形者多见于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电压超过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电压超过1.05mv④如Q波>1/4R波,即不小于0.04秒者称为坏死性Q波,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意义: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尚有多种其她状况,不做过多赘述) 振幅:最高不超过1.5 mv(胸导联除外),最低不低于1/10R波 变异: (1)T波高尖>1.5 mv,①见于高血钾,血钾>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初期(大量钾离子外流所致) (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见于低血钾,血钾<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见于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意义:代表从心房开始去极化至心室开始去极化所需时间,即表达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时间:0.12~0.20秒,心率快时P-R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 (1)延长>0.20秒,见于房室 传导阻滞 (2)缩短<0.12秒,见于预激症候群 (预激综合征:1.PR间期不不小于0.12 2.QRS浮现起始部粗大 3.继发性ST-T段变化,与QRS波群方向相反) 5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去极至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时间0.32~0.44秒,于心率有关,心率快时Q-T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1)缩短,见于低血钙或洋地黄中毒2)延长,①心肥厚时可延长,与心包积液相区别②判断心梗预后,Q-T间期越长,死亡率越高③监测药物安全性,如治疗房颤时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肤酮,如Q-T>0.44秒,就应停药 6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的时间意义:它代表心室已经所有去极上下移动(看基线)正常心电图上ST段抬高,一般不能超过0.1 mv(V1~V2不超过0.3mv,V3上不超过0.5mv)下移不能超过0.05mv 变异: (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用,在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广泛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①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R波与ST段的夹角>90℃时故意义②ST段下移与R波夹角<90℃无意义,偶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 7 U波:是在T波后浮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发生机制不清,U波明显增高者见于血钾过低意义:①正常人多无此波②低钾或心肌缺血时可浮现u波位置:T波之后0.02~0.04秒振幅:0.1~0.3mv (本部分结束,明天推出异常的ECG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