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doc

4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05457043
  • 上传时间:2022-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0.46K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 诗两首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我爱这土地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 ,笔名 、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 》《 》《 》《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精彩研读(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概括本诗的主旨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乡 愁自主预习2 一、导语新课 二、资料助读余光中(1929~)当代 和 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 》、《 》、《 》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三、 诵读指导 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乡 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合作研讨①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②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乡愁是 ; 3、小结 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 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2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教学难点 1.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二、资料助读 (投影)戴望舒(1905~1950),原名 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

      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 》《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三、掌握下列字词锦幛( ) 荇藻( ) 蓬蒿( ) 憔悴( ) 蝼蚁( ) 诵读指导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精彩赏析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

      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