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的终结读书笔记.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明***
  • 文档编号:104900958
  • 上传时间:2019-10-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5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的终结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上大学? 大学的使命学者们还争论不休呢有三种不同的建学思路一是实用主义的专业教学二是引领创新的研究型大学三是大行之道的通识教育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大学已经是这三种的混杂体 提出通识教育的纽曼给大学的定义是: 大学是传播和推广知识的场所而不是创造知识的场所这点与研究型大学的思路大相径庭美国的各所大学在发展上会有所侧重 我国大学则由原来的一都去做二又提出来做三 这本书引用了教育学界很多的研究成果很多困惑我的问题学者们已经研究很久了 在我看来大学就是用来给人贴标签的尤其是入学考试这一关如果通过成功入学就表明你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达到了某种标准进而这个标签会伴随你的一生 用人单位的实践也证明本科学历与一位员工的可用性和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当然不排除有个别例外但大概率上这绝对是正确的 难怪妈妈们要鸡血娃娃们被鸡血的确从小鸡血着鸡娃们才能一路由好小学到好中学到好大学再到所谓的成功人生 大学教育的功能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首先、专业教学功能使得这类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网上的资源取得非常方便例如财报分析领域的大拿张新民教授在网易上开有公开课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围观学习极大拉近了大众与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距离各种慕课、各种网课都或多或少冲击着大学基础教育 广播技术出现时、电视技术出现时、互联网技术出现时每一种技术出现时人们都说会极大冲击现有的教育体制但前面两次都雷声大、雨点小被现有体制消化吸收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呢? 虽然目前来看原有体制还没有受到根本性撼动但这一次的作用力一定不小已经出现了edX,coursera,可汗学院等我们听说较多的慕课课程已经有新型大学Minerva的出现这一次的撼动一定是玩真的 其次、创新研究上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些领域正在改变创新的格局例如Foldit是一个网络游戏开发出来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蛋白质构成的设计年游戏参与者集体花了三周时间解决了一个棘手的蛋白质结构难题而这个问题困扰了艾滋病病毒研究者15年之久现在网络上很多开源软件的进化都是网友们自发自愿完成的维基百科的有效运转建立在每一个使用者基础上 第三、大行之道通识教育方面人文类学科的教育——哲学、艺术等培养人之为人的学科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深度思考能力的学科同样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我数年前曾在网上学习了哈佛大学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Sandel的公正课至今仍记得灵魂深处的震撼原来哲学课还可以这样上 管理学我认为也是介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模糊地带的清华大学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也很接地气听后很有收获理论必须实践这些理论的落地就落在了我的被管理者——理工男和甜甜小朋友身上木哈哈哈哈哈 我可不可以不上大学? 这取决于你自己 要知道有实力、有能力上而选择不上;和想上不能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关键的问题是需要首先将自己武装成一个有实力有能力上的人至于去不去上就可以任由你选择了 鸡血妈是天然合理的存在只不过对所谓成功的界定和鸡血的方式方法需要考量罢了 我会不会考不上大学? 不努力就会考不上 知识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 有些勤奋是无效的不要将自己陷入无谓的虚假学习繁忙中 首先把控输入的质量有些网上的知识只是旧瓶装新酒换了个说法而已如果你想系统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该领域的权威教材然后啃下来 其次一定要有高质量的输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起来知识才能内化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学习财报一定要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去多年之后同学们不会记得栗子老师在课堂上叨叨了什么但一定会记得自己认真做过的案例 书中一些给予我触动的学者观点: 历史学家雅克.巴尔赞JacquesBarzun: 拥有博士学位不代表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RobertMaynardHutchins: 学分制的考核方式很显然这些标准实际上测验的是忠诚、温顺和记忆力我们不能认为这些知识就是智力水平的标志 曾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的克拉克.克尔ClarkKerr: 大学更多是为教授服务而不是按照其建造的初衷为学生服务 《大学的终结》作者凯文.凯里KevinCarey在书中的观点: 教育是一个下意识地重装大脑的过程 教育比任何人意识到的都要复杂得多 研究学习论就是研究人类的心智这甚至让最令人敬畏的跨学科思想家也发怵 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源这样的教育听起来也许像是乌托邦但是为大部分地方的大部分人提供大部分资源却是一个具体而现实的目标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借助现有的技术得以实现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会实现而在于谁会将其实现 还记得震撼我的哲学课——公正?圣何塞州立大学的一些哲学教授给桑德尔写了一封公开信反对哈佛在edX上提供公正课信上写道:关心公共教育的教授不应该使生产出的产品替代教授、解散院系并且为公立大学的学生提供被削弱的教育不就是怕自己没课上? 呵呵在这个时代做一个不被大学上了的教师与做一个不被大学上了的大学生同样重要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